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重庆市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确定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的概念、评价指标体系和适宜的评价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组合评价法、统计检验法.研究结果:构建了一套包括40个指标、具有层次结构的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变异系数法确定权重的TOPSIS评价方法为最优评价方法;重庆市计算结果表明,除2005年之外,土地利用的环境友好水平总体上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研究结论:评价指标体系基本可以反映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的状态和水平;建立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思路比较适合于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的评价;重庆市今后应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两方面提高土地利用的环境友好水平.  相似文献   

2.
土地流转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探究土地流转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为防范农户陷入贫困和解决农村贫困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研究方法:本文借助2016年湖北省1682个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回归方程的Shapley值分解法,分别考察国定贫困线、1.9美元贫困线和3.1美元贫困线下不同类型土地有无转出和转出面积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土地转出能够显著降低农户的贫困脆弱性,且农户贫困脆弱性随着转出土地面积的增加而降低;从土地转出的异质性来看,水田转出对缓解农户贫困脆弱性的效果更为明显,旱地转出的效果次之。研究结论:应进一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释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户收入,从而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实施绩效评估理论分析框架和指标体系。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AHP),隶属度分析法和平衡记分卡法。研究结果:(1)以预期目标实现程度、组织运行及制度建设、土地督察制度实施效果和社会评价4个维度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实施绩效评估理论分析框架;(2)筛选42个评估指标构建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实施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结论:建立评估理论分析框架和指标体系是开展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实施绩效评估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4.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社会影响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对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社会影响评价,研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社会影响内容、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结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社会影响主要表现在粮食安全、土地整理、基础设施供给、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及新增建设用地分配与扩张5方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社会稳定、社会公平、社会发展与社会文化4个方面。模糊综合评价法是社会影响评价最为合适的方法。研究结论: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社会影响评价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态健康的重庆市南岸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构建基于生态健康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探索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的新思路。研究方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研究结果:归纳了基于生态健康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构建了一套包括7个项目层、32个次级指标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南岸区5大组团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析。研究结论:本文构建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能有效地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综合评价,是未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新方向,能为城市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农地整治能通过多种有效途径改善农户的生计资本。以农地整治的角度切入来研究农户生计脆弱性的变化规律,探究农地整治对农户生计脆弱性的影响,为探索改善农户生计的可持续性提供理论借鉴。[方法]以农地整治对生计资本的直接改善为出发点,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根据IPCC关于脆弱性的解释,建立农地整治区农户生计脆弱性评估框架体系,其主要涵盖农户面临的自然风险、生计资本以及适应策略3方面,通过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基于湖北省荆门、宜昌两地区的394户农户调查问卷,运用生计脆弱性评估框架计算得到农地整治前后农户生计脆弱性指数,同时,针对荆门、宜昌两地区分别进行评估研究。[结果](1)农地整治前后农户生计脆弱性指数分别为-0.223和-0.423,在整治之后农户生计脆弱性显著降低。(2)生计脆弱性指数变化的影响因素存在地区性差异。荆门地区整治前后的生计脆弱性指数变化依次受旱地情况、耕地灌溉情况、村庄绿化设施、农田水利设施的变化量等因素的影响;宜昌地区整治前后生计脆弱性指数变化依次受农田水利设施、村庄道路通达、村庄绿化设施、田间道路、耕地灌溉情况、水田情况、旱地情况的变化量等因素的影响。[结论]为提高农户福利水平,降低其生计脆弱性,建议农地整治的规划与实施要进一步关注农户生计问题,特别重视相关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的改善,同时不同实施地区要从贡献因素排序出发,实现提高农户生计脆弱性改善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53,自引:7,他引:53  
