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式的地方经济分权为地方竞争创造了前提条件,这是经济分权破解"中国奇迹"之谜的主要原因。现阶段要利用经济分权来促进我国产业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经济方式转变,关键是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建立科学的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评价体系,实施科学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科学地贯彻和执行国家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04—2010年的非金融类地方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政绩诉求目标下的各级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控制行为差异,揭示了政府自上而下的分权是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效率的重要途径。研究发现:(1)相对经济增长率、财政盈余等地方政府的政绩诉求目标构成了影响国有企业政府控制权的重要因素,且不同级别地方政府的政绩诉求的影响存在差异;(2)随着行政级别的下降(省一市一县),政府控制权对公司价值的损害效应逐层减弱。这表明基于不同的政绩诉求,相对于高级别政府,低级别政府与企业的利益更为一致,对国有企业的干预所带来的价值损害更小。  相似文献   

3.
基于全国29个省市区1995—2009年间的面板数据,就银行业发展中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作用分地区展开了计量分析。结论表明:地方政府经济职能对银行业发展的作用影响是结构性的,以财政支出衡量的财政政策和以第三产业增加值来衡量的政府产业政策,对银行业发展有显著作用;而以国有经济投资衡量的政府投资政策和以政府行政管理费支出衡量的政府干预市场的经济职能,对银行业发展的作用不显著。在此基础上,为地方政府在银行业发展中积极发挥正面作用,努力减少负面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时间较短,但已存在较严重的趋同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新能源产业政策还不完善、盲目跟风、地方政府政绩驱动、对资源红利的过度追逐等。应对新能源产业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减少地方政府对资源红利的追逐,建立完善的新能源开发、生产、利用体系,摆脱产业链低端锁定。  相似文献   

5.
东亚经济奇迹的经验集中体现为世界银行所定义的"东亚模式".东亚发展型政府的基本特征是通过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以完成和支持相关发展目标的实现,对经济进行适度的干预,使市场经济与政府干预有机结合,倡导"经济立国"的经济优先主义,通过实施出口导向型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东亚发展型政府在缔造东亚经济奇迹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促进发展的强大决心推动着国家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政府推行了正确的发展战略,实施了有效的经济和产业政策并进行了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  相似文献   

6.
朱大鸣 《商周刊》2013,(14):7-7
多年来以GDP考量地方官的政绩做法弊端丛生,在这种锦标赛下,很多地方官员深度发掘土地财政的潜能,图一时一届的现在的政绩,将经济拖入两难境地。这种以GDP论政绩的办法,是应当改变一下了。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我国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但一些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大搞形象工程,超指标、超总体规划建设,农村侵占耕地问题也比较严重,18亿亩耕地红线受到威胁。因此,地方政府应转变观念,落实国家土地政策,解决好发展与用地的关系,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  相似文献   

8.
我国能源与环境问题具有对称性特征与压力,应将低碳规制作为降低消耗、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工具。借鉴美日两国的低碳规制、能源政策、产业政策与市场机制融合的经验,中央政府应加强低碳规制战略的顶层设计,改变地方政府的激励结构和发展目标,通过中国特有的"发展型"地方政府传导到企业,微观上则应更多地依赖市场机制,以实现资源节约型低碳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9.
翁博 《时代经贸》2008,6(9):10-12
东亚经济奇迹的经验集中体现为世界银行所定义的“东亚模式”。东亚发展型政府的基本特征是通过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以完成和支持相关发展目标的实现,对经济进行适度的干预,使市场经济与政府干预有机结合,倡导“经济立国”的经济优先主义,通过实施出口导向型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东亚发展型政府在缔造东亚经济奇迹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促进发展的强大决心推动着国家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政府推行了正确的发展战略,实施了有效的经济和产业政策并进行了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  相似文献   

10.
王海  尹俊雅 《财经研究》2021,47(5):64-78
新能源汽车是地方政府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文章基于我国产业政策存在"中央产业政策-地方产业政策"的现实,着重考察了地方不同类别产业政策对行业创新的作用.文章手工收集整理了中国省级层面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文本数据,利用政策用词识别、量化政策类型和政策效力,实证考察了地方产业政策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创新发展的影响.特别地,文章检验了供给型、需求型和环境型产业政策的差异影响,并对会加强或削弱地方产业政策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就全国整体而言,地方产业政策能够有效激励新能源汽车行业创新发展.与供给型、需求型政策相比,以目标规划、金融支持、法规规范和产权保护等为代表的环境型政策更为有效.考虑变量衡量误差和内生性等问题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此外,文章还发现中央和地方官员更替对产业政策效果并无显著影响.与政府补贴、税收优惠相比,地方产业政策主要通过强化市场竞争和降低企业融资约束而达成促进行业创新的目的.文章的研究在丰富了产业政策研究文献的同时,也为中国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地方政府官员在施政过程中不作为的现象,基于官员治理制度变革的视角,利用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分析了地方政府官员在多维政绩考核背景下“为官不为”的激励机制.研究发现: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对地方政府官员实施多维度政绩考核,地方政府官员由过去只追求GDP到要负责完成中央政府分配的多项任务.当前,地方政府官员既要完成实施供给侧改革的经济任务,也要完成提供地方公共产品的民生任务和保证地方社会安定的政治任务,而这些任务目标是相互冲突的.在多元化政绩考核体制下,地方政府官员为了规避政治晋升风险,在改革中会表现为不作为.解决地方政府官员不作为的政策措施不能仅集中在强化政绩考核上,而应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理顺中央和地方权责关系,在权责对等的体制下,任务的冲突程度下降,政绩考核将更公平也更准确,有利于对地方政府官员的监督与激励.  相似文献   

