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一次能源消费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构建多因素线性对数模型;探究1985—2009年能源结构效应、能源效率效应、经济增长效应和人口效应对我国碳排放量长期变动的边际贡献程度,结果显示能源强度的下降是降低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最主要的推动力,产业结构的调整对能源效率的提高贡献度最大,而技术进步的潜力有待挖掘;提出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实现节能减排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1985-2008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利用动力学系统均衡理论分析能源强度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制约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人均GDP增长率7.5%和能源强度下降率4.2%的规划目标切实可行,但能源强度下降对经济增长的负向作用不容忽视,如果经济增长仍保持更高速增长,则进一步降低能源强度将更为困难;人力资本效率增长依赖于经济增长,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有助于降低能源强度,但效果不明显,可行的降耗途径在于技术进步。因此,能源强度下降程度应以技术进步相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化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不同产业GDP数据、不同产业的天然气消费量数据后发现: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我国天然气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这与最近几年我国天然气消费的快速增长和我国天然气消费市场所处阶段有关.分析产业结构分解模型分解出的四个驱动因素发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经济增长是驱动天然气消费量增长的主因,本来应该起到抑制天然气消费量增长的能源消费强度效应在消失.特别是第二产业的能源消费强度抑制作用在2004年以后消失了,而第三产业能源消费强度效应几乎没有起到抑制作用,经济增长效应和能源消费强度效应共同促进我国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能源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焦点和热点问题。我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之一,但同时也是能源生产和消费较大的国家之一,能源消费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生产活动都息息相关。以我国1990—2008年的年度数据为研究样本,从增长率的角度系统分析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短期关系,同时将结构因素和技术因素引入能源消费增长的原因分析模型中,分别讨论了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对能源消费变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1998-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中国能源开采及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空间计量分析,并检验中国是否存在“资源诅咒”效应。结果表明:能源开采及其空间滞后与经济增长有正向关系,“资源诅咒”转变为“资源祈福”,围绕能源生产的产业群效应已凸显,而能源消耗却开始阻碍经济增长;能源开采与外商投资对能源丰裕区的经济有正向作用,对能源匮乏区的经济有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与脉冲响应方法,分别对广东省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外商直接投资(FDI)之间的因果与动态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广东省经济高速增长推动了能源的高消耗,而FDI的大量流入又直接推动着经济高速增长,FDI通过经济增长间接促进了能源高消耗。对于FDI波动,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将有较强同向波动,FDI对能源消费具有节约效应,FDI在广东省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能源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关系研究一直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议题,本文从我国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并在此基础上将我国分为东、中、西部三个区域进行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能源消费对于经济的增长有正向的作用,降低能源消费会对经济的增长起到抑制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与脉冲响应以及方差分解方法,分别对广东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与动态以及定量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广东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能源消费的较小波动将对经济增长产生持续较大的影响,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数字经济与消费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消费成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引擎和增长新动能。本文将数字化消费作为研究对象,从数字技术赋能、商业模式创新、基础保障支撑、数字消费治理四个层面构建数字化消费影响机制的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并在问卷调查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数字化消费的多层次影响因素与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赋能对数字化消费普及有显著的强正向效应,数字化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能够促进消费者的数字化消费行为;商业模式创新主要是通过成本节约效应、规模经济效应、效率提升效应等促进数字化消费普及;基础保障支撑显著正向影响数字化消费普及,主要是通过物流基础设施保障、地区数字化消费设施保障等促进数字化消费普及;由于消费者对大数据推送内容的满意度较低以及平台隐私保护管理问题普遍存在,数字消费治理显著负向影响数字化消费普及,从而产生对数字化消费的负向作用力。  相似文献   

10.
环境管制作为政府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其相关节能减排措施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能源使用效率。本文在微观经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内生视角的PVAR数据模型,以2000-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环境管制与能源效率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与变动效应。研究发现:命令控制型环境管制方式对能源效率有正向促进作用和较强的正向冲击,经济激励型环境管制方式对能源效率也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正向冲击强度不大,自愿意识型环境管制方式统计上不显著,且呈负向冲击;但从方差分解各种管制方式对能源效率增长的长期累积贡献来看,自愿意识型环境管制的贡献均高于其他两种方式。上述结论表明,环境管制对于能源效率提高有一定影响,未来管制方式要从命令控制到经济激励和自愿意识的多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气候危机日益严重,经济转型压力逐渐增大,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和产业结构遭遇双重压力。以安徽省为例,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分析和脉冲响应图定量分析了安徽省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得出结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负的协整关系,从长远来看,碳排放的增加对经济发展将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并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合理调整能源结构,提高污染性企业在皖投资建设的标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脉冲响应方差分解方法,对新疆1985年至2009年能源消费、环境污染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能源消耗、经济增长都对环境污染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但是在短期来看影响不显著;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短期有显著影响,但是长期影响是反向的;三者中经济增长所受的冲击对三者构成的系统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3.
