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1999年国际劳工组织提出的"体面就业"的战略目标,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经济和社会政策的重要内容."体面就业"就是高质量的就业.当前中国农民工就业面临着就业规模大,就业质量低下的难题.农民工就业的现实状况,农民工就业质量的一系列理论问题,以及农民工就业质量的衡量标准和评价体系等等都亟待研究,以进一步提升中国农民工的就业质量,早日实现中国农民工"体面就业".  相似文献   

3.
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是新时期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应从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加强社会保障建设、强化社会责任、消除农民工就业歧视和加大政府监管力度等措施来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就业质量是农民工整体工作状况的优劣程度,促进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提升,应从个人、企业和政府三个层面作出努力,不断提高自身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存量,企业应注重规范管理,保障农民工的基本权利和权益及政府应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强化劳动保障监察职能等。  相似文献   

5.
由于深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返乡农民工处于家庭生活贫困化、社会保障权益缺失、就业状况边缘化的境地。要改变其这种受排斥、受剥夺的现状,重获职业地位,应该构建一个为返乡农民工提供物质、行为、精神等支持的就业保障网,包括正式就业保障网(政府主导失业预防、失业补救和失业保险政策、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和非正式就业保障网(社会团体合作参与、社会工作者提供专业化服务及关系网资源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6.
论就业质量与就业的职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当前中国的就业市场来说,不应该是单纯地追求扩大就业规模,而是到了努力强化和提高就业质量的时候了。中国经济发展正在从外延的、粗放的发展模式向内涵的、集约的发展模式转变,那么中国的就业必然要从以往的单纯数量扩张型转向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发展模式。何谓就业质量?一般被认为,稳定的职业、体面的收入、安全的工作、充分的社会保障、和谐的劳动关系等就是高质量的就业,也即是劳动者所期待的就业。美好的东西当然是令人期待的,追求这种高质量的就业应该是整个社会的目标。然而,上述标准只是就业质量的一个方面,它还有另一方面的要求和标准,这就是:从业者的专业化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职业责任与职业要求、职业规范与职业行为方式等等,以及与职业化水平相适应的职业效率和职业产出。这才是真正全面的高质量就业,这种高质量就业也就是职业化的就业。让每一个就业者有个稳定的职业,成为职业化的劳动者,提高整个就业市场的职业化水平,才是我国提高就业质量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根本之路。  相似文献   

7.
基于CFPS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我国当前农民工的工作状态满意度和健康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工作状态满意度对农民工的健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从工作状态满意度的四个主要维度作用上看,工作收入满意度对农民工健康的影响最为明显。从工作环境满意度对于健康的边际影响来看,对于农民工的影响小于对于城市职工的影响。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看,工作环境满意度对第二产业农民工健康的影响作用最大,而对第三产业的农民工来说,工作收入满意度仍然对健康影响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8.
“体面劳动”就是高质量的就业。当前中国农民工就业面临着就业规模大,就业质量低下的难题。农民工就业的现实状况,农民工就业质量等等一系列理论问题,都亟待研究,以进一步提升中国农民工的就业质量,早日实现中国农民工“体面劳动”。  相似文献   

9.
利用浙江省969个新生代农民工样本数据,采用有序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职业认同、个人适应性以及企业录用政策、企业培训政策、政府培训供给量和政府培训有效性均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具有显著的影响;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资本和企业薪酬政策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刘易斯模型、托达罗模型等宏观经济学理论能够解释中国农民工向城市流动的动力问题,但无法揭示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根源问题.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差距和收入差距,引导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但同时也给农民工市民化造成障碍,国民经济中劳动收入占比的不断下降不利于农民工获取市民化的个人成本.因此在以市民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把握城市群战略、产业转型战略、土地流转管理机制等关键规划的实施,促进和推动农民工顺利市民化.  相似文献   

12.
当前,农民工就业工作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安徽省马鞍山市组织开展了当前农民工就业工作的专题调研,并以"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为原则,以建立覆盖全市城乡的就业工作服务体系为抓手,以出台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扶持政策为手段,做好统筹城乡就业工作,缓解当前农民工就业难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章根据对浙江省5个地区本地农村劳动力城镇就业现状进行的调查分析,概括了现阶段浙江省本地农村劳动力城镇就业的现状、特点,就浙江省各级政府进一步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后的城镇就业、劳动服务、法律保护、政策扶持等相关工作,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国际贸易的推进,国内外专家学者从各个角度对FDI对东道国就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本文将从FDI对东道国的就业数量、就业质量、就业结构及就业地区经济四个方面的影响来综述国内外专家学者对FDI对东道国就业的影响的研究成果,最后作出总结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与地级市数据合并,探索了住房状况对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机制。首先,基准模型和工具变量模型估计结果均表明:在打工所在城市有住房的农民工,其就业稳定性更高。其次,通过对可能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观察发现:住房产权通过房奴效应和锁定效应提高了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房价上涨会提升有房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最后,根据住房类型、就业身份和代际差异进行的异质性探讨发现:自有住房产权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最高,租住政府公租房和单位住房者的就业稳定性高于租住私人住房者,而居住临时住所者的就业稳定性最低;住房产权对雇主型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影响大于雇员型农民工,对中老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影响大于新生代农民工。  相似文献   

16.
运用产业结构偏离度和就业弹性指数两个指标,对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的就业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产业结构转型下完善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的就业对策:1)在宏观上充分发挥经济调控作用;2)在微观上实行差别化就业政策;3)搭建高效的就业信息发布平台。在产业结构转型下,为政府逐步实现外来从业人员充分就业的目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环境规制影响劳动力就业的路径和作用机制较为复杂,实践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和区域异质性。基于2003—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以产业结构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分析表明:环境规制对中国劳动力就业存在非线性影响;从整体来看存在双门槛效应,当产业结构水平跨越第二门槛值后,环境规制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由负转正;从区域比较来看,目前大多数沿海省份产业结构水平已经跨越门槛值,增强环境规制对劳动力就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大多数内陆省份产业结构水平尚未跨越门槛值,增强环境规制会对当地劳动力就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以发展和前瞻的眼光来看待环境规制,防范和减少环境规制的就业风险;根据不同地区产业结构水平精准施政,合理引导环境规制下的劳动力再配置;积极施政引导劳动力技能提升和劳动力空间流动,实现环境规制在环保和就业方面的“双重红利”。  相似文献   

18.
充分发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功能对保障老年人口的基本生活水平,实现老有所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总结分析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首先界定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及其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内涵,确定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收入再分配效应的衡量指标;然后,从不同收入家庭、不同行业、不同区域角度,对陕西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陕西省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不同收入的家庭和人群间具有负的再分配效应;在行业和地区间具有正的再分配效应。根据分析结果,结合体现养老金社会公平的原则,提出了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