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前中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法律规定与巴塞尔委员会新资本协议有差距。国有银行在很多信息披露方面尚缺乏应有的透明度,对公众应享有的金融信息权不重视或忽略,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储户的利益,另外这种不透明的运作也影响了金融业健康运行。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具有国际标准的中国金融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2.
金融隐私权是基于保护金融消费者的金融信息而产生的隐私权。当前,我国金融业存在着较多侵犯金融消费者金融隐私权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隐私权保护理念落后及相关立法不完备。据此,可通过更新立法理念,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金融机构自律等途径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3.
建立健全金融信息资源管理制度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当前亟待突破我国金融行业分业监管的体制限制,组建国家金融信息资源管理委员会,统一负责我国金融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的研究与制定,统筹监管我国金融信息资源建设与信息服务市场,以强化信息资源协同配置的保障机制、改善其法治环境、优化各相关主体间的利益关系,促进我国金融信息服务能力的极大提高,确保我国金融系统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4.
建立健全金融信息资源管理制度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当前亟待突破我国金融行业分业监管的体制限制,组建国家金融信息资源管理委员会,统一负责我国金融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的研究与制定,统筹监管我国金融信息资源建设与信息服务市场,以强化信息资源协同配置的保障机制、改善其法治环境、优化各相关主体间的利益关系,促进我国金融信息服务能力的极大提高,确保我国金融系统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5.
从利益相关者、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以及交易费用等视角分析,我国有必要构建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机制。然而,由于利益相关者权利意识薄弱、专业知识匮乏、监管效率低等原因,导致我国银行在理财产品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着局部披露、表述模糊、时间滞后、弱化风险等问题。为此,我们必须规范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方式与内容,明确信息披露的一般性原则,提高监管效率,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培育专业化评级平台,以促进我国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王雄元 《新智慧》2006,(4):56-57
信息披露与商业秘密保护是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概念,如何解决信息披露与商业秘密保护之间的冲突是资本市场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方面,证券监管部门和投资需要上市公司公开披露信息,但信息披露如同一把双刃剑,在保障投资获得充分、及时、公开信息的同时也可能泄露上市公司的商业秘密并最终危及投资的利益。另一方面,为保持竞争优势,上市公司有保护商业秘密的需求,因此往往不愿披露涉及商业秘密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征信业的发展和信用信息服务水平的提高,已成为有效防范金融市场交易风险的重要路径。为最大限度地消除市场主体对征信活动的不信任感,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国的征信立法有必要借鉴国际组织和西方国家有关保护个人信息隐私权的经验,构建包括金融消费者信用信息保密权、信用信息利用权、信用信息知情权、信用信息纠错权、信用信息支配权、信息权益救济权等基本权利的征信活动权利体系。  相似文献   

8.
纳税人隐私权与民法意义上的隐私权在内涵上既有重叠又有区别,纳税人个人隐私是纳税人涉税保密信息的法定类型之一.确立纳税人隐私权是保护纳税人基本人权的需要,也有利于提高税收征管效率.税收征管权与纳税人隐私权存在利益冲突,但二者终极价值的同一性决定了在立法上实现利益平衡有可能,在保护纳税人隐私权的前提下可以对其进行合理限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银行理财业务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其中由于信息披露而引发的矛盾尤为突出。受金融市场发育程度、金融监管体制与立法技术的制约,立法与监管机构对银行理财产品在信息披露方面的规制尚存不足。信息披露是规范市场的基础,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金融秩序,完善我国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契约理论基于对个人决策自由的保护,排除任何契约之外的权力与义务的侵入。但是金融领域内的极度信息不对称,完全的形式平等正义已无法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信赖法则作为近代法律经济功能下的产物,以诚实信用原则为基础,强调当事人之间的信赖关系和信赖利益,对于实现金融创新的持续稳健发展提供了保障。从金融合约缔结过程中信息获取与输出两个脉络分析金融机构应承担的信赖义务,金融机构在营销过程中不仅要满足客户信息收集的完全性与适当性,保证金融机构在营销过程中的适当性,而且应规范合约缔结过程中的信息披露义务和遵循的披露原则,保证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及完全性,确保消费者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11.
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与机构信用代码管理系统作为中央银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工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制度困境。结合基层实践,从机构信用代码推广及应用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提出现行制度条件下推进中央银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现实路径:以"四个一核心"为建设主线和行进路线,通过"一套编码体系、两级数据库建设、三大推进步骤"的制度设计,围绕建立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推进社会统一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最终建成包括统一的信用代码制度和信用信息平台且高效对接社会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相似文献   

12.
人民银行是国家重要的金融调控机关和金融市场规制机关,肩负制定与执行国家货币政策、维护国家金融稳定和提供金融服务三大基本职能,在国家金融调控和金融市场规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银行内部控制评价是全面了解银行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情况、发现银行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完善银行内部控制体制机制的重要环节。人民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研究文献较多,现有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人民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理论、方法、评价现状与问题、对策与建议等方面。梳理相关研究文献,有助于进一步厘清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评价研究现状,推进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评价建设。  相似文献   

13.
2005年,中央银行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突出金融调控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宏观调控取得较好成效。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保险公司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各项改革深入进行。金融市场改革与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今后,中国金融业应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金融宏观调控,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和发展多层次的金融市场,提高金融监管水平,维护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恶化可能导致物种的灭绝或生物的变异,金融生态失衡则会加大商业银行发生危机的可能.通过结合金融生态理论,对我国商业银行危机的现状进行系统深入的剖析,并对优化我国商业银行的生态环境提出相关对策及建议,以期促进金融生态环境健康发展,实现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入和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金融脱媒现象日益凸显。由于金融体系是连接货币政策和实体经济的桥梁,金融脱媒必然会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产生影响。在使用我国1978—2011年的季度数据构造金融脱媒指标,分别基于利率传导渠道和银行贷款传导渠道,对我国金融脱媒对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后,得出结论是:金融脱媒弱化了我国货币政策银行贷款传导渠道的效果,强化了利率传导渠道的效果,金融脱媒的增强对经济发展和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总体呈现一定的正向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的颁布实施和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的上线运行,应收账款融资市场迅速发展,缓解了部分市场主体资金困难。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风险收益不对称等原因,银行将大多数中小企业排除在融资市场之外。为改变中小企业在融资市场中的弱势地位,应成立政策性专业担保公司,降低银行信贷风险;金融机构要自我完善,提高其金融服务功能;中小企业应加强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和控制,积极参加信用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十五”期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其他银行机构改革有序推进,促进银行改革和创新的政策措施不断出台,商业银行的监管体制日益完善,银行业的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十一五”期间,增长方式的转变及财税体制改革等将为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带来机遇,行业竞争加剧,银行改革将迎接全面开放检验,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将考验商业银行,加重银行业市场风险,综合经营将从试点走向推广,金融创新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18.
张田 《西部金融》2011,(9):42-44
影子银行体系的超常规发展和信用扩张,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运作机制展开研究,分析危机后西方主要国家有关的金融监管改革举措,并结合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现状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金融市场和微观经济主体四个层面存在着障碍,极大地影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既有货币政策制度设计方面的缺陷,也有银行和企业制度改革不到位的问题,更有社会环境不完善和政策环境不配套的因素。因此,要消除货币政策传导障碍,必须着眼于完善货币政策制度设计,完善金融市场,深化企业制度改革,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和配套政策环境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