研究目的 :探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 ,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提供基础。研究方法 :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 :提出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涵、基本工作程序、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结论 :应深入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尽快出台相关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以黄土高原佳县为例,探究区域农户生计脆弱性空间分布特征、影响因子及生计脆弱性形成机理。方法 文章根据脆弱性评估框架构建农户生计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研究区农户生计脆弱性空间分布特征;采用贡献度模型与灰色关联模型探究生计脆弱性形成影响因子,并据此解析区域农户生计脆弱性的形成机理。结果 (1)中度及高度脆弱性乡村占样本村的70.00%,研究区农户生计脆弱性整体较高,在空间上呈现北部,特别是东北部地区以及交通干线沿线低,其他地区高的特点;(2)适应能力、暴露度和敏感性3个维度对农户生计脆弱性的贡献度分别为43.51%、34.25%和22.24%,适应能力维度对区域农户生计脆弱性的贡献度与其他两维度相比较大,教育压力、医疗压力、灾害频率、抚养比、农业收入比重、负债情况、耕地质量、林果比重、人均收入等是各维度促进农户生计脆弱性形成的主要指标;(3) 自然条件、位置条件以及交通条件与生计脆弱性的整体关联度分别为0.72,0.71和0.73,交通条件与自然条件对农户生计脆弱性影响强于位置条件,等效道路密度、距河流距离、距县城中心距离、地表起伏度、内部连通度等是农户生计脆弱性的主要区位影响因子。结论 研究区农户生计脆弱性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农户生计特点及乡村所处区位条件均对生计脆弱性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农户生计脆弱性是区域环境、产业经济特点以及思维观念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揭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户生计“脆弱性—恢复力”耦合关系的影响,探究农户生计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升级转型的新路径。方法 文章在分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户生计“脆弱性—恢复力”耦合关系影响机理的基础上,以湖北省荆门市、潜江市、荆州市和仙桃市的466份农户调查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揭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户生计“脆弱性—恢复力”耦合关系的影响效应及其区域差异。结果 (1)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通过构建科学高效的“三生空间”,系统优化土地的功能和效能,全面提升土地经济、社会、生态价值,可显著促使农户生计“脆弱性—恢复力”耦合关系由“高脆弱性—低恢复力”“高脆弱性—高恢复力”和“低脆弱性—低恢复力”向“低脆弱性—高恢复力”转变。(2)相比于丘陵山地,平原地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更能促使农户生计“脆弱性—恢复力”耦合关系由“高脆弱性—低恢复力”和“低脆弱性—低恢复力”向“高脆弱性—高恢复力”和“低脆弱性—高恢复力”转变。结论 应树立统筹协调的系统治理观,立足于“全域全要素”综合整治,实现区域土地利用系统的良性循环;结合资源禀赋与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开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长效保障农户生计安全与质量,促使农户生计实现“低脆弱性—高恢复力”的最优耦合目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建立基于变异系数法和层次分析法的农户灾害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湖北省监利县的农户调查数据求得该县农户的涝灾脆弱性指数,并将农户涝灾脆弱性聚类分为高中低三类。研究显示,影响农户灾害脆弱性的三个主要因素是农户家庭的非农收入比重、农户家庭的经济状况和农户的农业保险意识;农户涝灾脆弱性的高低与其所在村庄的农田质量和农业生产水平有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探讨开发区评价类型的划分,提出物流主导型开发区,并相应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实证研究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研究结果:增加"物流主导型开发区"评价类型,并构建对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论:按照各自特色,划定不同评价类型,进而设定各自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更能准确反映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2.
在对双鸭山市土地利用状况和生态环境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框架模型,以土地生态压力、生态状态和生态响应为子系统,共选取了23项指标,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和协调度分析法,对研究区2002—2007年土地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价及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值在0.2~0.5之间波动上升,土地生态安全处于危险状态,但总体仍呈上升趋势。由此可见,区内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并可以通过提高土地生态安全协调度的方式来提高区域土地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3.
