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建立因子增广向量的自回归模型(FAVAR)体系,选择涵盖了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土地政策三方面因素共计156个变量指标,对我国住宅价格指数影响进行了多视角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住宅价格指数受信贷、利率、土地三方面政策调控的影响较为显著,且均存在着滞后效应。减少信贷供给特别是房地产业的信贷供给,能有效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提高利率能紧缩流动性从而抑制投资性购房需求,而这种效果会在滞后三期、四期中体现;土地量价齐升是导致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建立了因子增广向量的自回归模型体系,选择涵盖了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土地政策三方面因素共计156个变量指标,对我国住宅价格指数影响进行了多视觉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我国住宅价格指数受信贷、利率、土地三方面政策调控的影响较为显著,且均存在着滞后效应;减少信贷供给特别是房地产业的信贷供给,能有效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提高利率能紧缩流动性从而抑制投资性购房需求,而这种效果会在滞后三期、四期中体现;土地量价齐升是导致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2010年4月以来,台湾地区开始新一轮房地产调控,围绕《健全房屋市场方案》,从增加住房供给(推出新住宅政策、增加保障房供给、修改《土地征收条例》利于土地征收等)和调控住房需求(通过信贷、税收等市场手段抑制房地产投机)两方面入手,以稳定房地产市场、满足中低收入者和工薪阶层居住需求。台湾地区房地产调控虽然尚未达到预期目标,但其以市场调控方式为主、保障合理居住需求、法律法规介入及时等经验仍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 近些年来,如何使信贷投放合理适度一直都是金融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由于多种原因,信贷总量调控往往难度很大、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本文拟在分析近些年信贷总量调控措施和效果的基础上,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政策工具组合、提高信贷总量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房地产新政”出台实施以来,效果很不理想,其中原因主要是调控策略和税收调控的着力点选择不完全正确。为此,提出了增加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供给、降低地价、严控信贷及改变税收调控着力点四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地根”与“银根”的房地产宏观调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地根"与"银根"的最优调控模型以及实证研究"地根"与"银根"的调控效果表明,房地产业的发展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调控;土地政策应保持系统性、连续性和稳定性;政府应通过提高非房地产部门的效率,从根本上改变银行信贷与地方政府的"房地产偏好";土地与信贷调控工具对房地产的供给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2003年6月央行出台的121号文件,到2004年提出的“管严土地,看紧信贷”的“8·31大限”调控政策,再到2005年3月的“老国八条”、2005年5月的“新国八条”、2006年5月的“国六条”、2007年8月国务院24号文件、2008年国办发131号文强调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的意见、2009年国土资源部坚持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2010年出台“国十条”及其升级版式新“国五条”、2011年的新“国八条”等等.尽管多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调控政策但现实却让人十分悲观,面对当前仍然居高不下的房价,国务院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的“十二五期间对房价要继续调控,使房价回归理性”国家调控政策成为全社会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1引言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而我国政府及时地实施了四万亿投资措施及相应产业的扶持政策,这使得金融危机并没有给我国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然而,随着四万亿投资的逐步消化及房地产相关扶持政策的实施导致我国房地产市场在2009年出现了"非理性"繁荣的现象。为了抑制过快上涨的房价,2010年政府相关部门逐步实施了一系列的调控措施包括土地、信贷、税收、限购等手段,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这些调控政策高达二十余项之多。为了进一步做好房地产的调控工作,2011年政府进一步实施了信贷、税收、增  相似文献   

9.
2009年以来,为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国家出台了包括土地、财税、金融等一系列宏观控制政策,楼市调控初见成效,一些城市房价涨幅放慢。但是,楼市调控并未达到理想目标。就金融调控措施而言,除信贷利率调控外,当前还应重视利用征信系统依法收集、录入、保存和披露自然人、法人的房地产信用信息,进一步发挥征信管理在土地、金融和行政措施方面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市场陷入"越调越涨"的怪圈表明,本轮调控所倡导的抑制需求的政策思维亟待调整。尽管房地产调控陷入困境,但在持续加码的行政需求管控背景下,投机和投资性住房购买需求大幅增长缺乏基础。与之相对应的是,供给调控则较为薄弱。住房市场供给大多取决于新房的供应,但受制于每年城市土地规划及住房建设  相似文献   

