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气候的恶化引起国家或经济体对碳市场的关注,碳市场作为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创新领域,通过国际间的碳排放权与碳衍生工具的交易,使用经济金融手段达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基于对碳市场风险源和风险因素的分析,本文提出相对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以应对碳市场风险,旨在提高中国碳市场风险管理能力,促进碳市场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喜平  王婉晨 《技术经济》2022,41(6):131-142
研究碳市场与股票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深层次揭示其中的内在机制与规律,对于有效防范碳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广义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构建溢出指数,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捕捉中国碳市场与电力、材料、房地产、工业、金融、传统能源、新能源等股票板块市场之间的风险溢出强度和方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复杂网络视角构建“碳-股票”系统的风险溢出网络,识别风险的中心与演化。结果表明:碳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存在一定的风险溢出,碳市场是各股票板块市场的风险净接收方,但不同板块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其中新能源市场的影响最大。在宏观经济波动和有关政策出台时,碳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的风险溢出也会发生波动;工业板块市场是“碳-股票”系统的风险中心,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碳市场政策结构与企业违约风险息息相关,科学合理的政策结构是规避碳市场企业违约风险的重要保障。梳理了中国政府颁布的碳市场企业违约风险控制相关政策文本,从交易和减排两个维度构建了碳市场企业违约风险控制政策二维分析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了中国现有风险控制政策的结构组成。结果显示,当前中国碳市场企业违约风险控制政策覆盖范围互有重叠,容易影响实施效果;企业违约行为惩罚制度体系尚有漏洞,惩罚力度过大可能引发企业不法行为;碳价格调控政策相对缺乏,碳价格波动易引发违约行为。最后,提出了优化和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碳市场的不断发展,度量和监测碳市场风险压力状态,防范交易市场风险愈发重要。论文采用北京、上海等6个试点碳市场2014—2021年交易数据,基于时变相关系数矩阵合成构建中国碳市场风险压力综合指数,并利用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甄别碳市场风险压力状态波动的区制转换效应,最后用TVP-VAR模型分析电力、钢铁、水泥和石化4个控排行业生产对碳市场风险压力状态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样本期间高耗能控排行业生产变化对碳市场风险压力状态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变效应。不同控排行业生产变化对碳市场风险压力波动的影响存在差异,水泥、钢铁行业生产在高风险区制对碳市场风险波动的抑制影响效应更突出,而石化、电力行业生产在中低风险区制对碳市场风险的正向冲击溢出效应更强烈。  相似文献   

5.
以欧盟碳期货合约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反映的市场风险特点,采用GED-GARCH模型进行参数估计。结果显示:到期日的因素使得欧盟碳期货合约收益率序列的条件方差与历史信息之间存在联系;碳期货合约的到期日越久,其条件方差越依赖于历史信息,表明欧盟碳期货市场为弱式有效市场;欧盟碳期货合约收益率序列的波动会逐渐衰减,表明最终合约价格能够起到价格预示作用。再利用GARCH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计算出不同置信水平下收益率序列的在险值,夯实实证研究结果。针对欧盟碳期货合约风险的量化研究表明,欧盟碳期货与碳现货的关系呈现出新兴市场的分割局面特征,进一步导致欧盟碳金融市场逐渐走向虚拟化。因此,在中国碳市场的建设中,应做到碳期货与碳现货交易相协调,做好碳金融市场上风险的量化和控制。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影响中国碳市场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影响因素,选取宏观经济、能源市场与大气环境三类变量,采用时域和频域溢出指数模型度量三大变量对中国碳市场碳价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不同市场间的影响因素存在异质性,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对湖北碳价变化的影响较大,原油价格对广东碳价变化起主要作用,深圳碳价波动主要受空气质量的影响;各主要影响因素对碳价的短期影响大于中期影响大于长期影响。宏观经济形势、能源市场、大气环境与中国碳市场碳价之间的溢出效应会在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产生大幅波动。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完善全国统一碳市场内交易体系、建立动态监管预警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日益紧迫的背景下,碳风险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碳风险对金融市场影响的研究已成为重要的学术前沿问题,本文系统梳理了相关研究文献。首先,基于数据类型和指标构造方法,对碳风险的内涵和度量进行归纳,并厘清了碳风险对金融市场影响的作用渠道。其次,从资本市场和公司金融两个角度,分别梳理碳风险对资产价格影响的理论脉络与实证研究进展,以及碳风险对公司财务绩效、公司价值、公司风险和公司决策的影响。最后,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8.