论土地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8  
研究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确立了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者为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法、借鉴已经开展的有关工作的经验与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的方法.研究结论:将LUPEIA分为LUOPEIA、LUSPEIA、LUPPEIA三个层次,初步构建了中国LUPEIA体系;提出了基于PSR框架、FAO相关文件及项目EIA的LUPEIA方法论,建立了基于PSR框架的地市级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讨论了FAO相关文件在LUPEIA的作用,将土地利用持续性评价归结为LUPEIA的主要内容,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与空间布局对环境的影响是LUPEIA的特色,美国国家环保局的BASINS工具对土地利用造成的流域水环境质量影响评价是值得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流程逻辑”框架的土地整理项目绩效物元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弥补已有土地整理项目效益评价中"绩效"概念界定以及评价方法的不足,尝试界定土地整理项目绩效内涵,构建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方法:物元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1)土地整理项目绩效应该是项目的结果绩效和行为绩效的综合,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基于"流程逻辑"框架的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实证评价结果显示,杭州市余杭镇北片土地整理项目绩效水平为"优秀",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但K1(I)=0.0273,说明该项目等级关联度比较弱,刚好达到"优秀"等级的"门槛线"。研究结论:绩效概念的科学界定有利于促进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物元模型适用于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其单项指标评价信息能够挖掘土地整理项目存在的具体问题,有利于促进土地整理项目绩效的改善和提升;研究项目区应该在现有项目平台上,进一步实施农地规模经营、调整种植结构等手段增加农地年收入,继续增强项目在"优秀"绩效等级上的关联度。  相似文献   

15.
桂林是典型的旅游城市,对其脆弱性成因及动态演变进行分析与评价,能够为降低城市脆弱性提供科学依据。以桂林市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和资源四个系统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用综合指数评价法计算城市脆弱性指数。通过分析桂林市综合脆弱性的动态演变过程,可以发现:(1)2009—2018年,生态环境脆弱性波动较大,资源脆弱性、经济脆弱性和社会脆弱性逐年持续走低;(2)桂林城市综合脆弱性可分为逐年下降、缓和上升和波动下降三个阶段,整体上看综合脆弱性指数降低了70%,表明桂林市对外界抗干扰能力增强,城市发展质量有所提高;(3)城市综合脆弱性与生态环境相关性较大,桂林市脆弱性由经济和社会主导转为生态环境主导。城市脆弱性是城市发展中形成的"慢性病",需要及时调理,否则会导致城市系统的崩溃。建立城市脆弱性评价体系,有助于诊断城市问题,可为降低城市脆弱性指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构建半城市化地区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农村与城市间过渡性区域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方法:将厦门市集美行政区域划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基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层次分析法、专家评分法等手段对每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集美区适宜作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的土地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11.7%、15.4%和1.6%,与当地土地利用实际比较吻合。研究结论:构建的土地适宜性指标体系和评价步骤可用于其他半城市化地区。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研究目的:为科学地开展上轮规划实施评价提供依据,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理论研究和系统工程分析方法。研究结果:提出了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构建了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结论:系统地设计了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政策执行评价指标(控制指标)体系、土地利用程度提升评价指标(非控制指标)体系、规划方案实施效果和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规划实施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近15年来中国土地利用冲突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目的:总结和梳理中国近15年来土地利用冲突研究文献,分析土地利用冲突的研究现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研究方法:基于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学术文献数据库,采用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当前中国土地利用冲突研究具有很多共同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土地利用冲突概念演变、类型与区域分布、原因及机制、评价与管理等4个方面。研究结论:在全面评析土地利用冲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未来应当重点关注5个方面的研究:(1)理论基础和整体分析框架研究;(2)评价指标体系和定量模型研究;(3)多尺度(微观—中观—宏观)综合研究;(4)区域土地利用冲突情景模拟研究;(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是科学评价土地整理效果的依据。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等差法构建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以安徽省郎溪县南丰镇土地整理项目区为例,对项目整理前后的各种效益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该项目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均达到"良好"标准,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0.
莱芜里辛土地整理耕地质量级别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研究目的:研究土地整理耕地质量级别变化,为科学评价土地整理绩效和产权调整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层次分析法、GIS和综合评价法。研究结果:研究区在土地整理前后,耕地质量级别空间分布、面积和总体质量水平都发生很大变化,整理后的耕地质量总体水平是整理前的1.3026倍。研究结论:该方法对土地整理耕地质量级别变化评价有借鉴意义,评价结果可为莱芜市里辛土地整理绩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