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波经济》2010,(3):24-25
轨道交通建设作为一项投资巨大、周期漫长的城市重大公益性基础设施,对优化区域城镇空间体系、提高城市开发强度、重组城市消费形态、催生新型服务业形态、带动区域制造业升级等具有强大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是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出资,并依照《公司法》在原北京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基础上改制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主要经营业务为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近期以轨道交通为主)的投融资和资本运营。  相似文献   

3.
郭莉 《首都经济》2008,(12):16-17
面对北京千亿“扩内需、促增长”方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霍德明认为,从投资分布来看,虽然基础设施投资比例偏高,但是投资方向符合北京的城市建设及产业发展的要求,尤其是轨道交通、能源保障的投资,从这个意义上说,北京的基础设施投资仍然具有潜力,可增加部分投资。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近日称,截止至2015年,北京市轨道交通投资总额将达到3312亿元,在目前9条地铁线,228公里运营里程的基础上,增加到19条地铁线,总运营里程将达到561公里。对于北京轨道交通的投资,除了政府的投入,也尝试了多种资金方式,在北京地铁四号线上首次尝试引入社会资金。  相似文献   

5.
周兵 《黑河学刊》2011,(10):12-13
传统体制下形成的城市基础设施全部由政府投资建设,这种由国有单位去维护和运营的体制必须改革。应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领域,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和市场化经营模式。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可持续建设和发展,从而不断适应和促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伟大历程。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经济》2009,(3):24-29
北京 将扩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轨道交通等发展 北京拟在2009年扩大基础设施规模,适当调高基础设施建设比重,其中重点促进轨道交通发展,提高城市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7.
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对提高其城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长期以来.靠政府投资已不能满足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长远发展需求。拓宽融资渠道、投资行为市场化是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效捷径。  相似文献   

8.
叶蓓  刘翰林 《改革与战略》2013,(11):105-107
社保基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缓解建设资金匮乏矛盾,开拓基金保值增值新渠道。基础设施项目风险相对较低,周期长、收益稳定,符合社保基金投资运营要求,在发达国家已有成功先行经验。推动社保基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放松当前机械僵化的基金投资运营限制,建立集中高效的投资管理体制,在安全性前提下由间接投资入手、逐步过渡到直接投资领域。  相似文献   

9.
城市轨道交通是北京市基础设施开放的重点领域,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北京市在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力度的同时,积极探索城市基础设施多元化投资和市场化运作模式,新建轨道交通项目都将采取市场化融资方式运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吸引国外资本、民营资本及其他各类资本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和其他基础设施领域,努力创造条件使投资者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享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10.
周正宇 《首都经济》2004,(B04):26-27
随着北京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预计城市交通需求将持续大幅度增长,这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初步预测,到2008年北京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市场投资规模将超过1800亿元。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为北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发展提供了机会,而且也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相似文献   

11.
《首都经济》2012,(10):11-12
北京年内建设110项交通基础设施 今年,本市在交通领域投资任务达190亿元,涉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达110项。其中城市道路24项、高速公路3项和一般公路64项;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是19项。轨道交通建设仍是压轴项目。根据市交通委发布,截至7月底,轨道交通西郊线已完成工程总量12%;7号线完成34%;14号线完成42%;北京站至北京西站地下直径线工程完成76%;8号线二期完成82%;10号线二期完成86%;9号线完成92%。  相似文献   

12.
卢林 《新疆财经》2005,(6):26-30
基础设施是重要的公共产品,其建设和营运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增长。目前,中国基础设施投资供给仍以政府为主,由于国内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强劲和政府投资预算相对不足,资金供给缺口严重,基础设施市场投融资体制仍存在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的空间。本文着重对我国基础设施投资供给进行分析,对基础设施市场供需失衡的现状,在制度创新上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改善投资供给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已经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近年来,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农村经营性基础设施,但是民间资本投资基础设施项目之后,企业很容易对该项基础设施实行垄断价格,导致基础设施项目不能很好的运营,影响了新农村建设进程.本文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对政府和民营企业在无违约约束条件和有违约约束条件下民企投资农村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可以通过成立专门的监管委员会,运用市场手段对基础设施项目的重点环节进行监管,改变民企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收益,提高双方合作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冯洋  曹鹏 《天津经济》2012,(1):51-53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规模不断的扩大,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融资模式直接影响着城市基础设施的顺利建设和运营效率。本文分析了天津市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的现状,对"十二五"期间天津市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BOT(BULD,OPERATE,TRANSER)即“建设,运营、移交”,指政府部门特许商业资本或私人资本承办历来由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为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土耳其政府首创,后被其它国家纷纷效仿。在BOT项目中,政府首先将其基础设施项目交电商业公司或私人公司进行投资、建设和经营,后经过一定的特许期限收回成本,并获取利润,然后无对将该对基础设施移交给政府。  相似文献   

16.
李泽一  宋清 《中国经贸》2011,(8):135-137
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作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行资本”,它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与城市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农村基础设施需求和供给存在巨大“缺口”,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的关键是多元化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主体,为此,本文对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主体结构细化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投资主体多元化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地·经济     
《首都经济》2011,(10):11-12
国内首支城市轨道交通产业投资基金成立 9月19日,北京基石基金日前举行揭牌仪式,全国首支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专业化投资基金正式成立。该基金总体规模15亿元人民币,约可带动500亿元轨道交通相关产品、服务市场份额。基石基金由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北京中关村科技创业金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富丰高科技发展总公司、北京鼎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促进了双方经济的合作,极大地增加了对国际物流的需求,带动了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逐渐建立起的物流基础设施条件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为促进双方经济合作不断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系统。  相似文献   

19.
经济增长中的软硬基础设施比较:中国应不应该向印度学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进行中、印经济发展模式对比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印度模式是否比中国模式更具借鉴意义。印度模式更强调软件基础设施建设,而软件基础设施会产生长期发展的动力,因而印度模式对中国是有借鉴意义的。如果中国改变过于注重对硬件基础设施投资的做法,而同时在软、硬件基础设施上投资,印度将很难超过中国。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保险业面临的一个突出矛盾是保险业务快速发展和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过于狭窄之问的矛盾。允许保险公司投资基础设施既有助于保险公司构建有效投资组合、实现资产负债匹配、提高偿付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亦可缓解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乏的压力,加快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的路径虽有多种,但当务之急是允许保险公司以设立信托、购买集合信托计划、委托贷款方式间接投资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