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我国第一套智能网平台IN2000系统于去年2月份在上海入网运行之后,上海智能电信网平台又将扩容4000线,可容纳200号业务卡40万张,缓解通信矛盾。 据智能网平台IN2000系统的开发生产厂家西安大唐电信有限公司介绍,去年10月中旬,辽宁省采用一个实时数据库(即一个业务控制点SCP),通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话卡业务是指用户通过任何一部双音频话机,以密码记帐方式使用的国际、国内长途电话业务。中国电话卡业务已陆续在上海等大城市开通使用,它开辟了通信个人化的新时代,为现代信息社会提供了更快更方便的通信服务,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欢迎。 作为电话智能业务的中国电话卡业务是建立在智能平台IN—2000上的。IN—2000智能平台是由西安大唐电信有限公司、上海市邮电管理局和邮电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共同研制成功的。该系统可做为一个独点结点入网,对现有的程控交换机不用做任何改动,便可以提供多项智能业务。同时,它不仅可针对电话信用卡用户,还可针对电话现金卡用户,任何一个中国电话卡持有者,使用电话网上的任何一部双音频话机,便可拨打国内、国际长途电话。IN—2000能平台按智能网结构概念进行设计,具有业务交  相似文献   

3.
一、工程建设背景 80年代初美国率先提出智能网(IN),到90年代智能网发展进入繁荣时期,这一概念得到了几乎所有电信部门的支持,其体系结构日臻完善,提供的业务种类愈加丰富多采。在智能网的发源地美国,智能网经历了IN/1、IN/2(IN/1+)、AIN0.0、AIN0.1、AIN0.2的发展阶段,并正向AIN版本1和版本2发展,创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智能网,开放的业务主要有被叫集中付费(FPH)、记帐卡呼叫(ACC)、虚拟专用网(VPN);欧洲起步稍晚,其标准化进程与ITU-T基本保持一致,ETSI制定的Core INAP协议是ITU-T CS1子集,包括一些小改进,以保证不同厂家产品的兼容,其支持的  相似文献   

4.
谷和启 《当代通信》2003,(13):17-20
一、智能网的概念 智能网(Intelligent Network,IN)的概念是美国于1984年提出的,智能网的定义中并没有人们通常理解的“智能”含义,它仅仅是一种“业务网”。目的是提高通信网开发业务的能力。它的出现引起了世界各国电信部门的关注,国际电联(ITU)在1988年开始将其列为研究课题。1992年ITU-T正式定义了智能网,制订了一个能快速、方便、灵活、经济、有效地生成和实现各种新业务的体系。  相似文献   

5.
国内移动智能网的发展 自1992年ITU-T发布智能网的第一套建议IN CS—1至今的10年间,智能网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我国,智能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标准跟踪研究阶段;智能网产品研发阶段;智能网产品市场培育和推广阶段。就智能网的标准而言,目前影响较大且已经被广大设备提供商所采  相似文献   

6.
智能网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网简介 智能网(IN,Intelligent Network)是在原有通信网的基础上叠加的一层业务网络,是快速、方便、经济、灵活.有效地生成和实现各种新业务的体系结构。 智能网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7.
随着欧洲电信市场不断走向开放,增值智能网(IN)业务正迅速成长。Schema公司的电信研究机构日前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欧洲IN市场2002年将增长为150亿美元,是目前44亿美元市额总额的近3倍。 智能网业务包括虚拟专用网(VPN)、电话卡、长途免费号码及单一  相似文献   

8.
智能网测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丽 《当代通信》2003,(13):21-23
智能网是一个能够灵活方便地生成新业务和引入新业务的体系结构,可以为PSTN/ISDN、GSM、CDMA、IP等网络的用户提供各种各样的智能业务。目前在网络中为广大用户提供服务的智能网有固定智能网(IN)、GSM智能网(CAMEL)、CDMA智能网(WIN)和综合智能网。为了保证设备安全可靠、协议标准开放、业务完整丰富,需要对智能网进行各种测试,上述几种不同智能网的测试都包括设备测试、业务测试和兼容性测试三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9.
电信网络的迅猛发展,急切需要一种可为各类电信网提供快速、经济、方便生成新业务的附加网络,它就是我们所要讨论的智能网。本文就IN的智能业务,网间互通,及IN与GSM、Internet及B-ISDN的结合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当代通信》2005,(23):21-21
近日.由大唐电信承揽的中国网通江苏省分公司交换网管项目成功通过终验。验收小组成员一致认为该系统运行平稳、功能完备、支撑强劲,充分满足了目前交换网、智能网、七号信令网的集中监控、集中维护、集中管理的要求。该系统的建设也为江苏通信实现“服务与业务领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智能网(IN)建设的简况 全国IN程是在原邮电部的统一安排下分三期工程建设的。第一期工程首先是在北京、上海、广州各建立了一个独立的IN业务控制点(SCP),在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南京、成都、西安、武汉、杭州、福州、济南、合肥等12个城市建设与长话交换机综合的IN业务交换点(SSP)和智能外围设备(IP),集中在北京设立IN的业务管理系统(SMS)和业务生成环境(SCE)。第一期IN程所有设置均已投入使用,在全国范围内开放被叫集中付费、记帐卡及虚拟专用网3种IN业务。  相似文献   

