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0年前即1968年,一大批城市的知识青年奔赴农村插队,随着岁月的流转,当年的这些青年都已步入中老年。但青春时期走过的路,在他们心中并没有模糊,相反倒是愈加清晰。他们时常回忆插队时的情景,怀念当年村里的父老乡亲,还自发地组织起来踏上回村之路. 本文作者马志雄就是当年的一位北京知识青年,现为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英语教研室教师。前不久,他回到当年插队的地方——山西省原平县曹三泉村,并在那里住了十几天。所见所闻,感触颇多,遂成此文.文中写到的村庄虽算不上典型的富裕村,但人们依然可以看到,改革开放30年以来这个村庄悄然发生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2.
闫晶 《黑河学刊》2014,(5):137-138
知青的文化现象呈现出独特的精神姿态。这种种精神姿态的背后,必有其心理根源。因此,用知青的文化现象来解释知青的心理行为是研究知青文化心理的有效方法。本文从文化心理形成的基本条件、文化心理的特点和文化心理的社会价值等三个方面对知青的文化心理进行阐释,进而反映出知青这一代人的思想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3.
4.
本文借助文献及计量统计工具并回顾知青下乡政策,客观地估计了下乡经历对知青收入的影响.1995年和2002年的城镇住户收入调查数据显示,知青的平均收入高于同年龄组非知青的收入,这与人力资本理论中教育会提高预期收入的观点相悖.本文通过回归法和匹配法剥离家庭背景和政策等影响因素后,仍发现下乡经历对知青收入的负作用不明显.国家对知青从下乡年份开始计算工龄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低收入知青群体的收入,使知青的平均收入高于同年龄组的非知青群体.  相似文献   

5.
对知青英雄形象的塑造纵贯梁晓声知青文学创作的整个历程,对这一形象的偏爱体现了作家内在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情结.而这一形象在文坛的经久不衰也与读者的接受有很大关系.知青英雄形象的塑造是对知青一代青春岁月的文学观照,是对历史记忆的人文关怀,而其形象所蕴含的精神力量不仅是对历史的一种诠释,同时也是对后人的精神洗礼.  相似文献   

6.
知青作为特定政治时代的产物,他们的现实生活和文化经历使得其观照乡土世界的视角和体悟乡土文化的心境有其独特之处。文章以韩少功的乡土小说为契入的平台,去探询知青作家对乡土文化的独特理解与阐释。  相似文献   

7.
唐秀华 《宁波通讯》2012,(10):32-32
2011年8月,通过招考我成了一名大学生村官,被分配到江北区庄桥街道苏冯村,开始了新时代的“知青”生活。  相似文献   

8.
《特区经济》2008,(7):F0002-F0002
"40多年前,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成千上万的城市学生们在那场运动中彻底改变了他们的人生。今天,我就突发其想,想建一个‘明骏知青村’,让老年人到农村去,当然,他们不是去吃苦受罪,而是去呼吸新鲜空气,享受田园悠闲生活。"——香港明骏国际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赖达雄  相似文献   

9.
我出生在北京,我的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工会的干部。随母亲工作调动,我考入北京良乡中学,在那里度过了六年时光。可以说,在良中读书彻底改变了我的一生,因为我在那里的同学绝大多数是农民子女,学校又经常组织学生下乡劳动,在那里生活、学习、劳动,久而久之就与农业、农村和农民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0.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与农村精英流失的"剪刀差"是形成新知青政策的现实背景,较之特定意义上的"老知青",新知青的主动性更大一些,往往带着"改造乡村"的理想化情结自愿"上山下乡",但随之面临的问题也最多。因此建立起一套可持续性的激励机制,必然会对大学毕业生的择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将进一步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注入持久的活力,成为引导大学毕业生就业创新之路的航标。  相似文献   

11.
熊怡 《今日重庆》2009,(9):111-113
1954年3月15日,是王士惇的生日,这位“50后”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改革开放的践行者,身上有很多改革开放所带给自己的成果,我更是三峡移民中的幸运儿,所获得的成功都来自自己的努力与政府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1979年,知青大返城的热潮波及格尔木,农建师的山东籍知青大部分返城,回原籍重新创业.去年,当格尔木军垦40年的时候,返城的山东知青组成访问团回到青海,在曾经战斗生活过的地方寻访当年的足迹.今年6月份,由依然奋战在格尔木的老知青和年青的新闻记者组成回访团,带着问候与祝福,辗转万里奔赴齐鲁大地,回访了青岛、烟台、淄博、济南等地的部分老知青.回访团被他们至今依然不减且愈发浓郁的格尔木情结深深感动.现形成此文,谨向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奋斗过和今天仍然奋斗的建设者们致以至真至诚的祝福.  相似文献   

13.
《唐山经济》2005,(11):45-46,24
随着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市广大共产党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先进性的标准和如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进行了认真思考。遵化市东旧寨镇大寨村党支部书记李江用自己朴实的话语和21年的工作实践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课题组推出的一部重量级研究报告《当代中国社会流动》,引起各界关注。该报告主编、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课题组组长、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陆学艺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说,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中,子女代际继承性明显增强,而同代内的流动明显减少,出多进少;处于经济社会位置较低阶层的子女进入较高阶层的门槛明显增高,两者间的社会流动障碍在强化。社会的经济资源、组织资源和文化资源有向上层积聚的趋势。这意味着普通知识青年向上层流动的困难加大,但是他们显然并没有放弃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追求。本文所透视的现代知青现象,与我们曾经耳熟能详的"知青"概念截然不同。三四十年前,城市知识青年被推向边远和艰苦的农村,而现代知青,却被五光十色、充满诱惑的城市生活所吸引,痛并快乐地寻找着漂流的彼岸。  相似文献   

15.
王晓慧 《新财经》2007,(9):54-55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曹德旺用一颗透明的心经营着一个透明的世界,在透明的世界里坐看风云  相似文献   

16.
5月20日,笔者冒着高温酷暑驱车来到革命老区曲江区罗坑镇瑶族村采访,耳闻目睹瑶族村的巨变,令人欢欣鼓舞。若多年未回过家的村里人,一定会发出"车从村前过,不知是故园"的感叹。三年时光匆匆,山还是那座山,村还是那个村,人还是那些人,唯有那顶贫困村的帽子不见了。  相似文献   

17.
王士惇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改革开放的践行者,身上有很多改革开放所带给自己的成果;我更是三峡移民中的幸运儿,所获得的成功都来自自己的努力与政府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走向世界》2014,(8):18-18
2013年,赵薇导演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勾起了“70后”、“80后”怀念青春的情结。青春就是用来追忆的,当你怀揣着它时,它一文不值,只有将它耗尽后,再回过头看,一切才有了意义。如果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向20世纪90年代的青春致敬,那么韩少功则以《日夜书》向“50后”“致青春”。  相似文献   

19.
发展现代农业,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实践证明,按照市场要求,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推进"一村一品",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20.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文章针对百色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应该从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入手,发展壮大百色村级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