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经济学课程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旨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然而,该学科是对西方市场经济的系统概括与总结,植根于西方市场经济的土壤,高校对《西方经济学》课程讲授时极易脱离我国的经济实践,不能达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教学目的。基于此,本文对本土化视角下《西方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和分析,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了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本土化,又分析了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案例本土化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提出了本土化视角下《西方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模式的路径选择,以期为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刘战平  黄鹤 《价值工程》2015,(22):251-252
经济学学士论文框架设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学生对研究过程缺乏认识,从而缺乏把握对学位论文总体框架的能力。本文分析了经济学的研究过程,提出了经济学论文框架设计的一般思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各大区域经济振兴规划的全面实施,确立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相对而言,区域经济理论的发展滞后于实践,高校《区域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亟待改革与优化.我国《区域经济学》本科教学中主要存在培养计划欠缺实践性、教师教学主动性缺乏、教材选用混乱、教学活动与研究脱节等问题.结合最新区域经济发展实践是提高高校《区域经济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即以案例为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以问题为导向,拓展学生思维;以教材为基础,规范理论体系;考核方式多样化,提高实践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呼唤企业家精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核心应该是企业家精神的培养.本文对企业家精神的概念和内涵进行梳理,并通过对当下高校双创教育对企业家精神的培育进行分析,找出其在企业家精神培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经济学内容已经越来越不能解释当前的经济现象,因而高校经济学的内容也相应的发生了一些改变。本文主要对当前市场经济学中高校经济学进行分析,并分析其对高校经济学内容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当前各地方高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文章以《公共经济学》为例,探讨了该课程教学改革所采取的措施及成效,同时针对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是社会科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它的普及程度及发展状况直接影响本国经济类人才的质量。美国的经济学教育发展较早,其成熟的教学、科研方法代表了目前现代经济学教学和科研的前沿水平。本文从美国的经济学课程设置、培养制度等方面展开探讨,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做了一些研究,以期为我国高校经济学教育的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当前产业经济学课程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规范产业经济学基本教学内容和研究范围的角度,提出了改进高校产业经济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8,(5):231-234
经济学课程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培养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基本理论,运用经济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经济学教学以理论授课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且不能满足工程管理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要求。通过问卷调查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经济学教学实践情况,运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建立经济学教学实施因素与教学效果的回归方程,寻求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最后,对照学生对教学实施相关因素的满意度,有针对性地提出创新措施,以提高工程管理专业经济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陆旻瑶 《数据》2022,(10):89-91
“工匠精神”对我国传统工艺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职业院校是我国最主要的技术技能人才输出基地,每年都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输送大批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的同时,更要重视培养工匠精神,把“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的各个方面,培养当代急需的、具有工匠精神的应用技术技能人员。本文将分析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剖析校企合作下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必要性,最终有针对性地提出校企合作下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1.
《西方经济学》作为分析经济领域内具体现象和事物的工具,可以提高学生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经济理论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的能力。只有打好坚实的西方经济理论基础,掌握该课程独有的逻辑分析方法,才会更有效地学习本科阶段的其他相关课程。  相似文献   

12.
经济学的力量在于它对学生思维模式的培养,但目前经济学教学过程中仍然遇到各种问题.针对问题,应该从教学方法、教学角度、经济领域的引入方法等方面做出努力以改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郭轶群 《价值工程》2011,30(14):222-223
本文结合西方经济学特点与体育院校学生特点,提出提高教学效果的办法:结合体育学院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因材施教;在教学中要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有力结合;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建立新的以注重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评估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教学方式创新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4.
<正>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中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的,它以数理知识为基础,以揭示市场经济中的宏、微观经济运行机制和规律为目标,以为各种经济活动提供理论指导、为国家的经济管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为主要目的,对于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学生来说,掌握经济学的核心理念和分析思维方式,培养从事经济研究的基本素质,对建立完整的经济学知识体系,进一步分层次地学习经济学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研究型大学经济学专业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发现中国研究型大学经济学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道路已经基本成型,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已经与国际主流研究型大学在形式上十分相似,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上仍有诸多不同,主要体现在国内高校对通识教育的基础地位认识仍存在偏差;科研与教学的结合度不高。通过分析,本文提出中国的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应正确处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给予通识教育充分重视;提高科研与教学的结合度,创新教学方式;注重特色教育,探索符合自身发展战略的经济学人才特色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各高校的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学生都要进行会计知识的学习。对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开设会计学课程,是为了让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了解会计学,学会把会计作为一种经营工具,运用会计信息做出生产、营销、投资、融资或其他商业决策,从而改善和推进企业管理工作。但在实际教学中,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是中国经济学从扎根到成长再到成熟的70年。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学在探索中缓慢成长,改革开放的40多年是中国经济学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经济学不仅从萌芽逐渐走向成熟,而且培育了一大批具有权威性和引领性的经济学期刊、经济学学者队伍和经济学研究阵地。从新中国成立后565篇经济类高频被引文献的视角,对文献的发表量、被引量、下载量以及作者和来源期刊进行分析,并对经济类高频被引文献的发文机构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发现,中国经济学界存在着孙冶方、平心、骆耕漠、林毅夫、张军等诸多具有影响力和权威性的研究者,也出现了《经济研究》《中国金融》《会计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等高质量的学术期刊,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成为培养经济学人才的主要基地。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是中国经济学从扎根到成长再到成熟的70年.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学在探索中缓慢成长,改革开放的40多年是中国经济学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经济学不仅从萌芽逐渐走向成熟,而且培育了一大批具有权威性和引领性的经济学期刊、经济学学者队伍和经济学研究阵地.从新中国成立后565篇经济类高频被引文献的视角,对文献的发表量、被引量、下载量以及作者和来源期刊进行分析,并对经济类高频被引文献的发文机构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发现,中国经济学界存在着孙冶方、平心、骆耕漠、林毅夫、张军等诸多具有影响力和权威性的研究者,也出现了《经济研究》《中国金融》《会计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等高质量的学术期刊,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成为培养经济学人才的主要基地.  相似文献   

19.
陈俭 《企业导报》2013,(4):215-216
地方高校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趋同性严重,课程设置理论性强、实践性弱,培养目标单一化;地方高校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改革,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实践教学改革等。  相似文献   

20.
世纪之初,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为国家发展研究院)夏业良教授所发表的一文《对"张五常热"的一点冷思考》为导火索,即"中国经济和中国经济学界的发展培养了中国历史上最多的经济学家,从‘海龟派’到‘土鳖派’,注重数理逻辑和注重真实世界的论争已经在私底下酝酿很久了,只是碍于面子,没有爆发。张五常自负随意、个性张扬,又是美籍港人,火药桶从这里点燃是最容易的"。由此引起了一场关于"张五常现象"的讨论,而这实质上是一场关于经济学研究方法的论争,促使了中国经济学界就经济学方法论的深刻思考。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氛围,尝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就当代中国经济学方法论略做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