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农业生产经营小规模与大市场的问题 (一)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调整区域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发挥比较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幅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调整产品结构,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加快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化和专业化;调整就业结构,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推动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向农业的服务业和非农产业分流.  相似文献   

2.
《中外企业》2003,(2):40-44
农业劳动力比重的大小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农业劳动力的剩余,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经济发展阶段,即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扬州市的实践表明:不同产业收入的差异是造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在推力,非农产业快速发展对劳动力的不断需求是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外在拉力,农民渴望提高生活水平和追求自身发展是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动力,科技进步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推动力,政府力求保持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促进力。扬州市的实践还表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输出影响到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仅是农村、农民的事,而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一个县、一个市小环境的改善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需要国家的宏观制度环境的支撑。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农业标准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技术指导,对于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增强农业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村社会转型和农民观念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回顾过去几年,从中央到各地,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主题,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直接给农民以实惠,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1.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调整步伐加快,主要农产品向优势产区和产业带集中,优质农产品集中度提高。优质粮食产业发展加快,畜牧业不断壮大,园艺产业和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乡镇企业结构不断优化,增长质量提高。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全国产业化经营组织不断增加,农民就业结构非农化进程加快,非农就业占农村劳动力总数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5.
入世后,我国部分农产品市场要向世界开放,这将对我国农业生产贸易产生巨大影响。我国近年来的大宗农产品贸易格局,反映出我国市场的供求状况及这些产品竞争能力。影响农产品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在于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有研究表明:我国农业的土地生产率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仅低于荷兰与日本,居世界第三位;但农业劳动生产率则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9%,与发达国家(美国、日本、法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等)的农业劳动生产率相比,平均差距在100倍左右。而造成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的根本原因仍在于农业种植业劳动力的过剩。改善农业资…  相似文献   

6.
农业"产业化",也就是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是农村结构的大调整,使农民从单纯生产初级产品-原料,走向生产市场需要的最终产品,也就是让农民进入加工和流通领绒,进一步改变农村产业结构,使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乡镇迅猛发展,为改变农村的结构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全国农业以二、三产业为主的乡镇企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75%.乡镇企业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30%.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农产品的加工工业和流通企业大部集中在城市,加工、流通领域增值的效益流走.党中央、国务院早已决定,今后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不建在城市而建在原料生产基地,这是调整工业布局的重大方针,农业"产业化"就是贯彻执行这一方针,重点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尤其是以动物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工业,和相适应的流通企业,形成有区域优势和特色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新型产业结构.这也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中国乡镇企业》2004,(2):59-59
(本刊讯)当前,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六大变化: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农产品供求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农产品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农村劳动力就业格局和转移动因发生重大变化,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现在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大批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和进城务工,这是一个重大的结构性变化。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发生重大变化,农民近一半的收入来自非农产业。农民收入由主要来自农业转向农业和非农…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经验。近50年来,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1亿吨提高到4.4亿吨,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农业生产结构逐步改善,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中国农民已基本上实现温饱,正在向小康迈进,同时,我国农业、农村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人均耕地少,而且还在继续减少;人均粮食不到400公斤;农村欠发达,农民平均收入甚低,而且增长慢;农村人口增长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约占农业劳动力的1/4;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抗灾能力差,农业率有较大波动;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投入效益不高,化肥和灌溉水利用率低,农业生产成本高;农业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等等。我国的农业和农村要摆脱困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目标应是:保持农业生产率稳定增长,提高食物生产和保障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状况,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和再生资源,以满足逐年增长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要达到上述目标,十分重要的就是要发展可持续性农业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9.
孙仁杰  张洪艳 《活力》2014,(3):45-46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析出,黑龙江农民非农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分析黑龙江农民非农就业问题障碍,主要有:农民非农就业的盲目性、社会歧视、劳动力市场障碍和土地制度障碍;而农业人口基数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落后、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下降、城镇化水平滞后、乡镇企业发展速度缓慢、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培训机构不健全是就业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在农产品产量快速提高的同时,农业污染也在加剧泛滥。农业环境污染既阻碍农村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福利的改善,又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治理,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将是一句空话。近期,我们对江苏省淮安市农业污染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现阶段江苏省淮安市农业生产污染主要有3种:种植业污染、养殖业污染和有机废弃物污染。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洮南市在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过程中.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将传统农产品西瓜、辣椒、杂粮杂豆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骨干产业。几年来.他们根据本市的生产现状及发展潜力.全力以赴闯出了大市场.把传统农产品产业做大做强.达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目的.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为当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农业与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伴随产生不少新的问题,即部分农产品在商场上供过于求,产品无法卖出,农民资产无法变现,农产品市场价格长期低迷,农民收入近几年来增长缓慢。据统计,从1996年到2000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依次为9%,4.6%,4.3%,3.8%,2%。200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文件中也明确指出,增加农民收入是稳定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但由于长期以来农业产品的结构单一,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另因农业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城镇化、农村工业化水平、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以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实现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次飞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村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业的分散经营与市场的矛盾逐渐凸现出来。一是由于农户家庭经营规模太小,大大限制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二是由于土地经营规模太小,限制了农业资本投入,使得农业生产中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河南鹤壁市郊区积极调整种植业、养殖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在推进农业产业化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初步形成了以鹤港宝岛高效农业开发中心为龙头的优质蔬菜引种示范基地,以上峪乡食用菌科技开发中心为龙头的香菇生产基地和以肖横岭养殖协会为龙头的养殖示范基地等。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农业产业化水平还很低。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农业产业化发展历史较短,农民对这一新的经济概念很陌生,思想意识上表现出很大的不适应。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农村干家万户的户营生产与干变万化的大市场越来越不适应,以致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制约因素之一。近年来,在一些城市郊区,一批龙头企业、专业协会、涉农部门及技术人员、乡镇干部和农村种养殖能手通过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多元化流转,进行农地集中成片开发,建立高效农业商品基地,带动农业围绕市场调节结构,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业。走出了一条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成功路子。  相似文献   

