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农地入市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社会矛盾的一个根源。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政策分析法对农地直接入市的内涵、溯源以及我国现行农地入市制度的弊端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分析现阶段我国实行农地直接入市的积极意义,并从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合理分配土地收益、加快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提出农地直接入市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文章分析了我国土地制度的历史沿革,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相关规定发现:我国目前农地产权制度承担了过多的社会保障功能,土地产权不能随意流转,产权权能残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地制度创新应该是实施土地股份制改革.  相似文献   

3.
熊玉娟 《特区经济》2009,(10):27-28
本文对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历史变迁进行了梳理,分析其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提出强化和完善土地使用权是我国农地产权制度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蒋占峰 《发展》2002,(6):46-48
农地产权制度创新,不是现在才提出来的。但是在农村的改革实践中,却一直进展不大,不少地方甚至违背产权制度的基本原则,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南辕北辙。朱基总理在最近的一次谈话中,认为中国加入WTO,最令他担心的是中国农业能否受得住冲击,这是中国最大的问题。的确,中国农村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在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基础上,加速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市场化的农村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核心仍是进行农地产权制度创新。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是我国农村经济市场化的根本问题综合马克思的产权理论和西方学者的产权理论,…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的农地产权制度.是八十年代初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时确立起来的.主要形式为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此经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人民公社时期有名无实、残缺不全的农地产权关系,是农地产权制度的一种创新和集体所有制的复归。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着重对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进行了调整.不可能深入地涉及农用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问题.因此与城镇的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相比.农用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是不规范、不系统、不彻底的。  相似文献   

6.
杨炼 《理论观察》2014,(11):92-94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失地农民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长期存在而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农村土地征收中,失地农民权益的土地权益、社会保障权、就业权受损成为普遍性的问题,其根源在于农地产权制度的固有缺陷、失地农民补偿制度不合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缺失,完善失地农民权益保护的制度性建构应从创新和发展农地产权制度、完善和规范征地补偿制度以及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入手。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的农地产权制度,是八十年代初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时确立起来的,主要形式为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此经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人民公社时期有名无实、残缺不全的农地产权关系,是农地产权制度的一种创新和集体所有制的复归.  相似文献   

8.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而农地产权制度的模糊及其弊端是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本文以现代产权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我国目前的农地产权制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比较了当前学术界的相关改革方案,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制度对土地流转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地产权制度是指农地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等各项权能的处置和划分。土地制度是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关键内在变量,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不能使外部收益内在化,导致现行制度不是最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土地保障与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关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我国农民长期游离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之外,从而使农地成为农民安身立命的基础,作为农村社会保障替代物的土地保障也就在农村社会保障严重缺失的情况下应运而生。农户对土地保障的强烈需求,诱发了农地产权制度的变革。家庭承包制的推行使土地保障在回归的基础上得到强化,其复位不仅是农户克服生存压力的集体回应,而且承载着农民对公平的诉求。在完成释放家庭承包制制度绩效的历史使命之后,土地保障削弱了家庭承包制演进的路径依赖,阻滞了农地产权制度的进一步变革。必须在弱化土地保障的基础上改革农地产权制度,从而提高农地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度量和监督劳动的成本高昂是导致“公有公营”的土地制度瓦解的根本原因。承包制下的“集体所有,分户经营”的土地制度,在一定时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已暴露出制度缺陷。农地产权制度创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农地产权制度与农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关系的分析,认为农地资源能否实现可持续利用,其关键在于农地产权制度.一个能确保农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农地产权制度至少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农地产权明晰、有效的农地产权保护和农地产权的可转让性.完善我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弱化所有权、强化和细化承包权、放活使用权".  相似文献   

13.
产权正义是产权权益保障的根本,我国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中,农地产权正义缺陷显现,损害了农民土地权益。为此,应从农地产权制度正义、产权行为正义、产权程序正义等方面,完善我国农地产权正义,有效保护好农民的土地权益,顺利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制度变迁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种提供适当个人刺激的有效产权制度体系,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特征的土地制度呈现出制度上的缺陷,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农地产权制度创新,即实行土地股份合作制,将土地的农民  相似文献   

15.
李作峰 《理论观察》2009,(5):102-105
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已成为农地流转、规模经营的主要障碍,亟需改革。土地私有制的改革方案不适合我国政治、经济与社会的生态环境。因此,农地永包制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推动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和农地有序流转及规模经营,并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可行的路径选择。为此,需要按照农地永包制的创设原则,采取渐进式的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实现农地长包制;第二步,实现农地永包制,并对相关法律制度进行创新与完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理论前提、出发点和核心思想等角度对各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路进行比较,认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才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制度选择。农地产权制度改革要在集体所有制的框架下,因地制宜,进行使用权创新。同时,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应该与政治体制改革相配套,并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出现的耕地撂荒弃耕现象及农地流转市场低水平均衡状态,本文在威廉姆森交易成本分析框架下,结合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特征,分析了农地流转市场低水平均衡的产权基础,比较分析了现行几种农地流转模式的利弊,提出应以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实现农地流转的创新模式,以市场方式推动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18.
李钢 《特区经济》2009,(4):148-150
我国农地产权不完善,土地所有权虚化,使用权受干涉,收益权受侵蚀,处置权残缺,导致农民经营权程度不同受到各级行政侵犯,制约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构建从法律上明确土地所有权主体和完善其它权能的农地产权制度,推进农地产权制度创新,使农户在法律上拥有财产权上的排他性、使用权专有性、收益权上的独享性、流转权上自主性,促进产权功效发挥,实现资源配置优化。  相似文献   

19.
近20年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模式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了农地集体所有、家庭经营的农地制度,土地使用权的回归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然而,这种制度的弊端也日益显露,如土地产权主体模糊、土地分割细碎化经营等等,农村地权问题受到普遍的关注。在农地国有、集体所有、私有、复合所有等几种思路下,农经理论界提出了各种农地制度创新目标模式,各地在实践中也创造了多种新型的农地模式。本文拟对近2 0年来的这些农地模式作一综述。一、土地国有化思路下的农地模式一是土地国家所有,农民永佃,国家征收统一的土地税。实施国有永佃制模式比较具体的措施是…  相似文献   

20.
农地确权是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措施.农地确权理论上是能促进农地流转的,从而实现农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农地确权真的能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吗?构建"产权界定、产权实施和制度环境"的制度效力分析框架,基于农地确权制度和农地产权制度的效力生成逻辑得出,确权颁证后农地产权制度安排的有效性对农地流转的适度规模效应产生决定性影响,并探究制度效力生成的现实约束以及抑制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原因.因此,农地确权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需要创新农地确权方式、搭建农地流转平台激活农地市场、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农业信息技术专门人才队伍、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