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灾区新家园     
灾区安置点什么样?是否像电影上看到的难民“安置点”或“避难所”那样混乱、动荡、贫困、冷漠、肮脏?现在,随着第一批正规过渡安置房的正式投入使用。所有的疑虑和担心都可以解除了:新的灾区安置点不仅没有脏乱差。而且还是生活设施齐全、物业管理规范。具有一定规模的全新社区。5月25日-29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前往设于四川的都江堰、绵竹等地的几个规模较大的过渡安置点。亲眼目睹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万援建大军抢时间、赶进度。为灾区群众建设新家园的建设工地场景;而在首批投入使用的过渡安置点。记者亲身感受到了新社区的规范、简便、实用和人文关怀,不仅衣食住行的配套设施和公共设施一应俱全。而且还有灾区所特有的配套设施。如心理咨询、劳动用工等特色机构。随着一个个安置社区的建成和使用,灾区群众将开始新的生活,新家园,新生活,新希望。  相似文献   

2.
2008年8月15日,记者乘坐2128次列车,从西安出发,首次踏上了前往地震灾区的采访之路。在灾区的12个日日夜夜里,记者耳闻目睹,强烈感受到灾区群众的坚强与勇敢。特别是亲眼看到灾区群众在重大灾难之后,在各级政府的精心安排下,人们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板房住、有病能及时医治,生产生活秩序基本恢复,感到无比欣慰。尤其是在灾区的田垅上、河滩头、公路旁,到处可见群众搭建的过渡安置房和正在建设的永久性住宅。180多万受灾农户不等不靠,依靠勤劳双手重建家园。  相似文献   

3.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逐渐得到关注。近年来,婺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越来越多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直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生产条件,也为当地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设施运维的重要性逐步凸显。本文结合婺源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现状,分析运维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设施可持续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在四川安县永安镇的北川灾区群众第三安置点,搭建了269顶帐篷,预计安置灾区群众1600余人。截至2008年6月26日,已入住北川旋平乡灾区群众和北川赴外省治伤归来的人员共688人。笔者从  相似文献   

5.
“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这是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央对灾区人民的—个承诺。 两年弹指一挥间,如今的灾区到底变成什么样子?灾区群众的生活处在什么样的状态?中央的承诺是否能够兑现?带着种种疑问,本刊记者走进了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北川。  相似文献   

6.
霍佩理 《浙江经济》2003,(19):58-59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第三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其中社区服务的地位和作用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事业,不仅对完善社区功能、改进社区管理、营造环境优美和生活方便的社区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是推动社区就业、促进再就业工程向纵深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浙江工商》2008,(8):38-39
5月16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三个月内在震区建设过渡安置房100万套的总目标,高新区(滨江)工商联4家副主席会员企业积极响应号召,报名参加了四川广元灾区过渡安置房的援建任务。在省市区相关部门的统一部署下,经过3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截至7月23日,4家企业圆满完成了四川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第一批、第二批的援建任务,共建成过渡安置房2150套,点面积36288平方米,其中第一批过渡安置房援建任务1000套,实际建造1194套,总建筑面积15362平方米;第二批建成过渡安置房956套,医院1所、学校10所、政府办公用房4处、居民安置点4个,总建筑面积20926平方米。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19日下发通知,决定对受到地震灾害影响的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等重灾省市实施恢复金融服务的特殊政策。内容如下: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充分考虑到受灾地区群众和企业的实际困难,对灾区不能按时偿还各类贷款的单位和个人,不催收催缴、不罚息,不作不良记录,不影响其继续获得灾区其他救灾信贷支持;灾区各金融机构要紧急布设服务网点,确保受灾群众在安置点就近获得银行服务;对于有效存款凭证缺失,但存款人可以提供其他有效证明信息的,  相似文献   