16.
谢杨 《城郊发展》2003,(6):19-22
各国都在争取中国站在自己一边——转基因管理不在WTO框架之内——现代种植业的第一大主导产业是人工牧草——种植业的第二主导产业就是速生林——种植业的第三个主导产业是饲料谷物——畜牧业第一主导产业是奶业、第二是肉牛——总之,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全世界现代农业均是如此——我们的主要矛盾和方向,还是要坚定不移的进行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走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发展道路,要逐步向以畜牧业为主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同时也出现了农产品相对过剩,农民增产不增收,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等许多问题,这种现状,直接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更难以适应入世后新的市场经济形势。要想彻底改变这种农业现状,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其出路就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而农业标准化是发展农业的一项重要技术基础,是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的重要手段,运用农业标准化来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具体问题,能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效的推动…  相似文献   

18.
李志远 《中国就业》2006,(11):45-47
眉山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农村人口271.3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8.3%。现有农村劳动力156.89万人,耕地2644290亩,人均耕地1.6亩。按目前农村生产力平均经营3.5亩耕地标准计算,需75.6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有81.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52%。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科技步伐加快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出现,使土地逐步向业主集中,相应地带来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逐步提高,导致了农业所需劳动力呈递减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呈递增的趋势。这一减一增使该市农村剩余劳动力人数在近两年不断增加,成为了一支在非农产业寻求就业的农民工队伍——外出务工大军。  相似文献   

19.
据报载,全国4.8亿农村劳动力中,1.6亿在当地从事乡镇企业和其他非农产业,3.2亿为农业劳动力.据测算,目前种植业实际需要1.5亿劳动力,加上2000万专门从事林牧渔业生产的劳动力,农业实际需要的劳动力约为1.7亿.为此,我国农村有1.5亿剩余劳动力,而且每年还要新增加6000多万人.可见,积极拓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就业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和城市工业迈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依达 《企业导报》2003,(2):53-53
<正> 国家计委提供的资料显示,经过加大力度进行结构调整,中国三大产业的结构正趋向协调。中国的三大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已由1990年的27:42:31调整为2001年的15:51:34。 中国的农业结构呈现出“三优化”、“一提高”格局。种植业结构优化,开始形成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协调发展的格局,主要农产品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农产品结构优化,全国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