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渐进改革的初始阶段,为了满足政权存续的效用,国家必然设置并维持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通过国家控制的银行给低效的国有经济提供金融补贴。当国有经济的式微或大规模变革不再对国家政权的生存构成威胁时,国家维持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收益递减,而其成本则由于国有银行的败德行为而加速递增,国家就有激励放弃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制度安排。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将逐步弱化,而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则有所增强,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正是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2.
有效的金融体系是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基础。目前存在两类典型的金融体系:银行主导和市场主导金融体系。金融体系“市场化”是20世纪后期全球金融体系变革的重要趋势之一,而以养老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是全球金融体系市场化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中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传统银行主导金融体系与社会经济变革存在明显不适应,因此,进一步壮大机构投资者规模,加快金融体系市场化进程,建立以机构投资者为基础的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二元结构"的金融体系的不同特点,研究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和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不同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的金融结构当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更多是受到股票市场而非银行的影响,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才是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因素,另外银行主导型以及市场主导型的金融制度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方向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艾亚 《国际融资》2016,(4):46-47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湖南省副主委,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戴晓凤指出:“要推动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首先要明确金融体系的架构是仍然坚持以银行为中心的以私有信息生产为主的金融体系,还是以市场为中心的公开信息生产为主的金融体系,这决定了金融改革的方向与金融监管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和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进行了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我国金融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健全的金融体系应该具有以下理想的特性:市场允许风险分担、为公司控制提供活跃的市场、完全的透明度使投资有效配置。中国金融体系采用的是一种“混合策略”。一方面,为了追赶领先的工业国家,银行部门将大量资金投放到国有企业,投放到关键性的工业,支持这些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依靠金融市场大力发展并力求获得在某些特定领域的新兴产业。对中国来说,美国式的金融制度不一定最优,其他很多金融体制模式都可借鉴和选择。因此,发展现有的金融体系,走不同的改革与发展之路也许是最佳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回顾了产业技术进步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三次技术革命,发现新兴的产业技术几乎都是最初发展于“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美国、英国。比较而言,“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日本、德国更擅长于学习和推广成熟技术。本文进而基于银行与市场功能比较的视角,分析了二者对于不同特征产业和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产业的作用差异,以及二者在风险管理上的功能差异。全文的主要结论是:金融市场对于推动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并有效管理经济体系的风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国的金融改革应努力构建一个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8.
产业结构的调整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与协同发展。在对金融影响产业结构的过程及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当前我国银行(信贷)主导型金融模式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要建立银行为金融体系主体、市场力量配置金融资源为主的新型金融模式。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金融改革的迫切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经济的低效率增长之所以能够维持,得益于在高储蓄率条件下的国有商业银行垄断和外汇管制。一旦这两个条件不再具备,金融体系的各种漏洞和由此产生的资金黑洞就会显露无遗。因此在2006年中国向外资银行完全开放人民币业务和2012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到来之前,必须抓紧建立适合于现代市场经济的金融体系。银行系统的改革要实行国有银行改制和民营银行创建“两条腿走路”,证券市场则要在规范的基础上加快发展。与此同时,金融监管应当贯穿金融运作的全过程,同时建立起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审慎监管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0.
托管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持续培育发展新动能、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同时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服务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力量.立足于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托管银行应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在我国多层次...  相似文献   

11.
将银行债权、产品市场、经理人市场和公司控制权市场等机制作为市场治理机制,构成市场治理机制体系,采用深沪A股工业企业2006-2016年的数据,从检验中国市场化改革成效角度,以市场化体系中最为活跃的力量——银行债权为核心,考察其在市场化体系情境下对公司治理的作用机制及效应。研究发现:无论是否考虑市场治理体系,银行债权均发挥积极治理效应,且考虑体系时银行债权治理效应更强,动态优化幅度更大,优化趋势更明显;考虑体系时,除公司控制权市场外,银行债权与其他机制形成良性互动进而发挥积极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且直接效应占优。研究证明我国市场治理体系日益完善,市场化改革进程日益深化,但仍需进一步加大改革的力度。研究对肯定市场化改革成效,坚定市场化改革取向,进一步发挥银行债权治理效应,形成协同高效的市场治理体系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在其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正日益显现.资本市场作为要素市场的重要部分,是配置社会资源的重要场所,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引入瞩目.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世界金融体系主要分为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和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无论是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英美,还是以银行主导的德日,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的资本市场在近几年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浅论中国中小商业银行市场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商业银行是各国金融体系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在各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中,既存在着资产规模巨大、跻身世界500强的大银行,也存在数量众多、种类齐全的中小商业银行,它们对促进经济和金融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商业银行和大银行共同组成了发展国民经济必需的银行体系。中小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对银行体系的健康有序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美国中小商业银行的现状的介绍,来分析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机制已经成为现代金融体系不可缺少的部分。建立完善的,适应我国金融发展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已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完善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提供了一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和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作为银行的新兴业务,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欢迎.但由于目前理财市场发展的不规范性,特别是近几年的"零收益"事件频发,凸显了这个市场的巨大风险,因此一个有效的监管框架和制度的构建显得尤为紧迫.本文试图通过对政府监管部门,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内控机制以及银行理财市场同业协会的研究和制度的探讨,建立起一个三位一体的监管框架模式,从而实现商业银行理财市场的监管目标.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以证券市场为代表的我国资本市场一直处于低效弱效状态,这一市场态势已成为当前提升我国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深化经济体制与社会保障改革的最大障碍。我们的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部门应在借鉴外国高效的资本市场监管基础上,从立法与政策上采取得力措施进一步完善市场参与主体约束机制,改进入市股权所有制成份结构,准许国有法人股入市流通,健全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充分发挥市场价值规律,形成内在的价格均衡机制,降低平均交易成本,增强投融效率,从而提高我国的资本市场效率,为提高我国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深化经济体制与社会保障改革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就是让市场力量形成汇率价格,而不是简单的升值。中国作为一个金融体系还不够发达的国家,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如何解除金融制度、市场规则等方面制度性因素的压抑,真正实现汇率形成市场化值得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回顾了产业技术进步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三次技术革命,发现新兴的产业技术几乎都是最初发展于"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美国、英国。比较而言,"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日本、德国更擅长于学习和推广成熟技术。本文进而基于银行与市场功能比较的视角,分析了二者对于不同特征产业和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产业的作用差异,以及二者在风险管理上的功能差异。全文的主要结论是:金融市场对于推动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并有效管理经济体系的风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国的金融改革应努力构建一个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金融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因此金融体系的选择也就显得迫在眉睫。就目前世界范围来看,主要有以美英为主的市场主导型和以法德日为主的银行主导型两种金融体系。经过分析可以发现,这些国家的金融体系很大程度上讲都是内生的。由于中国金融制度改革的外生性,因此金融体系的外生性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又由于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在金融效率、风险配置及兼顾公平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因此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必将成为中国未来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来自64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2014年金融结构指标数据均值,实证研究文化差异对这些样本国家金融体系结构选择的影响.总体来看,金融体系受权力距离、不确定性回避和长期导向的影响较大,而不受个人/集体主义导向和宽容与约束的直接影响.具体而言,高权力距离国家支持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低权力距离国家支持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高不确定性回避国家偏好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低不确定性回避国家偏好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长期导向国家偏向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短期导向国家偏向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这一研究结论为各国选择金融体系结构提供了决策依据,同时也为具有高权力距离、低不确定回避和长期导向文化特征的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明示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