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纵观中西文化,不难发现中西传统自然观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国的传统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思想;而西方传统自然观认为大自然是由人类支配的,可以随意掠夺。从这两种自然观可以看出,中华文化中宝贵的自然环保思想对今天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西方不同的地域、民族造就了中西方风格迥异的自然观。中国致力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形成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西方则强调人在自然中的主导地位,崇尚自然要为人所用,最终形成了"天人相分"的自然观。虽然中西方自然观有所不同,但是二者观点的本原皆来自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界。对于中西方自然观存在的差异,必须建立在生态自然观的基础上,以生态自然观为理论切入点,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国家都能够感受到的客观现实.社会经济是否能够维持良性地可持续发展,是否能在激烈地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本质就是看能否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文章从政治经济学的视野下分析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用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去揭示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为深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种文明的问世都有支撑其生成的丰富精神内涵,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有深层的精神基础和精神支撑。文章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唯物历史论和辩证法视角四个哲学层面对生态文明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得出:作为自然的存在物,人类应遵循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合理地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有效地消除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才能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的新形态——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生态自然观对当今人类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并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话题,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当今社会,培养成熟的生态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自然地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辩证统一关系,为人类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并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并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话题,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当今社会,培养成熟的生态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自然地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辩证统一关系,为人类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并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自然观为哲学基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则以环境道德原则体系为伦理诉求.当代环境伦理理论存在人类中心论与非人类中心论的二元对立,必然在理论和实践上影响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而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理论中,蕴含着人与自然关系的最终解决,因而也是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深层根据.  相似文献   

8.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必须面对的的问题。资产阶级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生产力的急速发展,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激烈,其性质和特点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理性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现代生态自然观的思想,充分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是人类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保护好人类生存底线——自然环境,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共同任务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9.
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代西方科技文化片面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忘记了二者的同一性前提,导致了人与自然的畸形关系。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但由于缺乏科学技术,也没能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同一性要求我们必须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斗争性要求我们必须发展科学技术。两方面结合决定了我们的必然选择: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自然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基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自然观的本质规定;而发展的持续性原则、平等性原则及协调性原则正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自然观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揭示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指明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的途径与目标:即通过消除人与人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双重异化,使自然界得以真正复活,也就是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为目标,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矛盾真正解决的状态。伴随人类的实践历程发展到当下,人与自然关系中矛盾凸显出来。如何在当前历史条件下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我们还需要回到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立场去审视当下的发展模式,以正确的指导我们当前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意味着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不仅是当代人的利益诉求,更是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实现共生共存的利益诉求。建设生态文明要求实现绿色发展,而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对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绿色发展理念以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为理论支撑,在其内容的各个层面均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发展观、实践观的哲学意蕴,体现着以生命共同体为依托的当今时代新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人民是历史发展主体,社会生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彼此相互联系,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等重要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的集中体现,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辩证解读,是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实现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重要理论观点。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对当前开展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具有引导作用。因此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应当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实际思想状况进行开展,实现生态文明教育这一目标。本文从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主题出发,详细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主要论点,对当前大学生为什么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如何具体的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特征,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发展模式的超越性、发展战略的创新性、发展价值的人民性,使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传统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创造性超越。这一贡献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提供生态道路指引,为解决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6.
绿色发展是我国进入新时代之后提出的重要发展观点,旨在确保我国可以实现社会的永续发展,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同样存在着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因此在新时期对于绿色发展观要与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相结合,用以指导我国社会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梦 《魅力中国》2013,(22):352-352,355
马克思的自然观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对解决当代的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价值。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生态伦理学的一项重要问题。马克思耙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对立统一的整体,同时它也强调人类与自然之间相对的和谐关系的重要性,从而确立了对当代生态环境伦理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人本发展的价值目标是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具体地、历史地、深入地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现实地指出了人类的发展方向,揭示出人类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文章依据其理论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活动中存在的种种不和谐现象,并认为马克思主义人本发展的经济学意义在于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特征,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发展模式的超越性、发展战略的创新性、发展价值的人民性,使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传统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创造性超越。这一贡献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提供生态道路指引,为解决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0.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议题之一。人与自然的进化史是互相斗争回旋式发展的历史,但人与自然相互斗争的主动权由人类掌握,人类要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并通过分析自然反馈给人类的各种信号中不断进行自我审视,从社会、经济、自然三维角度全方位考虑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反哺自然,顺应自然发展规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