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3.
业主维权是中国社区中滋生出来的民主萌芽,是一种以产权为基础、以业主自治维权为诉求、以业主委员会为主导的新型民主形式。目前业主的维权意识苏醒了,但在一定程度上维权活动还比较盲目,引发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业主维权的误区1.业主委员会全能。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活动 相似文献
5.
(一)涨幅快、大。2002年,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上涨2.9%,而浙江的涨幅达到了16.4%,涨幅是全国的5倍多。其中杭州的房价涨幅在2000、2001、2002三年中分别居全国第3、3、5位。2003年全省房屋销售价格比2002年同期上涨14.4%,商品房价格同比上涨14.9%,涨幅居全国前列,其中杭州房产销售价格指数涨幅达到6.1%,商品房销售价格位于全国第三,仅次于匕海和北京。 相似文献
6.
虽然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申请破产的企业只是少数.甚至可以说是极少数.但是,导向和标志性作用却很大。因为。到目前为止.决策层还没有任何放松调控的迹象.甚至还在不断表达坚持调控不放松的决心。 相似文献
7.
中国去年12月减持了342亿美元美国国债,不少人大声叫好,并加以引申,将其上升到某种战略高度,呼吁更大幅度的减持,甚至完全放弃持有美国国债,购买更为实在的战略性商品。笔者要说,这是对一次正常市场行为的过度解读。 相似文献
9.
翟彩霞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2,(6):72-74
以2011-2019年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会计信息可比性、媒体关注与企业过度投资的关系。研究发现:会计信息可比性可显著抑制企业过度投资,但媒体关注削弱了会计信息可比性与企业过度投资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且这种削弱作用在媒体正面关注中更为明显。提高资源运行效率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新闻媒体应发挥其外部治理的积极作用,消除报道偏差的负面影响,进而强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合理配置资源,减少过度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0.
日前,美国银行全部卖出所持中国建设银行H股。一时间,外资减持、套现中资银行股份,成为一大热门话题、,2009年以来,参股工、农、中、建4大行的外资机构,在分享中国银行业发展红利后逐步撤离。 相似文献
11.
现今有些夫妻在买房时直接以其子女的名义购买房屋。但在孩子取得房屋产权证后,夫妻双方感情生变,想在离婚时分割此部分财产却有很大难度。 相似文献
12.
2006年5—6月之交又是一个房地产市场的“多事之夏”,去年新旧“国八条”余音未息,今年“国六条”“国十五条”又强风袭来,继续采取多种手段抑制房地产市场不合理的增长势头。几天之内,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国土资源部相继出台配套文件.紧缩信贷、提高税率、严控批地,调控力度之大.涉及范围之广、实施速度之快,尤胜过“国八条”。一时间拍手称快者有之,息鼓观望者有之,一筹莫展者有之。国十五条与去年的国八条有何区别.如何准确地理解包括国十五条在内的近期的一系列房产新政,制定应对措施,安全地在房地产市场中站稳脚跟,扩大发展,成为近期开发商们最为关注的首要问题。本文拟对近期的房产新政进行简明扼要的归纳分析.并就开发商该如何应对房产新政提出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14.
由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引起众人的关注。新的司法解释不仅对此前的诸多条款进行补充、说明和重申,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内容颇具颠覆性。 相似文献
15.
11月6日,中大&;#183;长江紫都在江城人民的关注中火爆开盘,开盘当天,长江紫都营销中心推出的百余套房源引来排队的长龙,当日所推房源便全部售罄。为何在目前武汉楼市不太景气的情况下,长江紫都仍能得到江城人民的青昧呢?为此,我们走访了中大房地产集团营销总监王巍先生。 相似文献
16.
17.
楼市调控已进入7月,关于是否征收房产税的热烈讨论如退去的潮水不了了之,“公租房”便不失时机地抓住楼市舆论的“空档”.以“新人”的姿态站在政策的舞台上,任凭专家、媒体等来对其评头论足。 相似文献
18.
从2010年起,《楼市》杂志上半月刊每期开辟专栏栏目,为关注房地产的读者提供思想碰撞和交流的平台。希望这些从个人的视野出发的即兴抒写、零碎感想、片断见闻和点滴体会,能够让我们在驳杂的生活中,得到一丝思考的乐趣。此外,《楼市》杂志也热烈欢迎各路英雄不吝赐稿。 相似文献
19.
自4月中旬新政发布以来,福州楼市观望气氛日渐浓郁,从4月到6月的整体成交量来分析,量价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停滞乃至下滑,那么,这样的市场还要持续多久?未来的市场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对于二手房市场上的各家中介企业而言,机遇在哪里,压力又在何处?带着读者的疑问,我们采访了房产中介企业老总,以他们的视野看未来市场风云变幻。 相似文献
20.
多年新闻实践表明。在一般情况下,新闻宣传的效果应当同宣传的数量、深度和声势成正比,过了一定限度,它就会向反方向转化。如果媒体无视公众的需求,主观地、反复地向受众灌输已为人熟知的东西,或者在同一时间内对同一话题过量、重复宣传,就会形成另类媒体暴力,不仅不能体现新闻的自身价值,还误导了公众,并使其对宣传进行抵制,导致了负面社会效果的产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