12.
CIN-IP系统是北京邮电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制的智能外设,该系统是北邮智能网产品CIN-02的一部分。本文论述了CIN-IP系统的功能,描述了系统的基本业务功能、管理功能和Script功能。其中Script功能是本系统的最大贡献,为开发智能网新类型的业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GDT OpenIN智能网系统是巨龙公司推出的符合ITU—T智能网标准和中国智能网相关规范的实用化的高性能智能网产品。巨龙公司一向致力于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智能网系统和系列化智能网家族GDT OpenIN,先后开发和研制成功了公网上的智能网PSTN OpenIN;数据网上的智能网IP OpenIN和国内  相似文献   

14.
Uni-IN是上海贝尔公司最新推出的面向移动网络的智能网产品系列,同固定智能网相类似。在通信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认识到业务对于运营商和最终用户的重要性,相信业务是引导系统发展的最根本因素。因此,上海贝尔CDMA智能网平台的研发也以提升业务的实现开放能力为原则,Uni-IN就是以此原则成功开发的产品。Uni-IN提供的主要智能业务如下:  相似文献   

15.
11月16日,北电网络与大唐电信签署了一项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决心共同努力以推进先进的无线因特网解决方案在中国的应用。 根据战略合作协议条款,北电网络与大唐电信将共同合作,发展CDMA产品。在此基础上双方还将进一步合作,实现大唐电信CDMA产品向cdma2000的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基础通信业务的发展,电话普及率不断提高,有些大中城市已近饱和。为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开发增值业务已成为各通信运营企业的共识。随着智能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智能网以其独特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可靠性,为开发新的增值业务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平台。目前,全国各省区市的智能网上已开发了计账卡业务(ACC)、被叫付费业务(FPH)、虚拟专用网业务(VPN)、个人通用号码业务(UPT)等增值业务。有人值守智能公话也是随着智能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增值业务。  相似文献   

17.
欣方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智能网系统供应商之一,拥有国内最先进的智能网业务开发环境和一支由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组成的研发队伍。欣方不仅开发并开放了所有国标智能网业务,还拥有上百种独立知识产权的新型智能网业务。  相似文献   

18.
杜琳 《当代通信》2004,(4):72-73
欣方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智能网系统供应商之一,拥有国内最先进的智能网业务开发环境和一支由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组成的研发队伍。欣方不仅开发并开放了所有国标智能网业务,还拥有上百种独立知识产权的新型智能网业务。  相似文献   

19.
制造业信息     
华为中标中国电信骨干智能网2000年10月25日,华为公司中标中国电信全国骨干智能网工程,这是继中国移动骨干网、中国联通长途骨干网、网通国际智能网之后,华为公司装备的又一骨干智能网工程。至此,华为TELLIN智能网系统已在国内主要电信运营商的国家骨干网上得到全面应用。此前,由于不同智能网设备之间的互通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智能网建设只能采用一个厂家的设备。本次工程中,华为SCP将与网上原有的SSP大规模对接,实现不同智能网设备之间的互通。该工程竣工后,将在全国范围内开放UAN(通用接入号码)和CCC(信用卡呼叫)业…  相似文献   

20.
龚双瑾 《中国电信建设》1998,10(9):20-22,24
在我国电信网的结构中智能网是属于一个公共的业务平台.它可以向PSTN、ISDN、B-ISDN、移动网用户提供各种智能网业务.智能网体系可以用图一表示.它包括SSP、SCP、IP、SDP、SMP、SCE、SMAP。这个平台不仅可以提供业务也可以管理和生成业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