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首先通过把财政收支引入居民消费函数,估计财政赤字对民间消费的影响;然后,分别从经济周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以及资本收益率等角度,分析财政赤字对民间投资的影响.其结果均表明,1998年以来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所导致的财政赤字,并没有产生排挤效应.  相似文献   

2.
王晶 《中国市场》2012,(52):75-76
本文选取中国1981—2011年的年度数据对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建立协整关系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发现长期中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存在挤入效应,但在短期内有一定的挤出作用,政府应该优化投资结构,减少政府投资在短期内对民间投资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中国月度数据,在运用经济学理论对变量的Cholesky次序进行合理设定的基础上来设定财政冲击,然后分别研究了财政支出冲击和财政收入冲击对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我们发现宏观经济变量对财政冲击的响应大多存在一个月的时滞,对财政支出冲击而言,产出呈现出"高位波动"的特征,说明我国的财政支出冲击效应兼具增长和波动特征;财政支出冲击挤入了私人消费,表现为凯恩斯主义特征,但存在"偏城市"倾向;私人投资的波动很明显;财政政策对产出、消费以及投资的冲击存在一条利率通道;财政收入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冲击也十分显著,私人部门对税收冲击的响应十分敏感.本文的研究对财政政策工具的运用、宏观当局政策目标的实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1998年,政府投资于基础设施领域,虽然避免了进入竞争性行业或项目形成与非政府投资争利的局面,弥补了民间投资的不足,但由于基础设施投资周期较长,牵动链较短,尚未引发足够的民间投资热情。因此,在坚持以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有效需求的情况下,如何使财政投资真正弥补市场不足,并刺激和扩大民间设备投资和私人消费支出的增加,是今后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借鉴Erden和Holcombe(2005)的模型,构造了一个研究中国民间投资影响因素的计量方程,并运用2006-2014年分行业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行业整体角度看,影响我国民间投资的主要因素是产出增长和可用信贷量,国有控股投资没有对民间投资产生明显的"挤入挤出效应",宏观不确定对民间投资的影响表现不显著。对行业进一步分类研究表明:产出增长影响民间投资的"加速效应"受行业回报率的影响,行业回报率越高,产出增长的"加速效应"越显著;在限制进入行业及对资本、技术、资源要求较高的行业,国有控股投资对民间投资产生了显著的"挤入"效应;可用信贷量对于民间投资的影响则在低回报率行业和竞争性行业较显著。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2001年依然保持较强劲的增长态势,主要得益于消费和投资需求的拉动.在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增强的情况下,2002年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放在扩大内需上.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放松的货币政策是扩大内需的必然选择.但在新的形势下,需要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内容做出必要的调整,比如从过去的扩大支出为主转变到启动民间投资、实施结构性减税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主,进而放大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以提升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力.货币政策的重点是适度增加货币供应量,建立现代银行制度,完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并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7.
我国从1998年以来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各项政策的实施对防止经济继续下滑,对扩大投资,增加消费需求,促进进出口及保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在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中的一些突出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外国直接投资通过扩大全社会固定资产规模和国内储蓄直接增加了我国国内资本积累;通过挤入/挤出效应影响我国国内资本规模。本文首先对FDI的直接资本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然后采用1991-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我国总体以及东、中、西部地区FDI的资本挤出/挤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FDI在我国总体样本、东部地区存在中性效应;在西部地区只通过其滞后项影响国内投资,资本效应为中性;中部地区挤出/挤入效应不明确。此外,东部FDI对地区资本存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中、西部地区则对当地资本形成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西部地区FDI转化为国内投资速度慢于其它地区。  相似文献   

9.
居民消费与最优政府支出:理论与动态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萨缪尔森的乘数—加速数相互作用模型研究了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理论证明:在无限期假设下,处于稳态经济中的居民消费与政府支出两者的关系取决于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和政府边际支出倾向。经检验表明,这两者呈现"倒U型"关系,表现为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先产生挤入效应,后产生挤出效应,且在2005年达到挤入效应的最大值。分项检验中,一般公共事务性支出和民生性政府支出分别对居民消费产生挤出效应和挤入效应,经济事务性支出对居民消费呈现为先挤入后挤出的"倒U型"效应。据此本文提出几点财政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财政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实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郭庆旺  贾俊雪 《财贸经济》2005,(4):40-47,96,F003
本文以我国1978-2003年的年度数据为基础,利用向量自回归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我国财政总投资、财政基本建设投资和财政更新改造投资对总产出、全要素生产率、民间总投资、民间基本建设投资和民间更新改造投资的动态影响。分析表明,我国财政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民间投资的拉动效应很强。同时,我国财政投资对经济增长和民间投资动态影响的一些重要特点,对于我国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时机的选择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