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化工管理》2009,(6):2-2
本次石化行业规划继续坚决遏制煤化工盲目发展势头,坚决遏制煤化工盲目发展势头,积极引导煤化工行业健康发展。今后三年停止审批单纯扩大产能的焦炭、电石等煤化工项目,原则上不再安排新的煤化工试点项目,重点抓好现有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甲烷气、煤制乙二醇等五类示范工程,探索煤炭高效清洁转化和石化原料多元化发展的新途径。从煤化工行业规划内容来看:坚持“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2.
王秀江 《化工管理》2012,(12):52-53
<正>煤化工产业是指以煤为原料,通过多种技术的耦合和集成,联合生产多种清洁燃料、化工原料以及热能、电力等产品的产业。传统煤化工包括合成氨、电石、焦炭等主要产品,其产量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现代煤化工包括甲醚、二甲醚、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等产品,但除甲醇、二甲醚外,大多数产品还处于产业化示范和开发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3.
发展清洁能源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也是江西省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的重要举措。首先分析了江西省清洁能源发电的现状及前景;然后根据江西省缺煤乏气,水资源、风资源及生物质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域特征,针对其发展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源应采取的战略举措、技术选择和政策支持提出了具体意见,以期为提高江西省清洁能源比重、实现绿色崛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世界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煤化工是指采用现代先进技术,充分挖掘、利用煤的内在固有特性中的优势,对煤进行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实现煤炭的高效和清洁转化,并且大规模生产能够弥补和替代紧缺油气资源的煤化工产品。进入21世纪,油价不断攀升,石油原料紧缺和成本居高不下,促使煤转化利用进入新一轮的发展时期,大规模煤气化技术、大型甲醇合成技术、甲醇制烯烃、合成油等石油替代技术的开发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世界煤化工产业进入全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煤炭利用主要方向包括作为能源利用的发电、工业炉窑、民用以及作为原料利用的化工转化。中国约80%的煤炭作为能源利用,燃煤发电以建设大规模、高参数发电机组为主要手段,配合超低排放技术,煤耗水平和烟气净化方面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工业锅炉和窑炉的节能减排技术发展迅速,炉窑超低排放的相关配套研究、应用实现新突破,并出台相关政策和具体要求;民用燃煤向煤改气和煤改电等清洁能源应用发展的同时,也研究和应用了一批清洁化治  相似文献   

6.
2011年12月3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促进低热值煤煤发电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指出:加快发展低热值煤发电产业,对实现低热值煤资源就近高效转化,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大唐贵州发电有限公司(简称贵州公司)借力管理提升活动,深挖内潜、创新管理,积极探索低热值煤掺烧新途径,成功在国产60万千瓦亚临界机组实现低热值煤发电。特别是在近期火电深度调峰中,实现了机组在较低负荷不投助燃油的历史记录,发出了高价值电。  相似文献   

