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我国财政转移支付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转移支付体制在改善政府间财政关系、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现实中我国转移支付体制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从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现状分析入手,进而应用博弈论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转移支付方面的财政行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范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改善地方政府财政行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以省级政府内各级政府间财政分权为研究对象,利用省、地市、县级连续财政数据,结合转移支付制度影响省内财政分权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一般性转移支付、县级财政收入占比、地区GDP、预算内教育和卫生支出为代表的基本公共服务支出都促进了省内财力下移,形成有利于财力下移的财政分权;而专项转移支付由于其特定的目的性和配资要求不利于省内财力下移.为促进包括全国县级政府财力为核心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需要完善中央和省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分权并匹配相应的转移支付,而且需要省级政府内部进行合理有效分权和匹配相应的转移支付,着重发挥省级政府利用转移支付在"承上启下"过程中促进合理的财政分权和财力下移的主导作用,以此发挥转移支付在省级政府内部向下的财政分权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在1994年进行了分税制改革和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从此形成了较为规范的税收划分体系和政府间转移支付体系。这一系列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长远影响,尤其体现在财政收入方面。以地方财政收入为研究视角,对1994-2008年的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和结构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分税制的改革对提高地方财政收入,规范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对优化地方财政收入结构的影响不明显,是否恶化了地方财政收入结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均等化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行为激励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目前地区财力的巨大差异,客观上要求稳步提高均等化财政转移支付规模,而现行财政预算体制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行为约束相对有限.本文在地方政府内生化财政选择背景下考察了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对地方财政行为的激励效应.研究发现,转移支付总体上对提高落后地区人均财力有积极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地方的征税积极性,另外,转移支付规模扩大可能助长了地方财政支出更加偏向于行政性支出.本文认为政府间财政分配体制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完善对地方征税行为和地方公共品供给结构优化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5.
教育事权和支出责任在政府间的合理配置对教育发展至关重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没有激励将本地自有财政收入投入教育领域,这些具有空间外溢性的公共服务成为中央财政的政策目标,中央的财政转移支付填补了地方财政对教育投入的不足.本文将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和宏观财政数据进行匹配,即以出生年份和地区为基础,构造在其所属的义务教育阶段受益的财政转移支付占地方总财力的比重,以评估转移支付对教育发展的作用.研究发现,财政转移支付的比重每提升10个百分点,本地区居民的受教育年限能够增加约0.2年,在三大类转移支付中,专项转移支付的作用更为明显.在机制检验中,我们也发现财政转移支付能够有效增加地方的教育支出,产生了明显的结构效应.为进一步提升居民的长期受教育水平,本文认为要以教育领域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为前提,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共同事权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人均财政收入作为财政均等化目标,研究了1997-2010年我国省际间人均财政收入差异状况以及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果.结果显示,我国地方人均财政收入严重依赖于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尤其以西部地区为甚.从人均财政收入角度看,中部地区的财政实力由于人口基数大而最为薄弱.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确实发挥着均等化效果,且均等化效应由1997年的8.7%提高到2010年的29.1%.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对地方人均全口径财政收入差异进行区域分解和收入来源分解,发现地方人均全口径财政收入的差异约48%来自于区域间差异,29%来自于区域内差异,23%来自于重叠差异.营业税的年均相对集中系数高达1.38,是扩大地区间人均全口径财政收入差异的收入因素.一般性转移支付的相对集中系数也大于1,说明其均等化效应较弱,并没有起到均衡地区间人均财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财政作为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发挥着缩小城乡、地区、群体间差距的重要作用。本文以中国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作为分析对象,先后整理介绍了2000—2019年省以下转移支付规模与结构,并考察其决定因素。结果发现,采用总额分成、递增分成等方式划分财政收入的省份,更倾向使用一般性转移支付;省级政府所集中财力越高、省级政府承担事权与支出责任比重越低的省份,省以下转移支付规模越大,并越倾向使用专项转移支付;省以下转移支付规模与地区间发展差距并无显著相关关系,但经济发展不均衡程度越高的省份,越倾向使用专项转移支付。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分省面板数据,本文对政府间转移支付与地区发展差距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转移支付在地区间的分布具有“马太效应”,越是富裕的地区,得到的转移支付量越多,转移支付没有发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的作用。在转移支付的三个组成部分中,专项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扩大了地区发展差距;财力性转移支付有助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并且推动经济增长的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激励效应与地区间财政支出竞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别利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和两情势空间德宾面板数据模型全面考察了我国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及其构成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特别是不同类型支出的竞争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1995-2008年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对我国省级地方政府竞争性支出行为总体上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其中税收返还与财力性和专项转移支付的激励效应存在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多年以来,省(市)一级地方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一直是我国财政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本文着重探讨收入分享模型的确定和具体运用问题,试图建立一种比较科学的、兼顾效率与平等的、具有动态性质的纵向转移支付模型,以此规范我国各省(市)一级政府主持的对其下级地方政府进行的旨在平衡同级政府间经常性财政收入规模的转移支付活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一个简单的理论框架分析了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行为的影响效应,并实证检验了省以下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行为的影响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一般性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支出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而专项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互补效应,并且地方政府并不存在反应过度问题。本文的政策建议是:从短期来看,中央政府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基层政府的财政债务负担,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可以有效提高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数量和质量;从长期来看,应进一步完善分税格局,给予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更多与其事权相匹配的税权能力。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制度是均衡地区财力,提升民族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对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时至今日仍然存在较多缺陷.为此,应该在界定中央与民族地区政府间事权的基础上,调整转移支付方式,增加直接覆盖的纵向资金传递路线,规范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加强法制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民族地区的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3.
宁静  赵旭杰 《财贸经济》2019,40(1):53-69
基层政府的财力保障关系到整个国家财政职能的履行。如何调整政府间纵向财政关系以提升基层政府的财力水平,是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问题。近年来,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推行成为理顺政府间纵向财政关系的一项重要尝试,为实证研究纵向财政关系改革对县级基层政府财力保障的影响提供了准自然实验分析的条件。本文基于全国县级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研究省直管县这一纵向财政关系改革对县级可支配财力的影响,并且对其影响路径加以识别。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对县级可支配财力的提高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相比于本级财政收入,改革对上级转移支付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说明改革更多的是通过约束地级市对县级转移支付的截留行为,实现了县级基层政府财力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分税制财政体制:评价与建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是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方面的一次重大制度创新。分税制财政体制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它在规范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规范财政收入分配秩序、提高地方政府的征税努力程度、强化各地区对中央财政的依赖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分税制财政体制在运行中也表现出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地方财政尤其是县乡财政困难以及地区间财政能力差距日益扩大等。本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若干建议,包括转变政府职能、实行四级政府运行结构、合理界定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与财权以逐步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  相似文献   