2012年8月28日,澳大利亚与欧盟达成协议,2015年7月1日开始对接双方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届时双方互认碳排放配额,2018年完成对接.澳大利亚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碳排放交易市场.澳大利亚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建立有其深厚的背景,并已形成了涵盖面广、渐进式碳价格机制、免费拍卖相结合的碳配额制度、完善的补偿机制、监管机制、与其他碳交易市场的衔接等特色,能为2011年开始试点的中国碳交易市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构建全国统一的碳市场迫在眉睫,深入研究中国碳市场的一体化程度问题能够为全国统一碳市场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持.文章以中国试点省市碳市场数据为样本,基于价格传导机制视角,利用最新发展的有向无环图(DAG)等方法首次探讨了中国碳市场的一体化程度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碳市场在一体化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但整体一体化程度依然有待提高;湖北碳市场和广东碳市场影响其他试点省市碳市场的程度更高,中国碳市场局部中心化趋势凸显.文章从滚动时间窗口角度进一步论证了上述实证结果的稳健性.在此基础上,首次构建中国碳市场价格传导理论框架,通过经济基础说和市场传染说等理论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碳市场之间相互影响的传导机理,并详细解释了中国碳市场整体一体化程度不高和局部中心化凸显的内在原因,可为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启动提供理论与实证支撑.基于上述实证结果,文章从五个方面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碳金融通过外部成本内部化帮助减排,是利用市场化机制助推双碳目标达成的重要工具。我国碳市场机制设计独特,为兼顾经济发展与碳减排,我国碳市场是全球首个基于碳强度的主要碳市场,但也存在全国碳市场碳价波动大、潮汐现象显著、市场有效性不足等问题。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丰富碳市场交易工具、扩大碳市场参与主体和完善碳金融市场监管与法律框架等,是促进我国碳市场良序发展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多重分形降趋势移动平均互相关分析法(MF-X-DMA)考察欧洲联盟碳交易市场与中国湖北碳交易市场之间的互相关性及其多重分形特征。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欧盟碳交易市场与湖北碳交易市场之间存在显著的互相关性且具有多重分形特征。同时,在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时,两个碳交易市场之间的联动效应更为明显;湖北碳交易市场的多重分形特征显著,分形强度大于欧盟市场,且后者的自相关性不存在明显的多重分形特征。此外,以湖北碳交易市场为代表的中国新兴碳市场,市场成熟度不高,其涉及的短期相关性极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斯特恩说,碳排放代表着有史以来最大的"市场失灵"。"碳市场",作为全球控制碳排放、实现低成本减排的一剂理论良方,被《京都议定书》推向现实舞台。然而,"第一代"碳市场在创造不菲交易量的同时,却遭遇了碳价格的滑铁卢,给低碳技术投资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未来,碳市场必须进行碳价格形成机制的深度调整,建立起与边际减排成本相关的足够高的长期碳价格信号,目标转向促进低碳技术投资及其大规模的商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叶嵩 《时代经贸》2013,(14):53-53
碳金融是环境金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环境金融的快速发展,碳金融的市场巨大、成本低廉,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同时,由于中介市场不完善、交易风险因素较多、国际碳交易产业链中地位低下等诸多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我国碳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培育中介市场、构建有效激励机制、提升碳交易地位等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叶嵩 《时代经贸》2013,(13):53-53
碳金融是环境金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环境金融的快速发展,碳金融的市场巨大、成本低廉,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同时,由于中介市场不完善、交易风险因素较多、国际碳交易产业链中地位低下等诸多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我国碳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培育中介市场、构建有效激励机制、提升碳交易地位等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中国CDM碳金融市场供需两旺背景下的市场供给空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客观分析了中国CDM①碳金融市场供需两旺背景,阐述了我国CDM碳金融市场发展将有可能步入一个黄金时期.同时,在这样良好的前景下,本文从产出风险、现有项目种类、方法学和新技术等多个角度分析了中国CDM市场的市场供给,提出了各种不足.接下来,本文从适合中国国情的"碳金融"的市场角度出发,对中国CDM市场供给提出了战略展望,从市场选择和可持续发展两点提出了相关建议,为中国研究和探索如何发展CDM碳金融市场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国际碳金融市场的兴起为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市场化依据,同时也促进了全球碳金融业务的拓展与升级。本文充分剖析了国际碳金融市场结构和市场框架,分别从配额市场、项目市场和自愿交易市场深入分析了国际碳金融市场的交易规模,认为我国碳金融市场应从金融法规体系、多层次市场交易体系和金融市场服务体系三方面构建中国碳金融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并建立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囊括能源市场和碳减排的多地区多行业的一般均衡模型,将生产中能源的使用、碳排放、碳税、碳关税以及全球生产网络纳入模型,为在全球化背景下量化研究低碳政策的福利和排放效应奠定方法基础。本文利用结构式方法估计了模型的主要参数,量化研究了中国建立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和欧盟实施“碳边境调节机制”对中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和碳排放的影响,并提出了新颖的渠道分解方法。结果表明中国实施碳市场可以降低中国碳排放、优化产业结构,但将通过降低出口竞争力为中国带来一定的福利损失。由于存在碳泄漏问题,中国实施碳市场对全球碳排放的降低影响有限。欧盟实施“碳边境调节机制”将对中国出口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但影响程度有限,对全球碳减排贡献有限。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碳市场运行管理机制相对稳定、核算制度体系较为合理、分配履约机制公平有效、市场交易总体灵活有序、碳汇与碳金融不断创新,发展逐步向好。从碳政策、碳核算、碳资产、碳人才等入手,分析福建省碳市场发展中面临碳政策体系有待健全、碳核算体系有待完善、碳定价机制有待建立、碳人才质量有待提升等主要问题,从深化完善碳市场政策体系、深化健全碳数据核算机制、深化碳交易市场科学管理、深化碳管理人才队伍建设4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碳债券通过有效地将金融工具与节能环保项目挂钩,将社会资金引入节能环保产业,对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碳债券应用过程中,由于中国核证自愿减排体系尚不完善,其开发流程复杂且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制约了中国碳债券的发展.本文从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项目开发的角度对碳债券应用过程中的制约因素进行探析,针对中国碳债券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阻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2017年中国建立统一的碳交易市场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自欧盟碳市场建立以来,对于这一新兴的人为建立的虚拟商品(碳排放权)金融市场的研究不断深入。基于对第二、第三交易阶段欧盟碳期货与能源期货价格及日收益率数据进行多元Copula-Kernel模型拟合的基础上,研究碳资产与能源资产之间的波动传导效应和相依结构,这对于评价碳市场运作效率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能源期货的日收益率与碳期货日收益率存在弱正相关性,相依系数0.18,且上下尾对称分布,相关系数为0.30,两市场之间存在弱传导效应。研究结果还表明,欧盟碳市场与能源市场之间的影响关系在金融危机后逐步恢复,碳市场也逐渐走向成熟和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