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铃钒 《当代经济》2018,(12):80-81
在经济面临急速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利用区域优势发展产业经济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在推进城镇化方面明确强调,新型城镇化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推动“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郑州市近年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加快建立经济核心区域的步伐,面对国家的大力扶持和郑州市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如何利用优质资源尽快形成产城一体化发展格局的研究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后,新型城镇化开始被人们所熟知,目前,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产城分离现象较为突出,解决这个问题要借助于“产城一体”,“产城一体”的模式主要有三种,本文将加以论述,并通过固安工业园区、华蓥模式和都江堰模式三个实例对“产城一体”模式进行浅析,探讨将产业发展功能、城市生活功能和生态保护功能结合起来的“产城一体”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趋势,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新型城镇化在新型工业化的推动下发展,新型城镇化则承载新型工业化,“两化”同步发展有助于实现城镇和产业融合发展。只有正确把握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现状,才能有效破解“去工业化”、“伪城镇化”等畸形发展障碍。鉴于此,运用城镇化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分析法、国际通用衡量法,分析了我国城镇化目前所处阶段,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各地区间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了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互动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演进过程中,发展新型城镇化已形成了广泛的共识,但如何发展新型城镇化,却有待进一步探讨。笔者立足修文县实际认为,要做大做强修文一二三等产业,把有特色的产业经济植入修文县的城镇,把三次产业作为推进修文新型城镇化的内驱动力,力争做到产城融合,从而推进修文新型城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产城融合”互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静 《当代经济》2016,(10):126-128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产城分离是我国经济均衡发展的重大隐患.在当前形势下,“产城融合”成为防止空城泛滥、产业园区竞争乏力等产城分离现象的最有效途径,如何推进“产城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从劳动力结构、城乡一体化方面探讨了产业结构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内在机制,并在借鉴美国尔湾市“产城融合”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产业定位、产业结构、产业集群、户籍制度、城镇规划、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产城融合”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过渡转型的重要时期。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面临产业机构深度调整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特殊背景,处于加速发展和加速转型的关键阶段。近年来,河北积极实施城镇化战略,城镇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与此同时,全省城镇化发展还相对滞后,还存在一些问题。推进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应从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布局、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产城融合、提升建设管理水平等方面采取重点举措。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国家经济社会进步的重大战略,对推动经济社会进步有着显著的现实意义,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能够把新型城镇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结合,释放更为充足的经济发展效能。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对经济发展中的新型城镇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面阐述,引申出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并对其内在支撑依据和战略意义进行了总体说明,多维度提出发展新型城镇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推进产城融合模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我国产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配套基础设施落后、职住分离现象严重等问题,指出我国产业园区亟待向"产城融合"转型。在此基础上,对目前衡量城市职住平衡水平的相关理论及其衡量指标进行了对比,指出应在研究对象、内容、方法上进行一些调整。最后,提出了产业园区实现"产城融合"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围绕产业融合发展这个主题,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特征和现实意义给予理论阐述,深入剖析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与产业技术和价值链演进相耦合,并且需要构建系统性支撑体系,其实质是一种产业利益融合。通过产业与城市融合、产业与市场融合、产业模块化融合等策略路径可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县域经济以其空间载体和集聚农村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县城作为联结中心城市和农村乡镇的中介,具有区域经济发展的“亚核心”效应.通过在核心区外围的局部边缘区内以县城为依托所建立的次级核心,可通过极化效应聚集周边地区资源,形成产业集聚.从而实现从资源优势培育、资源优势向区位优势转化再到区位优势极化这样一个有序的过程.发挥县城的“亚核心”作用,其具体途径可通过特定农产品的产业化、特定工业产品生产体系的构建、特定服务产品供给体系的构建和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实现.  相似文献   

11.
基于山东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和社会经济数据,借助分形方法、引力模型、空间探索分析等技术研究了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的突出特征。研究发现:12010年山东省53.5%的城镇人口集聚于县和县级市,具有明显的县域城镇化特征,同时农民身份转换滞后于其产业转移,半城镇化现象显著;2城镇体系呈位序规模分布,中小规模城市发育较好,大城市发育不足;3山东半岛城市群内部联系不断加强,网络化趋势明显,但人口集聚能力相对薄弱;4城镇化空间差异明显,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形成了以济南、青岛、烟台和威海为核心的三大热点分布区及以鲁西、鲁南地区为主的冷点分布区。最后就山东省新型城镇化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新型城镇化在着力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而广大农村的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农民融入生态经济建设,从而实现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构建了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协调的高效、包容、可持续等三个基本维度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优序对比法计算出了各指标的具体权重,从而为我国各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状况的分析与评价提供了基础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陈莞  谢富纪 《技术经济》2010,29(10):38-43
技术进步与城市化、城市空间体系的演化是相互交织、相互触动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下,城市化对能源不断扩张的需求应逐步转变为对新能源技术发展的推动。鉴于此,本文从"新兴技术管理"、"城市化与新能源技术发展的关系"两个角度对已有研究进行回顾,并围绕"区域协同发展"、"城市空间演化"以及"新能源技术共享"三个相关主题提出了可继续深入探讨的命题,这对寻找城市化进程中区域能源消费的关键路径与可控制变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南京生态城市建设进展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型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特征。南京市作为东部地区中心城市,考量其生态城市的建设进展对推动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构建南京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定量研究南京的生态城市建设进展。研究结果表明:(1)南京生态城市建设程度为一般水平;(2)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和水环境质量低下、空气环境质量不佳、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公众对环境满意率低等环境保护问题是阻滞南京生态城市建设进展的主要原因。最后,根据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对策,为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史言信 《当代财经》2007,(10):88-9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一五"时期要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新型工业化条件下,中国城市化发展将发生一些实质性的变化.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逐步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对于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新中国成立后革命重心从农村向城市转变的形势,对建国后毛泽东城乡一体的城镇化思想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中国城镇化道路坚持城乡一体的必然性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模式以及实现这一模式的途径。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理论研究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逐渐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思想,探索出了"工农结合,城乡结合"的城乡一体发展的基本路径,即以农村工业化带动城镇化,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城市领导农村,实现城乡一体互动发展。根据这一发展模式,中国将会打破城乡分离与"异化"发展,消除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实现城乡教育的公平发展等,最终形成"城中有村,村中有城"的理想社会状态。人民公社化运动就是为实现这一理想社会而进行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7.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研究人口流动对环境污染的作用机制,实现城乡环境统筹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建立效应模型,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全面分析人口流动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人口流动对于环境污染防治呈现出正向作用,我国整体上已经跨过了人口流入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倒"U"型拐点,但是在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同时产业结构和政府管制水平都对环境污染治理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论文建议从加快城镇化进度、调整产业结构和政府加大环保治理力度三方面进行完善,在推进我国城镇化水平的前提下提升环境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环保需求。  相似文献   

18.
科技创新在欧盟城镇化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深入,欧盟也出现了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人口老龄化等一系列问题。面对城镇化带来的社会挑战,欧盟依托科技创新,采取措施提高城镇化质量,包括:实施智能城市与社会创新伙伴计划,实施智慧型区域创新专业化战略,发展创新集群等。在分析欧盟发展新型城镇化的科技创新举措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政策建议,包括: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强城镇化的制度创新,加强中国和欧盟的城镇化创新合作。  相似文献   

19.
2011年被称为我国慈善透明问责年,如何让我国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少走弯路,关键问题是透明度建设。因此,我国慈善事业透明化的设计原则应为改进原则、平等自愿原则、科学自由原则,路径选择为官方慈善组织转型和民间慈善组织借鉴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