9.
当汶川大地震在全国引发的关注热潮渐渐散去,当经历劫难的灾区人民重整家园的序幕刚刚拉开,我们再次踏上了通往灾区的远途。7天的时间,近4000公里的行程,我们所到之处,依然能时时感受到灾区人民的痛楚和在痛楚中所表现出来的坚韧和刚强,但是,我们更知道,他们心中最大的渴望和期待,是在属于自己的新家园里开始新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正6年前汶川地震的创伤刚刚抹平,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一场7.0级的地震再次袭击雅安市。这使得原本就是革命老区的雅安在各个方面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截至2013年10月底,雅安的抗震救灾已经完成了抢险救援、过渡安置两个阶段的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分别两次开会,对前一阶段的抗震救灾作出了"迅速、有序、科学、高效"的评价。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四川芦山灾区恢复重建工作有序推进,已见成效,要将切实保障民生紧迫的需求和科学建设新家园有机结合起来,再接再厉,认真扎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努力夺取灾后恢复重建全面胜利"的重要指示和"当前,要重点解决好灾区群众过冬生产生活问题"的批示。  相似文献   

11.
熊飞 《东北之窗》2013,(21):28-28
着眼于进一步提升文化品位,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内涵和档次,让更多百姓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得胜街道加大软硬件设施建设力度,全面落实文化惠民工程。一是加紧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并完善了街道文体活动中心及七个社区文化活动室软硬件设施,实现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培训室等全覆盖,并向辖区居民免费开放。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壮大舞蹈、说唱、健身等各类文化团体和文化志愿者队伍,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队伍素质,通过开展活动进一步发挥其参与和传播群众文化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郑杨  张玫 《浙江工商》2008,(3):18-20
准能相信,一个以劳动密集型产业起家的民营企业,会在寸土寸金的上海规划建设自己的研发基地!2007年12月7日,记者驱车进入坐落于松江区的正泰技术研发中心,只见雄伟的主楼已经拔地而起,相关的配套设施也已布局就绪。  相似文献   

13.
章炜 《宁波通讯》2012,(14):16-17
减负规范制度运行几个月来,社区工作有没有真正的减负、“瘦身”?社工有没有走上履职正途?居民群众有没有受益?各部门与单位是否贯彻落实,如何落实?带着这些问题,近日本刊记者以海曙区为典型,专门做了走访调查。  相似文献   

14.
日前,中建二局二公司在援建过渡安置房过程中,吸收甘肃陇南市群众前来务工。在陇南市武都区中建二局援建的首批30个安置点的工地上,参与活动板房施工的当地受灾群众已有300多人。按照北京市对口支援统一部署,在甘肃陇南市武都区,中建二局承担了10000套过渡安置房的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15.
陈搦 《东北之窗》2012,(1):50-53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功能日益完善,大手笔布局的文体设施建设、新项目将在今年陆续完工投入使用,气势恢弘的市体育中心,独具匠心的国际会议中心,唯美、便捷的贝壳博物馆、市民健身中心体现着我们这座城市在开局之年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16.
生态宜居社区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必须大力发展生态宜居社区。生态宜居社区的基本特征包括亲和性、舒适性、健康性、高效性、和谐性.其构建原理包括社区建设的生态平衡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人类需求层次理论。生态宜居社区的建设要求包括生态环境良好、配套设施完备、商务环境优越、社区管理规范.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实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现场会7月15日在株洲召开。湖南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将花三年时间,在湖南全省新建113个污水处理厂及5500公里配套管网,新增污水日集中处理能力约397万立方米,实现全省县城以上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相似文献   

18.
农民集中居住区是我国发达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催生的新型居民社区形态,既不同于传统的农村社区,又不同于现有的城镇居民社区。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建设需要加强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该文就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中的规划选址、社区规模、建设标准、配套设施、管理体制、配套服务、居民身份转换、社区经济和就业等十个方面的存在问题和破解之道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9.
部委要闻     
《中国招标》2008,(10):28-30
发改委下达2008年水利设施低温雨雪冰冻灾后重建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为促进受损水利设施恢复重建,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和即将到来的春耕生产顺利进行,针对受灾省(区、市)水利设施损毁情况,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从2008年中央预算内投资中调剂安排10  相似文献   

20.
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不仅有利于小额信贷机构自身的生存发展,而且有利于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帮助贫困人口脱贫。中国小额信贷经过十几年发展,在反贫困和发展农村金融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很多制约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需要从完善小额信贷载体,建立多元化的小额信贷资金投入机制,降低小额信贷组织的财务成本,加强小额信贷发展的配套设施建设等,促进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