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美国在高调鼓吹“再工业化”,这导致了制造业回流的现象.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面临着生产成本增加和投资环境恶化等不利影响,制造业优势逐渐被削弱.但是,当前美国制造业回流的形势却也给了中国制造业以产业升级的新机遇,中国应该变“制造”为“创造”,通过产业升级从根本上来改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2.
张晶 《环球财经》2009,(7):18-18
认为风暴过后世界经济就会回到原来是幼稚的。金融风暴让汽车、机电等制造业陷入危机的同时,也必将带来新的产业革命。商品概念、交易模式以及产业结构都将发生巨大变化。软件产业、清洁能源产业以及医疗、农业、环境产业将推翻当前日本产业的根基一制造业。日本的“技术立国”正迎来新的转换期。  相似文献   

3.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装备的各制造业的总称,它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工作母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重任,是支撑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石。人们常常把装备制造业比喻为“工业母体”和国民经济的生命线。在世界经济舞台上,高度发达的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和先进的制造技术,已成为一个国家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成为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获胜的关键因素。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统计数据,我国制造业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已有100多种制造业产品的产量成为“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日本政府大力推行信息处理教育,大批培养能研制、开发并善于创造的信息处理专门人才,为日本产业实现“信息起飞”提供了先决条件。一、信息处理技术人才的需求增加战后,日本完成了“赶超型近代化”,实现了经济“起飞”,并跨入经济大国的行列,从七十年代起转入知识集约型产业结构和信息化社会。八十年代,被认为是“探索新的国民目标、确立日本长期前进方向的时期”这个新的目标就是:做出经济大国的贡献,克服资源小国的限制,  相似文献   

5.
日本产业结构软化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本于1968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以后,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产业结构软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农业生产中硬要素投入减少,软要素投入增加,加工型制造部门、高端服务部门分别在制造业、服务业中逐渐居于主导地位;产业结构信息化、服务化趋势日益增强。日本产业结构软化既有科技、需求、产业政策、国际环境等方面的共同原因,也有各自具体的原因。产业结构软化强化了日本"第三、第二、第一"的产业格局,提高了日本经济增长质量和国际经济竞争力,同时也加剧了日本的结构性失业。  相似文献   

6.
美国部分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转型经验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经历了二战后最深刻的产业结构调整,以纽约、匹兹堡、巴尔的摩为代表的城市,适应了后工业社会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的大趋势,将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变为以服务业为龙头的经济结构,在金融、高科技产业取得快速发展,保持了经济持续增长的趋势,使美国占据了21世纪产业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7.
美日两国产业结构政策比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日本产业从战后的废墟中得以重建和繁荣,并以惊人的速度赶超欧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日本政府英明的产业结构政策功不可没。然而面对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的极度萧条,政府的产业结构政策已无回天之力。相比之下,美国政府通用的产业结构政策却引导美国的产业发展在信息时代仍然处于不败之地,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10年高速发展中,制造业依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通过与高新技术的融合,带动传统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由高能耗、高物耗转向低能耗、低物耗,产生现代型的制造业和服务制造业。美国借助经济全球化向全球市场扩张、传统制造业的强强联合,重新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主导。这些经验对于面对工业化和“新经济”双重挑战的上海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关中-天水经济区”最具优势的产业,无疑是装备制造业。只有抓住这个支柱产业做强做大,方能提升整个产业结构水平,以结构优化促进区域经济总量的跨越式发展。而“关中-天水经济区”装备制造业要实施错位发展,就必须突出产业特色。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即将“入世”,“入世”后,世界经济会通过两条渠道对国内经济形成影响。一是贸易自由化进程中,一方面关税、非关税壁垒的降低,会使外国有竞争力的商品大量进口,对国内进口竞争产业形成冲击。另一方面国外市场的放开,会促进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扩大生产和出口。二是投资自由化进程中,外国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会利用自身的资本、技术和管理优势,以直接投资的形式进入国内,导致某些产业迅速发展。为了“入世”后经济能够获得良好发展,山东省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必须考虑上述影响。   一、“入世”对山东省产业结构的影响   …  相似文献   