王鑫  李存林 《商展经济》2023,(20):18-21
本文利用2005—2020年31个省的面板数据,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的估计方法,分别从年龄结构、收入结构、经济结构、城乡差异结构四个方面研究其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年龄结构上,儿童抚养比有正向的直接效应。从城乡差异结构看,城镇化率对我国有着明显的正向直接效应和负向间接效应;从收入结构看,城乡收入差距对全国地区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和负向效应;从经济结构看,人均GDP对于全国城市有着显著的负向直接效应和正向间接效应;利率对全国整体范围有着显著的正向效应;工业产值占GDP的比值对全国城市有着负向的正向效应;财政赤字或盈余占GDP的比值,对我国整体有负向的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14.
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其能源使用量不断增加,同时存在能源利用、能源消费重此轻彼的现象:第二产业经济发展对能源依赖度最强,第三产业能源消费增长呈上升趋势,第一产业稍微被忽略,其增长平稳。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能源过度消费带来的能源耗竭问题以及未来经济发展的能源危机的威胁,因此进行三次产业的能源回弹效应研究对经济处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阶段的发展形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数字贸易作为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实现“双碳”目标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从结构效应、技术进步效应和需求引致效应理论分析数字贸易对我国区域碳减排的传导路径,并基于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数字贸易显著降低了本地区碳排放强度。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2)从传导路径看,数字贸易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和能源消费结构改善,降低本地区碳排放强度。(3)一个地区的碳排放强度不仅受本地区的数字贸易发展水平的负向影响,也受到邻近地区数字贸易发展水平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影响。基于此,应大力支持数字贸易建设,利用数字贸易赋能产业结构优化和低碳技术进步,优化区域间高水平协调发展格局,进而降低碳排放强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城乡收入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从理论上分析了城镇居民收入对农民收入可能存在的正向影响。通过对1978年~2012年浙江、广东、安徽、吉林、贵州等五省的数据建立计量模型,运用协整、向量误差均衡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技术证明了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对农民收入存在持续显著的正向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各省份农民增收受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正向影响要大于其自身的正效应,在短期内农民收入对其自身增长有一定的正向作用,但长期来看其通过自身机制实现增长的空间有限,而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城镇的发展能更持续长久地使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采用计量模型,选取相关数据,对湖南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1980-2008年期间,每增加1%的能源消费,湖南省经济增长就增加2.66%,每增加1%的经济增长,湖南省能源消费就增加0.31%,即存在正向协整关系。说明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对彼此都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同时,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之间也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会扩大对能源消费的需求。从趋势项的系数看,正确认识经济增长和和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解决好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之间的矛盾,是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湖南经济工作的一个重点,也保持湖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辽宁省1985-2008年对外贸易的进口、出口和GDP数据,运用基于VAR模型的协整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方法,考察了辽宁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动态关系.结果表明:一方面,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对对外进口具有微弱的正效应,而从长期看,对对外出口有很强的正效应;对外出口对经济增长有较强的正向效应,从短期看表现不是很明显,但从长期看,出口的拉动作用还是很明显;对外进口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比较稳定,而且持续性很强.  相似文献   

19.
根据1978—2014年的相关数据,运用SVAR模型,对影响吉林省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从脉冲响应函数来看,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均是引起吉林省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消费和出口是次要因素,投资仍是拉动吉林省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长期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出口对吉林省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为正效应,而消费对吉林省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由正效应转为负效应。方差分解的结果与脉冲响应函数得出的结论相一致,能够互相印证。并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保持投资增长的连续性,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扩大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余敏  武戈 《江苏商论》2008,(5):138-140
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于江苏的能源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本文以1985年-2005年间江苏省三次产业能源消费量和GDP的数据为基础,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对我省三次产业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且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存在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而第二产业存在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