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年之前,我在新加坡上学,有一次去伦敦旅行,曾经遇到过一个在美国好莱坞工作的人,当然他不是演员,否则也不至于跟我出现在同一间廉价旅店中,这人是搞效果的,点个火放个炸弹什么的都是他的活儿。他的工作是干一次活结一次帐,每次收到的支票都要扣税。当时我第一次听说这种“立刻”缴税的方式,因为新加坡是按照年份结算的。  相似文献   

2.
1996年,我赴新加坡采访,很荣幸应邀到吴庆瑞先生办公室,为这位邓小平亲自聘请的外国经济专家拍照。 吴庆瑞祖籍中国,1918年生于马来西亚,后移居新加坡,1956年获伦敦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新加坡独立后,他先后担任财政部长、副总理,负责全面的经济工作,为新加坡创造了经济奇迹。1979年,吴庆瑞第一次访华。邓小平会见他时表示:“您是经济专家,有丰富经验,又是一位有名望的华人。我希望您退职之  相似文献   

3.
近日有亲友来寒舍叙谈,他在新加坡已工作了一年半。他谈到新加坡给他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环境优美,仿佛进人人间仙境,不愧为“花园城市”之称。当然,城市环境好,不无环保措施好,管理得好。新加坡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城市,到处都是花坛、绿地,繁花似锦,就连办公楼四周都有许多绿地,上班的人们到此走走,看看良辰美景,也令心胸开阔,消除疲劳。在节假日更是一家老‘幼、亲情休息的最佳场所。负责该国绿化工程的是国家公园局。他们负责规划和维护环境保护工作。他们每年规定要种植30万棵新树,此外还备用许多树木,名曰及时树,用来在新…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黄悦坤以一部传真机白手起家新加坡总理吴作栋不久前呼吁在海外拼博的人,应“家在新加坡,工作在亚洲”。他认为“他们是新加坡最能干最有魄力的人”,是“为国家创造财富,制造工作机会的英才”。新加坡有不少优秀人才在海外工作或创业,有些甚至已落地生根、安家...  相似文献   

5.
四川成都的马建华乘飞机来到福州。在此行前,马建华一直是个“混混”,“混”得连自己的儿子都不愿意叫他一声“爸爸”,而此次,他带着严重的肺病,接受一次“自杀式”的捐赠器官公益行动,他的说法是“我想用生命换回尊严”。  相似文献   

6.
张国栋 《唐山经济》2007,(10):17-20
2000年-2001年,我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系攻读硕士学位,为期一年。次年9月,在新加坡华裔馆成功举办了个人书展,同时,举行了一次迁安市招商推介会,促成了迁安热电厂与新加坡胜科集团合资事宜。在新加坡学习的一年多的时间,与新加坡各界有识之士多有接触,包括文化界人士、企业界人士,甚至国会议员,每每想起,颇多感触。[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如果你有机会和那些大企业的CEO聊天。问他们最后悔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大部分都会说“如果再走一次人生,我绝不会投入那么多时间在公司,我要和家人在一起。”在美国的时候,我注意到,美国的CEO几乎99%都是家庭破裂的。为什么?一旦他坐上这个位置,就等于没有了自己的时间,回家他的孩子都怕他,以为是陌生人。  相似文献   

8.
1979年姚晓东受杜邦公司的委派到新加坡工作,那年他39岁,带着妻子一起“过番”。新美两地的环境和文化差异很大,不少人仅适应新环境就要花费不少时间,但姚晓东却在新加坡仅居住了4年,便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似乎新加坡的环境是他创业最合适的温床。新加坡确...  相似文献   

9.
按照任何标准衡量,亚伦·童 (Aaron Tong)都是一个成功的人物。 他曾经担任摩托罗拉手机部门中国区 高级经理,年薪高达10多万美元,此 前他在新加坡和美国工作过一段时 间。但在两年前,当TCL集团询问亚 伦·童是否愿意接受副总裁一职时, 他毫不犹豫选择了跳槽。尽管TCL为 亚伦·童提供的薪酬和股权的确诱 人,但这并不是他加盟TCL的主要原 因。42岁的亚伦·童说:“TCL给了 我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同跨国公 司相比,在中国企业我可以做更多的 事情。”  相似文献   

10.
一记得还是去年夏天,在一次与新加坡朋友的联谊会上遇到王益民的。也正巧,和他同桌。席间,他侃侃而谈,说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那一大片一大片森林,重重叠叠的,刮起风来,树涛震耳,气吞山河,其壮观,不亚于尼亚加拉大瀑布的轰轰隆隆,举目远眺,看树梢与乱云齐飞,犹如万马奔腾,顿叫人宠辱皆忘……我望着他一米八十的高个儿,略带四方型的面庞,斯斯文文的模样,暗忖,他是个画家,抑或是电视摄影师什么的……  相似文献   

