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航空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区域经济为航空物流提供基础支撑,推进航空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路径。文章选取2009~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和湾区城市发展指标数据,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测度航空物流与粤港澳湾区经济协调发展现状。研究表明航空物流和粤港澳湾区系统处于较高水平耦合,两系统也呈现逐渐协调的状态。结合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发展现状,提出优化产业结构;机场群合理分工、差异化定位;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组织协调;完善地面综合交通体系;发挥人才、信息技术在大湾区机场群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等措施,推动航空物流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钟少兰 《人力资源》2023,(8):152-153
<正>粤港澳大湾区具有政策及区位双重优势,且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空港及海港群,能够统筹协调,实现协调发展、优势互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还在于拥有葡语、英语及侨乡的三大文化纽带,是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枢纽。广东省在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构建完善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服务体系,培育、集聚一大批技能人才,以此聚力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激发大湾区的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3.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新时期,加强青年科技文化融合交流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本文结合广东科学中心连续八年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科学影像大赛的实践经验和总结,探讨粤港澳大湾区青年科技文化交流融合发展路径,凝聚湾区青年新力量,推动科技创新,共谋湾区科技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香港、广州和深圳是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强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旨在消除珠江三角洲内部差异,实现普惠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必然逻辑,是中国发展动力的积极探索,是政策优势转向制度优势的路径选择,是新一轮经济社会建设的先行先做示范区。探讨湾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优劣势,以旅游产业作为先导产业,通过制度试验田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一体化,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已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序列,其所担负的战略使命是对标纽约、旧金山、东京三大湾区,发展成为对世界经济具有主导作用的大湾区,在发展理念和经济结构方面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新方向,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枢纽。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要顺应世界科技革命和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新趋势,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信息社会、具有强大引导力和辐射力的世界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增长极和世界最具活力湾区为发展战略重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应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的努力,实现发展局面的战略性突破:一是善用"一国两制"优势,形成面向世界的竞争合力;二是突破"两制"约束,加快经济一体化发展;三是大力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增强发展动能;四是建设环珠江口自由贸易区,营造发展新引擎。  相似文献   

6.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经济最活跃、最开放、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产业发达,具有率先发展区块链产业的优质土壤和先行条件。论文主要通过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区块链发展的现状,对比世界上其他三大湾区的科技、人才、投资机构等方面,挖掘粤港澳大湾区在对比分析下的发展潜能,分析存在的优劣势,补齐短板,抓住机遇,提出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区块链行之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持续推进,一些新的问题也不断产生亟需解决。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港口群建设可以说是相当完备,但是水上客运交通建设现状却相对落后。通过对大湾区水上客运交通现状的分析,结合广州航海学院的实际,从学校和企业的角度就水上交通建设人才培养方面提出建议,为解决大湾区水上客运交通现状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广州航海学院参与大湾区建设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8.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战略,是湾区11个城市非常重要的发展契机,在重大发展机遇面前,我们物业管理行业也看到了美好的发展前景。湾区趋势政策研读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14年。2014年12月,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广东自由贸易实验区,国家对广东自贸区的发展定位明确为粤港澳全面发展示范区,可以说在5年前就为今天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埋下了伏笔。时隔三个月后,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文,决定成立广东自贸区,涵盖三个片区,分别为广州南沙新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珠海横琴片区。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湾区经济理论视角出发,以同城化发展理论为框架,以"广佛同城"为例,考察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同城化发展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广佛同城"效应构成变量具体对佛山市区域经济发展绩效所产生的影响作用机理。文章构建了插值函数Gompertz逻辑回归方程模型,并采用因子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相关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主要结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佛山市区域经济发展绩效呈正相关且显著持久;而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合作的"广佛同城"化发展策略的提高通过"城市圈渗透"佛山市这一受益主体的外溢效应最终提高佛山市区域经济发展绩效。根据实证结论,提出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同城化发展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作用机理研究,实现佛山快速发展的创新驱动路径。  相似文献   

10.
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支持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我国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大湾区建设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粤港澳三地优势,促进湾区内产业发展提升,推动珠三角与港澳科技创新及产业深度协作,成为当今研究大湾区发展的最重要课题。基于"粤港澳产业协同""协同管理"和"网络化管理"理念,分析粤港澳在产业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逐一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构建一个静动态相辅相成的创新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大湾区港口发展和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揭示了影响大湾区港口发展的主导因子。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2010~2014年和2015~2019年两个时间段内大湾区各经济指标与港口吞吐量的关联性,进而确定大湾区港口发展主要经济因素及关联度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港口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大湾区港口规划、评价、决策及确定未来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湾区是世界经济高密度和高产出区域,该区域由港口、产业和城市三大要件构成其特殊性,世界主要国家都高度重视这类区域。随着我国大湾区建设理念的提出,如何找到建设的抓手成为推进湾区建设的难题。本文从港口群、产业群和城市群"三群"协调联动发展的角度,剖析微观主体(企业和民众)、中观主体(地方政府)和宏观主体(中央政府)三大利益主体在大湾区"三群"联动发展中的动力机制,提出激活主体活力、强化跨行政区域的协商体制和利益分配机制等对策,以期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示范或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主要研究了如何对制造业仓储系统的货位进行分配优化的问题,首先对货位进行数学建模,建立基于出入库距离H和货物重心高度Sy的目标函数,然后采用变邻域搜索算法和Matlab软件对货位进行优化分配,从而得到所需要的理想货位。实例分析证明,对仓库进行优化分配后,无论是仓库面积还是出入库时间都明显的减少,为仓库货位的分配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环渤海湾港口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渤海湾7个港口的一些指标进行深入的分析,为提高港口竞争力提出依据,并指出了港口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文章探讨了大型火电厂钢煤斗的制作、吊装、质量控制等工艺特点,以及适用范围、工艺原理、施工方法,建议推广使用该工艺。  相似文献   

16.
文章探讨了大型火电厂钢煤斗的制作、吊装、质量控制等工艺特点,以及适用范围、工艺原理、施工方法,建议推广使用该工艺。  相似文献   

17.
文中首先介绍北部湾经济区培养高职物流紧缺人才的重要意义;其次,分析北部湾经济区培养高职物流人才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提出北部湾经济区培养高职物流人才的原则、目标、专业技能;最后,从政府、高职院校、物流企业、物流行业组织等方面,加强北部湾经济区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建设。  相似文献   

18.
首先通过回顾珠江口湾区(或相似概念)的相关研究,总结它作为跨界合作区、新兴经济区和核心功能地区的多层次功能内涵,指出实现多层次功能内涵意味着对区域协调规划的更高要求。随后,从珠江口湾区发展目标的多层次性、行政区划的复杂性、规划效果的不确定性等因素,提出构建一个综合性的思维框架,从时间、空间、各专题研究间协调等角度思考和建构科学有效的区域规划系统,实现珠江口湾区丰富的空间内涵与可持续发展。最后,通过珠江口湾区交通规划案例,说明如何在本文提出的思维框架下探讨某一具体规划对区域发展过程的复杂影响。  相似文献   

19.
陈金林  何梅青 《价值工程》2014,(35):321-323
本文在对三江源生态旅游者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生态旅游者的旅游动机、行为特征、环境态度、对旅游的感受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三江源地区的生态旅游者动机特征、消费行为特征方面表现为严格的生态旅游者,但从环境态度、对旅游设施、条件的要求特征方面表现为一般生态旅游者,近似于大众旅游者。基于此,对三江源生态旅游的发展及生态旅游者的管理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