12.
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规模的扩张,更重要的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较为显著的调整.而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其中之一是以“促进产业内部结构协调”为目标.产业内部结构协调表现为三方面:第一,产业结构之间的相互协调.第二,三次产业的产值情况与劳动力之间的相互协调.第三,每个产业内部的结构协调.而以我国目前的现状以及所要实现的目标,同时,与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相比较(世界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和过程),要使与发达国家差距缩小,对我国来说,可以通过适当的产业政策,而产业政策的本质是国家对产业经济活动的干预,正确有效的产业政策可以改变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方向,有效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故研究政府财政支出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利率传导机制区域异化的内生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1990-2007年的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我国利率与投资、利率与消费并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其深层次原因在于我国不适当的考评机制促成地方政府"增长冲动",导致地方政府成为影响投资的内生型因素,利率传导机制出现区域异化现象.利率传导异化的现实后果是,地方政府偏好宽松的货币政策,而对从紧的货币政策进行抵制.矫正利率传导机制异化的关键措施在于改变现行地方政府政绩考评机制,有效约束地方政府的干预行为.  相似文献   

14.
国外产业政策研究若干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般认为,产业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针对产业采取的相关政策,目标在于进行依靠市场作用难以实现的经济结构调整。相当一段时间以来,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主张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最大限度减少国家干预,作为国家干预重要手段的产业政策受到相当程度的冷遇。但近年来,由于市场放任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经济效果,加强国家干预的观点正在重新抬头。  相似文献   

15.
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异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财政体制改革的后果,财政分权导致政府间财政竞争,并改变了财政均等状况。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尤其是官员委任制以及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体系,使得政府间财政竞争更易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呈现结构性扭曲。因此,制订合理的政绩考核标准,并相应调整财政体制是规范地方政府行为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构建地方政府利用外资的科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通过利用外资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但在传统的发展观和政绩考核体系下形成的以行政区经济增长为单一诉求的利用外资机制,既因区域间恶性竞争造成了高昂的成本,也导致了重复建设和区域产业结构雷同,利用外资的效应未能最大化.地方政府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新的政绩考核体系下构建以区域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为导向的科学机制,以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政府行为、系统性风险与金融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企业、银行、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四方目标函数的分析和构建博弈模型的论证,得到的结论是:以GDP等数量指标为导向的政绩考核制度和中央与地方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是近年来中央政府时常陷入“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两难”窘境的主要原因。为此,必须尽快改革政绩考核制度,创建银行信贷监测系统,提高中央对地方经济相关信息的可获得性,有效地导向地方政府行为,在制度上提高金融稳定性和管理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在财政分权、政绩竞赛等多种因素的交织影响下,市场分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顽疾,阻碍了区域间资源和商品的自由流动与竞争,本文通过构建地方政府间的无限重复博弈模型,探讨了区域经济差距和地方政府的短期目标导向对市场分割的影响机理,并以2003-2017年间中国任意两省市的配对组合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竞争格局下,地方政府存在着一定的"经济合作空间",具有共同建设并维护全国统一市场的动力.然而,市场分割阻碍了这种经济合作,其中区域经济差距超出合理区间是地方政府放弃合作策略、形成市场分割的根源之一,而地方政府的短期目标导向则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首先,两地间的市场规模差距和技术效率差距越大,地方政府越可能放弃合作策略而形成严重的市场分割;其次,地方政府的短期目标导向不仅会促进市场分割水平上升,而且还通过调节作用使地方政府的经济合作空间进一步减小,加剧了区域经济差距对市场分割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国有银行贷款长期以来一直被当作准财政工具,为国有企业提供资金.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在改变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收支格局的同时也使得地方政府面临较沉重的财政收支压力,这增强了地方政府干预银行信贷决策的动机.政府干预降低了银行信贷的配置效率.以国有化比率及其财政支出收入比为政府干预的代理变量,基于中国大陆1997-2006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一阶差分GMM估计技术,本文发现,政府干预对银行中介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以行政方式推动民营企业投资扩张是造成投资过度和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以2004-2011年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实证分析了地市级政府面临的政绩压力对民营企业投资的影响,并重点考察了政治关联在其中的作用以及政绩压力对信贷资源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控制地区固定效应后,地方政府政绩压力影响辖内民营企业投资,政绩压力特别是经济增长压力越大时,辖内民营企业过度投资越严重。政治关联弱化了政绩压力对民营企业投资的推动作用,地方政府面临较大的政绩压力特别是经济增长压力时,政治关联民营企业过度投资程度相对较低。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地方性政治关联对政绩压力推动民营企业投资扩张的弱化作用更为显著。政绩压力特别是经济增长压力增大时,地方政府同样有着强烈的动机推动非管制行业民营企业扩张投资。信贷资源在政绩压力影响政治关联民营企业投资行为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的相关结论对于理解地方政府推动企业投资扩张造成产能过剩以及政治关联的经济后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