11.
“世界工厂”是对“世界经济增长重心”这个概念的通俗叫法,来源于对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摇篮兰开夏郡的美称。当时英格兰东北部的兰开夏郡拥有大量失业的农民和来自非洲、欧洲其它国家的廉价劳动力,第一次产业革命带来的新技术,大大促进了英国在纺织、钢铁、机械、采煤等产业上的崛起,并带动整体制造业的发展。于是英国以其占世界30%-50%的制造产量、20%-25%的贸易量而主宰了世界经济,成为第一个“世界工厂”。其后美国、日本先后于19世一、“世界工厂”的原意产业走纪90年代和20世纪70年代崛起成为“世界工厂”。纵观三大世界工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再工业化”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工业化”的时代特征是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重构实体经济.金融危机过后,为振兴经济,美国开始重视国内产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推进“再工业化”战略重塑竞争优势.目前我国制造业整体特征是大而不强,因此树立以“资本换技术”的理念,抓住“再工业化”契机,以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为龙头,大力扩展海外技术并购,应是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强国转变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13.
日本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产值和就业两个角度梳理了1955~2009年间日本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过程,发现三次产业升级进程明显,特别是在第二产业内部,日本制造业升级更加突出。本文定义了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两种指标衡量,计算结果显示日本产业结构一直处在向高级化和合理化转变的过程中。通过检验日本47个县55年面板数据产业结构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经济增长均有正面影响,但是在不同阶段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最后在借鉴日本产业结构发展的基础上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美国将工业烟囱大量转移美国的产业结构变迁,对美国经济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美国国内的物质经济生产确实在下降,但这不意味着美国就会放弃对物质经济生产的控制权。事实上是,美国国内物质经济生产的下降是以该种产业向海外的转移为基础的。自60年代中期开始,尤其是70年代中期以后计算机的应用,美国经历了新的一轮产业结构变迁,即美国制造业向海外转移的过程。理查德·T·巴纳特在《跨国企业与世界新秩序》一书中指出:美国各大公司把其工厂分散安置在世界不同的地方,那  相似文献   

15.
日本已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它的制成品竞争力在国际市场首屈一指,但仍然是一个劳务净进口国;它的制造业部门比较齐全,但服务业比美国落后。战后,日本经济发展靠的是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今后,它要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也必然继续调整产业结构。探讨日本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对认识日本经济发展趋势,展望它在未来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香港产业结构的建立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如果强求贸易或服务业与本土制造业平衡发展,将制约香港经济的发展和优势的发挥,而建立以服务业为主导,轻型化高科技制造业相应发展的产业结构将更有利于今后经济的繁荣。 香港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的新时期。有人认为香港“经济结构转向以服务业为主导”;是“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或是“从以出口带动并以制造业为主的体系向以港口带动并以服务业为主的体系的转型”。但是,翻开香港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香港任何一个历史发展阶段中,制造业从未占居过主导地位。自香港成为自由港以后,其经济结构模式从来都是以服务业为主。因此,对现阶段香港经济结构转型应如何界定,很值得深讨。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的经济格局颇像后汉三国:美国控制了世界的金融,“挟天子以令诸候”,是魏国;日、欧控制着制造业的高端,“国险而民附”,是吴国;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大国.以人口红利、低成本、大市场等优势占据了三国中的一隅,“益州疲敝”.是蜀国。  相似文献   

18.
日本经济转型与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鹏  韩景阳 《山东经济》2004,20(1):92-96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使日本经济陷入长达10年的低速增长期,随着日本经济各方面矛盾的逐步加深,小泉政府开始了以“结构调整”为旗帜的经济调整和转型。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经济的转型必然会给周边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带来挑战和机遇。而山东半岛正在着力筹建半岛制造业基地,以吸纳日、韩的产业转移,推动经济发展。在这种大背景下,日本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以及以金融、航运等为代表的服务业转移的研究就成为本文的主要课题,在结合半岛制造业基地发展模式和基础环境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论述了日本经济转型对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由于身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过于偏重劳动密集型产品,目前具有竞争力的领域仅仅限于加工和组装等劳动密集型工序。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曾表示,在全球制造业的生产链上,中国企业只处在中低端,从中国的综合国力、制造业的素质和竞争能力,特别是拥有的自主核心技术看,与世界经济史上被称为”世界工厂”的英国、美国和日本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而且我国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贸易时过于依赖发达国家的技术引入,进而缺乏创新能力,以至于长期陷于技术跟进状态,被迫受制于人。  相似文献   

20.
日本制造业在战后的发展历程中曾经多次面临严重的挑战,但日本制造业总是能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通过向海外实施产业梯度转移而渡过难关,并始终处于世界制造业强国的地位。人们不禁要问,为何大多数日本制造业能够不断克服种种不利因素,长期保持强有力的竞争力?为何曾经辉煌的日本电脑产业会失去其竞争力?本文从日本制造业入手,揭示了当代日本的竞争优势,并试图借用最新的产品架构理论对日本制造业长期保持竞争力的原因作一个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