15.
贺颖 《财贸研究》2021,32(7):69-82
在测算2001-2009年市县级税收留成比例及转移支付强度的基础上,基于效率视角考察转移支付对市场整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 表明:市县级政府在较高的税收留成比例下有动力保护本地税基,加剧市场分割;转移支付,尤其是专项转移支付通过政府间财力再配置促进市场整合.机制分析表明,转移支付主要通过纵向财力集中和策略性财力下移效应调节地方政府具有外部性的行为,促进市场一体化.与之相反,转移支付通过横向财力均等化效应推动市场整合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税收分成、 转移支付和预算外收入对地方财政努力的影响机制,并基于1998~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分税制改革后政府间财政分配对地方财政努力的影响.研究发现:(1)转移支付不利于地方政府提高财政努力水平.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财政努力激励作用为负,专项转移支付同样会抑制地方政府提高财政努力积极性.(2)税收分成比例和地方财政努力正相关,且不同税种的分成比例对财政努力影响具有差异性.(3)预算外收入的大量存在抑制了地方政府筹集预算内收入的积极性.(4)财政净流出地区少量的转移支付能够提高地方财政努力程度,财政净流入地区转移支付对财政努力具有负向影响;税收分成对财政努力正向影响,且相比财政净流出地区,净流入地区更小.  相似文献   

17.
财政体制由财政收入划分、财力结算、转移支付三个子体制组成,财政收入划分体制是动力型基础体制,财力结算体制是调控型核心体制,转移支付体制是平衡型补充体制。从影响经济资源流动与配置的动力形式来讲,当前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又可分为链式动力型、点式动力型和面式动力型,各类型体制具有不同的引导资源流动与配置的动力功能。完善省对下财政体制,应兼顾发挥财政体制动力机制、调控机制、平衡机制的作用,努力促进地区间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流动。  相似文献   

18.
改革转移支付制度: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分税制改革以来,转移支付制度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但转移支付制度需要进一步改革。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应强化我国转移支付地区间横向均衡功能,同时转移支付支付制度改革应作为规范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整体中的一个部分协调进行;应依据性质对转移支付归类,一类为用于解决纵向和横向不均衡问题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另一类为解决外溢性等问题的专项转移支付。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采用基尼系数对我国城乡、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进行重新测度,然后以政府转移支付为门限变量建立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对财政收支分权与居民收入不平等之间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一是财政收入分权与收入不平等显著负相关,财政支出分权与收入不平等显著正相关;二是财政收支分权对不同类型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无论是财政收入分权抑或支出分权对收入不平等的政策效应大小依次是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总体居民;三是政府转移支付在不同区制对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呈现显著地非线性特征.即从相对较低的第一区制跨入较高的第二区制时,转移支付对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由负转变为正.本文以上研究结论不仅对于全面构建央地新型政府间财政关系,还可以为促进公平收入分配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贫穷以及不平等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主要因素,由于个体差异及环境差异是客观存在,因此贫穷及不平等不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消失.本文考察政府行为对不平等的作用机制,根据两层委托代理模型,从信息不对称等角度分析了公共支出及转移支付对缩小地区问及地区内贫富差距的影响作用.结论显示,当前中国的税收体系、增长目标与发展模式间接促成了地区间及地区内贫富差距的形成,而要发挥好公共支出及转移支付在消除贫富差距中的作用,就要充分披露个体及地方政府的信息,增加欺骗和寻租的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