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被称为“西北粮仓”的河西走廊,位于甘肃西北部,自古是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和战略要地,是著名“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水草丰美,物产丰富,是靠祁连山积雪和冰川的融水滋养、灌溉而“造成”。一旦祁连山出现问题,对于本来就危机四伏的河西走廊生态无疑是釜底抽薪。  相似文献   

2.
千里河西,巍巍祁连. 绵亘不绝的祁连山,位于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孕育着大面积的水源涵养林,历来被誉为“绿色保姆”和“高山水库”,它是黑河、疏勒河、石羊河三大内陆河的发源地. 水从祁连来.祁连山上茂密的森林涵养了冰川雪峰,祁连山中发育的河流和流淌下来的冰川融水,滋润、灌溉着河西大地,为河西走廊绿洲和北部荒漠地区提供了稳定的水资源.一条条河流造就了绿洲,一个个绿洲连缀成了河西走廊,河西走廊维系了一条伟大的丝绸之路.这是祁连山的伟大功勋.河西绿洲之所以存在,丝绸之路之所以存在,全赖祁连山.假如没有祁连山,河西走廊将是一片荒漠.  相似文献   

3.
河西走廊素有“丝绸之路”之称。河西地区(又称河西走廊)东起黄河,西连新疆,南部与青海接境,北部除与内蒙毗邻外,尚有小部分地段与蒙古人民共和国交界,夹于祁连山与北山之间,因在黄河以西得名,是一条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40—100余公里的狭长地带,...  相似文献   

4.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区亟待立法管理·李春光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林是我省千里河西走廊的绿色屏障,是河西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根本保障。祁连山森林的兴衰枯荣,直接影响着河西商品粮基地的存亡,是河西经济、绿洲生态农业的命脉,它左右着河西经济繁荣,民族...  相似文献   

5.
河西走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文  景哲 《发展》2002,(4):52-54
河西走廊是我国西北干旱区典型的完全灌溉绿洲农业区,也是甘肃最重要的粮油瓜菜果畜糖棉等综合性的商品农产品基地,其农业发展对稳定甘肃农业和实现省内农产品供需平衡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新形势下,解决河西灌溉农业在“两个根本性”转变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与问题,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持续发展已成为河西走廊灌溉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必然选择。河西走廊灌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势分析(一)光热水土资源优势较为突出河西走廊灌区年日照时数2800-3300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5800-62…  相似文献   

6.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保护与恢复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是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典型的山地森林,是河西地区的生机之源,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是国内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科研基地。但由于长期以来的自然演替和人为干扰,树种单一,林分结构简单,林牧矛盾突出,灌木林退化严重,森林生态系统极为脆弱,保护和恢复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已刻不容缓。本文从祁连山生态保护、水资源涵养利用现状着手,分析了祁连山保护区生态恢复与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措施。建议建立长效保护机制、通过改善外部环境、强化封山育林、开展人工造林、科学经营、加强科学研究等措施,提高保护区水源涵养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自我维持能力及环境承载力,增强生态环境功能,保障祁连山及河西走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 甘肃:地理走廊、经济走廊和“走廊意识”。甘肃,位于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之处,分属长江、黄河和内陆河三大流域,从东到西全长1665公里,南北最宽处530公里,最窄处仅有25公里,是我国经度纬度跨度都很大的行政区域,是一个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的带状省份。把甘肃比作一个狭窄的长廊,除了形状区划上的原因之外,还有三个基本因素:在地形特征上,西部有祁连山和北山挟持而形成的长达1200多公里的河西走廊,东部则有渭河河谷,它们构成了甘肃  相似文献   

8.
凉都壮歌     
凉都壮歌袁建和这是中国西部的祁连山下,这是河西走廊的西端,这是天马的故乡,这是历史上被称为凉州的历史文化名城甘肃省武威市。这里曾诞生过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和传说。一首“凉州曲”,一杯“凉州美酒”,一匹横空出世的铜奔马尽可使人感受到历史长河中那刀剑的撞击...  相似文献   

9.
严好礼 《发展》2004,(7):21-23
永昌县位于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北麓,总面积7439平方公里,辖6镇4乡、111个行政村,总人口25.21万人,耕地面积3.87万公顷,是一个以河灌为主、井灌为辅的灌溉农业县,素有“河西粮仓”之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永昌农业连年丰收,而这个传统的农业县同全国一样,出现了农业增产不增收,农民“卖粮难”等突出问题。面对农业如何发展,农民怎样实现  相似文献   