7.
5月8日,首届煤及合成气制天然气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出席论坛并致辞。本次论坛为煤制天然气相关各方提供了全方面交流、经验分享以及问题讨论的平台,在增进煤制天然气行业内部交流、建立企业合作共识、促进我国煤制天然气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效果。李寿生在致辞中指出,天然气是一种高热值清洁能源,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天然气市场都有着十分强劲的需求,我国有着十分丰富的煤炭资源,所以发展煤及合成气制天然气技术不仅是我国能源和化学工业发展的现实选择,而且也是充分利用我国资源条件的有利优势,无论是从技术经济上.还是从能源安全、环保减排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是中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改善环境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神华集团多年来一直在探索如何实现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形成了以煤为基础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以神华集团作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典型案例,总结提炼了神华集团在煤炭的清洁生产、清洁运输、清洁发电以及清洁转化等方面获取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9.
结合我国资源禀赋和能源消费结构,提出了在工业领域以煤制工业燃气替代天然气的可行途径,分析了不同床型煤气化技术用于煤制工业燃气的优点及劣势,对比了煤制工业燃气和天然气成本,为高耗能的玻璃、陶瓷和金属冶炼企业提出了园区统一规化、清洁能源统一供应、污染物统一处理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煤炭利用过程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也是碳减排的重点领域,煤炭利用过程的碳排放特征、结构和排放现状则是推动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的重要基础。根据煤炭利用过程中碳元素转化方式,采用聚类归纳法将煤炭利用过程碳排放分为作为燃料和原料排放,分析了煤炭不同利用方式的碳流向和碳利用过程,采用排放因子法计算了2019年煤炭利用过程的碳排放量,并针对性提出碳减排路径和减碳支撑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煤炭在电力、水泥和钢铁等领域碳排放可以归纳燃烧排碳,煤中碳几乎被全部释放,2019年煤炭作为燃料的碳排放大约为68.96亿t。煤炭作为原料煤应用在煤化工行业具有节碳、固碳作用,以气化为龙头进行煤炭转化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合成气变换和净化单元,煤直接液化制油的碳排放也主要集中在煤制氢的合成气变换和净化单元,2019年煤化工(不含焦化)的碳排放大约为4.23亿t。同时,还从燃煤发电、钢铁用煤、建材用煤、煤化工和煤炭分散利用领域归纳出具体减污降碳路径,并提出具体减污降碳支撑技术,以期为双碳背景下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的绿色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相对“富煤少油”的国家,适当有序发展现代煤化工产品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开发和建设了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和煤制天然气等现代煤化工产品、技术和装备,并且初具规模,为其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煤化工事业的快速发展,煤化工领域的研究逐渐深入,利用原煤制作天然气已经在技术上取得了突破。从目前煤制天然气的发展来看,煤制天然气的工艺流程相对复杂,在煤制天然气过程中需要对其气化技术进行合理选择,保证煤制天然气取得积极效果,达到提升煤制天然气质量和效率的目的。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在煤制天然气过程中,正确选择气化技术,为煤制天然气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手段保障,提高天然气的整体效果,满足煤制天然气生产过程需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粉煤粉煤气化炉在我国煤制乙二醇、煤制甲醇、煤制天然气、煤基清洁能源、等煤化工企业广泛应用,粉煤粉煤气化炉的操作技术日益成熟,奠定了粉煤粉煤气化炉在煤化工行业的重要作用。如何做好粉煤粉煤气化炉的检修管理及维护保养工作,保障粉煤气化炉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对煤化工企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均将优化能源结构的目光转向了煤制天然气项目,将煤制天然气作为煤炭清洁利用和终端能源消费的替代措施,以缓解天然气供应不足的矛盾。国家对煤制天然气发展的政策虽然仍表现出对环境问题的担忧,但已逐步转向谨慎支持煤制天然气发展。  相似文献   

15.
信息看台     
《煤炭经济研究》2012,(1):102-104
能源局布局低热值煤发电产业发展2012年1月5日,国家能源局发出《关于促进低热值煤发电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力争到2015年,全国低热值煤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600万kW,年消耗低热值煤资源3亿t左右,形成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利用高效、技术先进、生产稳定的低热值煤发电产业健康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6.
行业     
煤制天然气首入规划项目多在新疆国家能源局日前公布的《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显示,2015年国产天然气供应能力计划达到1760亿立方米左右。其中,煤制天然气约150亿~180亿立方米,即占国产天然气的8.5%~10%。这是煤制天然气产量首入五年规划。到目前为止,我国煤制天然气项目均未投产。据了解,截至目前,国家发改委已经审批了四个煤制天然气项目,分别是大唐发电克旗年产40亿立方米项目、大唐发电阜新年产40亿立方米项目、内蒙汇能年产16亿立方米项目和新疆庆华集团年产55亿立方米项目。  相似文献   

17.
现代工业随着科技的进步得到快速发展,煤制甲醇技术的应用也日益广泛。煤气化技术作为煤制甲醇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技术环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在煤制甲醇工艺中煤气化技术的重要应用,在对当前煤制甲醇过程中国际上较为常用的几种煤气化技术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将较为先进的大型煤气化技术进行对比,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煤化工工艺过程CO_2排放主要包括煤制甲醇工艺、煤制烯烃工艺、煤直接液化工艺和煤间接液化工艺。减排技术要点包括CO_2存储技术、CO_2转化技术、CO_2循环利用技术等。有必要选择合适的技术类型,提高相关设备质量,并加强减排过程管理。从而确保煤化工工艺流程得到严格遵循,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一直占有主导地位,约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75%,其中约4/5的原煤用于生产动力和热能,50%左右的原煤用于火力发电。燃煤发电排放的粉尘、二氧化硫、氦氧化物及二氧化碳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全球气候构成直接危害。因此,我国电力生产必须采用清洁、高效的技术,走电力增长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正未来清洁取暖和环境治理仍是煤改气发展的主力引擎;煤改气发展方向将发生微调,燃气壁挂炉和锅炉是主力增长领域,燃气发电进入减速通道;购销合同将成为"以气定改"的主要抓手;经济性仍是制约煤改气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大气十条"收官、清洁取暖开局等因素作用下,2017年煤改气的典型特征是"超计划完成""气源短缺"。2018年7月3日《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