11.
“紧”了信贷,商业银行出路何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确定了2008年中国将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后,放弃此前实行十年稳健的货币政策,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成为2008年中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央行随即在年度工作会议上提出2008年货币政策调控的基调是“货币从紧+信贷调控”,这也就意味着在将来一段时期内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进一步趋紧.经营压力将与日俱增,仿佛一股“寒流”即将考验着各家银行的应对能力,如何应对趋“紧”的经济环境并制定可行的信贷经营策略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内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郭杰  饶含 《金融研究》2022,505(7):76-93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探讨土地资产价格波动与流动性供给之间的关系。在本文模型中,土地兼具生产资本与抵押资产属性,银行贷款同时受到投资需求、抵押品价值与信贷额度的约束。本文主要结论是:(1)土地资产价格在低于一个由基础货币供给决定的临界值后,能影响企业的抵押品价值并反映投资需求变化,故而与存款货币流动性供给正相关。这也使土地资产价格变化与企业杠杆周期一致且具有“预期自我实现”特征。(2)基础货币供给能够通过影响土地的流动性价值的方式来引导土地资产价格,前提是央行可掌握土地资产价格外生变化的原因。(3)信贷资产证券化会提高存款货币供给与土地价格的关联度,但也会削弱基础货币供给对土地价格的引导能力。本文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土地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效果以及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联机制,为房地产调控政策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3.
市场对调控长期持续和收紧的预期不断增强,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整2011年12月,我国房价上涨幅度继续收窄。随着国家前期不断加码的调控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房地产市场调整正在深化,房价出现松  相似文献   

14.
土地政策、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与房地产调控政策之间的冲突,是房地产市场调控效果不尽如人意的重要原因自2003年本轮房价开始上涨以来,除2008年底到2009年中期房价略有回落,其余时间,房价基本都呈现稳步上升态势。针对这种状况,国家逐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出台了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强化住房需求管理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来平抑房价,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不显  相似文献   

15.
张胜林 《金融研究》2008,(12):I0064-I0068
近几年,国家相继推出了土地、税收、信贷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调控房地产发展,从部分区域发展情况看,政策调控效果十分明显,房地产发展速度明显减缓。2008年实施从紧政策以来,部分区域房地产正常发展已明显受制于政策约束,开始出现行业性下滑态势,有可能引致区域经济进人下行通道。为此我们对威海房地产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就信贷政策影响力作了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03年,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从提高一个百分点法定准备率到两个月后宣布降低银行超额准备率和扩大贷款浮动区间政策的实践证明,当货币、信贷投放以较快趋势偏离经济正常发展需要时,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效果较为明显。但是当货币、信贷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面板数据的计量模型针对存贷比限制以及中央银行调控政策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存贷比限制明显地影响了商业银行的放贷规模,中央银行通过存款准备金来调控信贷的效果不明显.银监会的存贷比限制一定程度上架空了中央银行的货币调控政策,为了保证中央银行调控信贷的政策空间,存贷比政策需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修改.  相似文献   

18.
金融政策在房地产市场中的传导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金融政策已成为我国房地产调控的重要手段,自2005年始从利率、信贷等角度,采用了调整利率、调整准备金率、严格房地产开发贷款与个人住房贷款政策等多种手段,然而调控的效果却不太明显。在政策回顾的基础上,尝试从利率和信贷两个视角切入,分析金融政策在房地产市场中的传导机制,并结合房地产市场的交易机制以及房地产金融生态环境,归纳提出政策效果不显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2008年中国宏观调控政策中,对银行信贷的控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对商业银行信贷调控的主题是:控制信贷总量、把握信贷节奏、调整信贷结构。从控制信贷总量方面看,央行各分支行已明确要求,各金融机构2008年新增贷款量不得超出其2007年实际贷款量。  相似文献   

20.
2007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势头,经济增长的协调性有所改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随着投资、出口调控政策的不断完善,2008年需求增长水平较2007年会略有降低;但各个产业的持续较快发展,将带动供给潜力的进一步增强。预计2008年社会经济总供求关系,将由总体供求平衡、局部供给不足,转变为总体供求平衡、局部产能过剩。根据对经济走势及主要问题的分析,文章提出2008年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