11.
“用事实说话”Betty某公关公司职员 进公司后没多久,部门里又来个新人,和我一样,大学毕业没多久,也有了一年的工作经验。老板好像很喜欢他,因为他是名校毕业,因为他工作的上一家公司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可我却对他很感冒:这个人总是说大话,做事前喜欢拍胸脯,可最后却不能把事情做好;做事没什么计划,很多时候是“临时抱佛脚”。更让我很郁闷的是,他拍下胸脯的事情却往往都要我来收尾。  相似文献   

12.
按照任何标准衡量,亚伦·童(Aaron Tong)都是一个成功的人物.他曾经担任摩托罗拉手机部门中国区高级经理,年薪高达10多万美元,此前他在新加坡和美国工作过一段时间.但在两年前,当TCL集团询问亚伦·童是否愿意接受副总裁一职时,他毫不犹豫选择了跳槽.尽管TCL为亚伦·童提供的薪酬和股权的确诱人,但这并不是他加盟TCL的主要原因.42岁的亚伦·童说:"TCL给了我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同跨国公司相比,在中国企业我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新加坡与湖北设立贸易投资委员会新加坡与湖北省于今年5月设立新加坡一湖北贸易与投资委员会,以促进新加坡企业与湖北省的长期经济合作。有关工作小组已完成两地长期合作报告书,并得到新加坡及湖北省有关方面的核准。该委员会今后每年将轮流在新加坡与湖北省召开1次会...  相似文献   

14.
“吃亏吃在不善于说‘不'” 1991年冬,因为与孙见喜先生编辑《贾平凹散文精选》,我随他第一次去拜访贾平凹,至少有三个“没想到”。第一个没想到的是一敲开门,平凹竟腰系了围裙,脸上、手上都是面粉。他说他正在揉面,中午准备吃油泼扯面。我跟他进了厨房,说:“贾老师,没想到你还亲自做饭!”他笑起来脸如莲花,说:“我不光亲自做饭,还亲自吃饭!人生在世,有些事必须自己亲自去做才有意义,譬如吃饭;有些事呢只有亲自去做才有意思,比如恋爱!”此前听说他不善言辞,不好接近。如今一见面就说笑,平易而幽默,这是我的第二个没想到。告别时他主动送了我一本他刚出版的《抱散集》。这是我第三个没想到。  相似文献   

15.
初识黄培茂先生是在家乡琼海的一次座谈会上。黄先生作为振兴琼海文学创作的热心华侨,坐在主席台上。在琼海,有一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文学奖“黄培茂文学奖”,重在嘉奖琼海籍的在文学上有所出息的人,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先生总会从那一个供奉着鱼尾狮的国度飞回来,主持颁奖仪式。八年了,年年如此。从感情上说,我是一个中国人!太平洋战争爆发的那一年(1941年),黄培茂先生诞生在新加坡一个琼籍海员的家庭。第二年日军侵占东南亚,新加坡沦陷。当时日寇为了报复新马华人的抵抗,采取严酷手段,实行大检证,逐家挨户强迫几十…  相似文献   

16.
刘风 《中国报道》2012,(3):62-64
在40岁的年纪,他决定重新出发。“这是我最后一次创业了。成和败都不重要,人生在于过程。如果输了我就真的退休了。”  相似文献   

17.
十年寒窗,他如愿走进了名牌大学。可是,当他怀揣梦想,试图为自己找到一份如愿的工作时,却发现所有的机会都在排斥着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碰壁之后,他悄悄买回了一包农药……  相似文献   

18.
1995年新加坡与印度双边贸易将创新高本刊讯新加坡贸易发展局国际业务处处长郑建平近日在一次记者会上发表了新加坡与印度两国贸易的最新数字,1994年前11个月的双边贸易额达19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比1993年同期增长了19qo。自从新加坡总理两次...  相似文献   

19.
“也许我英语比华语好,因为我早年先学会英语;但是即使再过一千个世纪,我也不会变成英国人。我心中所信守的不是西方的价值体系,而是东方的价值体系。”──李光耀新加坡是个岛国,占地只有622.6平方公里,人口265万。1965年独立建国以来,已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之林。新加坡成功的原因很多,其中明确的思想文化战略起了重要作用,因为本国人口绝大多数的是华人及其后代,承扬华人文化传统和儒家价值,进而在全社会建立共贩价值观念成为了新加坡治国治世的灵丹。新加坡是个法制社会,更是个伦理社会。在推广儒家伦理方面,进行了成功的…  相似文献   

20.
2011年9月,在安徽合肥见到蔡立同志时.他对我说,还有一年时间他就要退休了,现在是在“站好最后一班岗”。这让我有点意外。老蔡是位事业心极强的实干家,工作上、生活上,总是那样朝气蓬勃,活力充沛,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表现出很强的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