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村劳动者科学素质不高,不仅直接影响着广大农民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改善,也严重制约着农业劳动效率的提高,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正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加强面向农民的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一、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培养新型农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个战略阶段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发展阶段。近年来,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形势,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具有相当大的可塑性,基础教育阶段是奠定人生基础的重要时期。《科学素质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的目标是“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明显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较大增强”。  相似文献   

4.
《科学素质纲要》明确提出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指导方针和目标,有利于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共同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而奋斗。  相似文献   

5.
根据确定的指导方针和目标,《科学素质纲要》明确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四个主要行动,作为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一、《科学素质纲要》产生的背景 制定科学素质纲要,既有国际背景,也有国内背景。[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一、提高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城镇劳动人口是城镇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其科学素质的状况,直接决定着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在我国,目前全国2.7亿城镇就业人口中,有技能的仅占32.9%。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较低,已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生产力水平。  相似文献   

8.
《企业科协》2004,(5):2-4
对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大家都有一个逐步加深认识的过程。1999年9月中国科协常委会在审议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关于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建议时,是出于形势和需要的考虑。那一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也是处于世纪之交的一年。在国际上,各国都在思考和部署如何在新世纪综合国力竞争中处于优势和主动地位的发展战略,其中也包括了人力资源素  相似文献   

9.
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到全社会的教育计划之中;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融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之中;在中国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中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10.
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普遍存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较低等问题,需要基于重新认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根本目的,促使科普工作观念由工具型向终身型转变、科普工作方法由组织型向学习型转变、科普工作方式由灌输型向激发型转变,提高公众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1.
周光召 《企业科协》2006,(6):12-20,21
各位代表:我受中国科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请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朋友们提出意见。 五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科学技术事业蓬勃发展。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重大工程建设和国防建设,努力推动经济社会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为我国科技水平、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显著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科技体制改革日益深入,我国科技工作者队伍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科技工作者的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数量达2174万人,其中研发人员总数达120万人,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  相似文献   

12.
我国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这些法律、法规,为记者和编辑策划、采写编辑刊发科技、科普稿件,提供了坚强后盾。这对于提高国家和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公众需要理解科技,公众需要走近科技,公众需要掌握科技。以"科技支撑引领,建设创新型湖南"为主题的2012年科技活动周于5月19~25日在全省范围内举办,科技与文化融合、科技与生活同行,科技促进文化创新、科技成果惠及人民生活,湖南省各地将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科技活动。为此,我们专访了湖南省科技厅政法处副处长王红,以便我们对科普工作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