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投倒戈     
今日资本6年获利不到一倍。 困扰真功夫多年的股东僵局似乎有破局的希望。 1月5日,真功夫公司召开了停顿将近两年的董事会会议。当天表决的六项议案,均以3:1票数通过,显示创始人之一的潘宇海对公司的掌控力进一步加强。而在之前的董事局会议上,另一位创始人蔡达标一方往往以3:2占优。  相似文献   

2.
成风投     
在中国建立和完善资本市场的道路上,有一个足以与股份制齐名,与上交所和深交所成立并重的里程碑事件,那就是1998年的两会一号提案,提案人正是当时时任民建中央主席的成思危。  相似文献   

3.
风投的价值     
李彤 《商界》2008,(12):83-83
甘冒风险、承担损失与博取高额回报,是风投三位一体的投资理念。即使经历失败,也并不能抹杀其价值。 失败并不一定意味着只有教训,风投的社会价值,或许更值得人们思考。  相似文献   

4.
变异的风投     
在我国,风投企业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具有政府背景的企业,如政府出资的产业基金和私募基金,这类基金一般投向需要政府支持的行业;二是具有外资背景或者券商背景的公司;三是数昂众多的县有民营背景的风投公司,这类公司很据我国风投行业的具体环境,结合自己的理念,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经营模式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肖海 《商界》2006,(8):42-48
风投正在创造最后的一夜暴富。进入创富时代的中国及中国企业,正在成为各路风投眼中的“宠儿”。新型的商业模式、顶尖的科学技术,甚至原先并不起眼的传统产业,一旦与风投结合,都掀起一轮又一轮令人惊叹的财富狂潮……神秘的风投在哪里?2006年风投的投资趋向如何?风投有哪些潜规则?中国企业又怎样与风投形成知情达意的天作之合?[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风投正当时     
这场危机还远未见底,但此时已经足以辨别企业质地的优劣,对于风投来说,这已经算是投资的最好机会。  相似文献   

7.
“怎么会这样呢?”霍华德心想。 “这不是真的!不可能!”霍德华再次自我安慰了一下。但是电脑屏幕上的文字却又明明说明这一切都是真的,不由得他不信! 霍华德轻轻地用手揉了揉眼睛,再一次朝电脑屏幕上看时,还是那一行字。  相似文献   

8.
风投指向标     
全球零售业扩张是一场投资组合博弈,只有实现国家、零售业态和运营模式的最优组合,方能赢得成功。 新兴的信息科技企业引发的IPO浪潮已经引起全球瞩目,许多风投公司从中受益。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尽管美国尚未走出经济萧条的阴影,但投资环境已然初见曙光,风投行业甚至出现了富者愈富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莫栎  王孟 《市场周刊》2013,(4):42-45
风险投资,这一概念自上个世界八十年代进入中国,如果将它比作一个“人”,那么在经历了高速发展的“青春期”之后.现在则是进入了需要看清楚前途究竟在何处的“而立之年”。  相似文献   

10.
《浙商》2008,(11):71-72
我们不妨先来回味一下分众传媒江南春拿到风投,并由此发家的历程:2003年,江南春的搂宇广告正处于烧钱阶段,眼看资金就要顶不住时,软银公司上海办事处首席代表余蔚却主动找上门来——问题来了,风投是如何找到江南春的? 分众传媒上海总部位于江苏路的兆丰世贸大厦,而这个楼曾是软银亚洲在中国的总部,分众和软银正好同处一层,江南春和余蔚抬头不见低头见,见面也就聊上几句。一开始,余蔚只知道江南春做广告,后来则得知江南春正在专注做楼宇液晶广告。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余蔚详细了解了江南春独创的新媒体项目后,决定找江南春好好聊一聊。而聊一下的结果是,软银最终注资分众……  相似文献   