10.
嘉峪关是一座承载着600多年风雨沧桑的古关城,因其建在嘉峪关西麓的嘉峪山上而得名,它比山海关早建9年。这里地势险要,南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是连绵起伏的黑山,两山之间只有15公里,是河西走廊最狭窄的地方,自古就被称作“河西第一隘口”。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河西走廊的开发及生态环境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西走廊地处中国西北地区,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塞。在政治、经济、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向来就为兵家必争之地。自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征匈奴起,汉朝便开始了对河西走廊大规模的屯田开发。《史记·平准书》载:“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令居、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戌田之。”这是河西经济发展的起点,也是河西经济区形成的开端。大规模的屯田有汉、唐、明、清四个时期。  相似文献   

12.
李丽 《发展》2008,(9):24-26
瓜州县位于河西走廊西部,地处祁连山和北山夹击平原地带,特殊的地貌形成了一条“喇叭状”的风带,年风能储量约2000万千瓦,是甘肃省风能储量最大的地区之一,素有“世界风库”之称,具备大规模开发风能的优良条件。近年来,瓜州县依托境内丰富的风能资源,变风害为风利,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大力发展风电产业,全县已建成风电场3个,  相似文献   

13.
王应忠 《发展》2007,(6):143-144
“镍都”金昌市,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祁连山北麓,巴丹吉林沙漠南缘,河西走廊南缘断裂带、龙首山南缘断裂带、龙首山北缘断裂带等深大断裂从境内穿过,具有强震发生的地质构造背景。近年来,包括金昌市在内的祁连山中东段地区一直被中国地震局列为全国的地震重点危险区,地震形势比较严峻。面对严峻的震情形势,金昌市各级地震部门深入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和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防震减灾事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金张掖”●1一张掖地处河西走廊中段,是丝绸古道之生镇,西北交通之咽喉,是全国商品粮、瓜果、蔬菜基地,历史上素有“金张掖”和“塞上江南”之称。1992年8月12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张掖时挥毫题写了“金张掖”三个大字,为这古老而神奇的...  相似文献   

15.
史兴隆 《发展》2007,(6):95-96
甘肃省古浪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北麓,腾格里沙漠南缘,境内干旱少雨,自然灾害频繁,经济基础薄弱,属全省43个国扶贫困县之一。中共古浪县委、县政府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强化领导职责,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建设和优化学校管理,“两基”水平稳步提升,各项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河西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通段。走廊狭长,南北祁连山与马鬃山、合黎山对列,山之外是险峻的青藏高原和茫茫沙漠,只容留这条狭长1000多公里的走廊成为古代中西交通最重要的孔道。在这条走廊上,分列着许多成带  相似文献   

17.
祁连山是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掖地处祁连山和黑河湿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上.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6.4%的面积在张掖境内,这里由此成为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的主战场.黑河流域又是实施祁连山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核心区域,因此实施祁连山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对于改善河西走廊生态环境、 建设我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山丹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东靠永昌县,西与张掖市相连,南以祁连山与青海省为界,北过龙首山与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相望,是历代商贾往来,东西交流的必经之地,素有"蜂腰走廊,甘凉咽喉"之称.  相似文献   

19.
自从张骞通西域,中国就走上了西部开发的温温征程。两千年过去了,人们惊异地发现,开发西部所带来的并非“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兴旺,而是“平沙莽莽黄入天”的悲凉。那么,我们的祖祖辈辈到底在西部做了些什么? 最早的开发从西北开始 古代对西部的开发主要集中于西北地区,而西北的开发又集中于河西走廊和西域两个地方。历代政府开发西部所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1)移民实边。据史书记载.西汉汉武、宣昭两帝时期.河西的移民连同戍卒已达 50万人。隋唐时期,政府通过征集役夫、招募流民和扩大驻军的方式大量向西北地…  相似文献   

20.
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路段,历史遗存丰富,文化资源种类多样.在应用RMP理论梳理河西走廊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调查研究了河西走廊文化旅游者人口统计学特征、旅游者行为方式、旅游者消费偏好和影响旅游者消费文化旅游产品的因素,从而提出开发遗产旅游产品、美食旅游产品、民族民俗旅游产品和特色旅游商品等对策,促进河西走廊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