11.
屈腾龙  高进 《商界》2006,(9):10-15
他无疑是这样一群人的代表:良好的直觉,超常的意志,缺少文人病,没有沙龙气;既有鸟瞰世界的视野,同时又有纵横世界的气概。 他无疑是中国风投界最神奇的“魔法师”:六年前以自己的全部家当60万元撬起1000万元,随后又以1000万元撬起3亿、20亿:而今天,他即将掌控的是超过100亿的风险资金。他的数十笔风险投资不仅没在任何项目上亏损一分钱,还创造了多个暴赚几十倍的资本神话。 理所当然,他成了这个金字塔尖行业的杰出领跑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风投十年鉴     
王世渝 《商界》2006,(8):50-51
中国本土风投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由于没有相应的机制和人才,纷纷如黄花萎地。上世纪90年代初政府创立了中国创业投资公司,这算是中国第一个风险投资机构吧。但是经过几年的折腾,结果是亏损累累,最后国务院不得不将其关闭。当然,这只是风投的萌动,没有做真正意义上风投的事。中国风投发展的第一波,始于1996年。  相似文献   

13.
在广州地区只要拨打4008—110-110,然后直接呼叫“特价机票”,“汽车维修”,电话就会直接接入某个企业,因为他们上周末刚注册了电话实名。他们相信,抢注了这类行业资源的电话实名,将为他们开辟更多的业务。  相似文献   

14.
南溪编译 《国际广告》2011,(10):126-127
美国风投KPCB在上世纪90年代大胆投资网景、亚马逊、谷歌公司,一度掀起互联网狂潮,其后却将投资重心转向洁净技术,错失了与当今互联网新贵的早期合作。而今,他迷途知返。  相似文献   

15.
《商界》2006,(7):158-159
高健智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却对内地国情了如指掌。今年是他进入内地市场的第八个年头,这位掌控着数十亿元资金的基金管理人,既不同于“纯海外派”,也不同于中外合璧的“海归派”,而是一位吃透了“中国特色”的内地通。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10年12月31日前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153家公司为研究样本,重点考察风险投资介入与风险投资声誉对创业板公司成长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风投背景公司的短期成长性显著高于无风投背景公司,而两类公司的长期成长性无显著差异,表明风投的介入,主要促进了创业板公司的短期成长性;(2)风投参与度的高低,对创业板公司的短期成长性和长期成长性均不构成显著影响,提高风投的参与度,并不能提升创业板公司的成长性;(3)高声誉风投支持公司的短期成长性显著高于低声誉风投支持公司,而两类公司的长期成长性无显著差异,表明风投声誉只对创业板公司的短期成长性起到促进作用。本文的结果表明,我国风险投资片面重视创业板公司的短期成长性,而对其长期成长性缺乏关注和推动。  相似文献   

17.
如今,几乎所有的国际、国内研究机构一直看好中国电子商务的未来,而将这一看好落实到行动的,则是风险投资。可以说,如今中国电子商务的火暴,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功劳来自风险投资,阿里巴巴、当当、京东商城、红孩子等,其背后无一没有风投推手。  相似文献   

18.
范博宏  顾乾坤 《新财富》2012,(11):102-106,108-110,112
如果企业特殊牲较高,无形资产较多,那么引进风投可能没有好的效果;如果企业特殊资产较少,职业化改革阻力小,可以考虑引入风投。另外,企业要考虑引入风投是出于融资目的还是想要改善公司治理,这将影响与何类风投机构合作的决定。  相似文献   

19.
温邦彦 《浙商》2009,(11):53-53
作为从事创投业务的浙商,我认为新能源产业最有机会,国家还有1万亿的投资要投到新能源产业。但新能源也要有好的切入点,比如太阳能、风能,很多企业都在投资,如果跟在后面投,恐怕空间并不大。企业要挖掘新的能源产业,比如瓦斯。我们国家瓦斯资源储量跟石油、天然气差不多,是一个很大的产业。瓦斯不仅属于清洁能源的范畴,而且保障煤矿的安全起到了一个很大的作用。瓦斯多数被排放浪费,如果利用起来,还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这个产业存在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0.
拒绝风投     
<正>风险投资很现实,他们投入重金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的投资回报。对于风投的介入,经济型连锁酒店需要理性谨慎随着如家、锦江之星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国内经济型酒店成为国际资本追逐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