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张小成 《价值工程》2010,29(31):46-47
利用具有随机特征投资组合问题的最优投资策略,分析IPO定价机制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的影响,进而定性分析新股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从投资者投资决策最优化的角度指出我国IPO定价机制改革只有向完全市场化方向改变,才能提高投资者的投资理性,使我国的证券市场不断走向成熟,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王万明 《电子财会》2006,(11):20-22
上市公司股票首次公开发行(Initial Public offerings,IPO)定价,即新股发行定价,是指获准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公司与其主承销商共同确定的股票价格,按此价格把股票公开发售给特定或非特定投资者。IPO定价是国际金融理论界和实务界公认的最具迷惑性的难题之一,因为成功的IPO定价能够以投资者所能容忍的最高价格顺利发行并取得融资,而定价偏低或偏高将影响公司融资或者导致发行失败。IPO定价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既涉及到IPO定价的方式、方法,又与发行制度、政策环境等有关;既受到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发展前景、行业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又受到证券市场波动、市场供求等因素的影响。在诸多影响因素中,IPO定价方法的选用是IPO定价的一个关键。当前国际资本市场主要采用的IPO定价方法主要分为三种:现金流量贴现法、可比公司法和期权定价法,自从证券市场成立以来,我国普遍采用的定价方法是可比公司法中的市盈率定价法,而西方资本市场广泛采用的IPO定价方法是现金流量贴现法,随着我国证券市场逐步与国际接轨,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市盈率定价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证券市场发展的需要,市场期待着一种新的,更合适的IPO定价方法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IPO发行制度是证券市场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对证券市场的发展起着基建作用。纵观我国IPO发行制度的历史沿革,其实质是一个不断市场化的进程。面对我国IPO“三高”顽疾及停摆,IPO发行制度迫在眉睫的改革应坚持市场化的方向,借鉴成熟市场IP0制度,加大改革力度,确保中小投资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新股定价从最初的市盈率行政定价、累积投标的市场化定价、“半市场化”的上网定价发展到现行的新股询价定价,向市场化方向迈进了一步,对提高定价的合理性、公开性有重要作用。IPO询价定价是由(机构)投资、承销商(投资银行、保荐机构)、上市公司、政府(监管部门)等利益相关主体,根据内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结果。这些因素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内部因素,诸如公司经营管理能力、技术水平、募集资金项目以及基本财务指标等。内部因素应该作为IPO定价的基础,但是不能完全代替实际的IPO定价,IPO定价还必须结合市场的需求状况而定。另一类是外部因素,诸如利率、税收、法规等政策性外部因素和气候、经济周期、战争等非政策性外部因素,以及行业状况等。上市公司和保荐机构拥有关于公司经营状况、盈利能力、成长性等方面的内部信息,而机构投资拥有更多有关市场需求状况等外部信息。利益相关主体根据获得的信息,从各自利益最大化角度出发,运用其自身的力量,进行讨价还价,从而在保荐机构提供的定价估值报告基础之上达成某种妥协,形成最终的市场价格。  相似文献   

5.
在股票上市过程中,IPO定价可说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自创业板市场成立起,新股IPO定价发行问题对证券市场与社会经济均带来了一定的负担。文章选取创业板的一家高科技公司——深圳市佳创视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探讨IPO定价过程,旨在为促进IPO合理定价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IPO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美国,当时美国正经历科技股泡沫。IPO的定价效率直接影响着证券市场的运行效率及资源配置功能的强弱。随着证券市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解释IPO抑价问题在我国也正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券商声誉理论被认为是保证券商信息可信性的重要理论,企业在进行IPO时可以通过选择高声誉的券商来向投资者传递有关自身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企业经济》2015,(10):161-164
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完善的IPO定价监管体系关系到企业和投资者的利益,也关系着我国证券市场未来的发展走向。本文对IPO定价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认为我国新股抑价率远超发达国家,现有的定价机制缺少与二级市场的关联,致使一、二级市场在定价时脱轨。此外,当前的发行机制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投机行为,政府在监管中分工不明确,自动定价机制被政府监管过度干涉,监管漏洞又导致信息披露缺乏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IPO定价制度的变迁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在IPO过程中都存在机会主义盈余管理,行政化定价阶段相比于市场化定价阶段首发企业盈余管理的程度更高。同时发现IPO定价制度由行政化定价方式向市场化定价方式的转变对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盈余管理都起到了约束作用,但对非国有企业的约束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赵婷 《财会月刊》2012,(3):17-20
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遴选出适合我国证券市场特征的投资者情绪指标,检验投资者情绪指标与我国创业板IPO申购需求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新股申购需求与近期新股上市表现之间显著正相关,因此证明了投资者情绪在一级市场的客观存在。进而实证研究投资者情绪指标与IPO定价水平及首日收益之间相关关系,结果显示,投资者情绪显著正向作用于IPO定价水平及首日收益水平;同时也证实信息不对称不是影响我国创业板IPO首日收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新股IPO三高现象一直是困扰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问题之一,2010年11月,中国证监会有针对性地实施了新股发行体制第二轮改革。笔者认为,此次改革之所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主要是对三高产生的根本原因缺乏必要的研究。文章通过构建新股定价模型,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究新股IPO三高背后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解决三高的思路与对策,丰富与创新了相关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企业技术开发》2015,(11):125-126
文章对我国创业板IPO定价问题进行了研究,选取了2012年间我国创业板上市的43只股票作为样本,从影响创业板IPO定价的内外因素分析,实证考察了净资产收益率、每股现金流等10个指标对我国创业板IPO定价的影响,并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股IPO"三高"现象一直是困扰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问题之一,2010年11月,中国证监会有针对性地实施了新股发行体制第二轮改革。笔者认为,此次改革之所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主要是对"三高"产生的根本原因缺乏必要的研究。文章通过构建新股定价模型,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究新股IPO"三高"背后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解决"三高"的思路与对策,丰富与创新了相关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新股IPO"三高"现象一直是困扰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问题之一,2010年11月,中国证监会有针对性地实施了新股发行体制第二轮改革.笔者认为,此次改革之所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主要是对"三高"产生的根本原因缺乏必要的研究.文章通过构建新股定价模型,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究新股IPO"三高"背后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解决"三高"的思路与对策,丰富与创新了相关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王珍 《财会通讯》2009,(2):106-110
首次公开发行新股(IPO)的长期收益是IPO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IPO长期收益对提高我国IPO市场效率和完善新兴证券市场IPO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了国内外对IPO长期收益衡量方法以及研究现状,吸收西方学者运用信息效率和行为金融理论分析IPO长期收益的基础上,对我国公开发行新股长期收益的长期趋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5.
IPO抑价现象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O抑价现象是在各国证券市场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的资本市场建设尚不完善,发展不够成熟,IPO抑价现象尤为严重。本文首先对IPO抑价现象作概述,然后着重分析了IPO抑价现象的原因和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证券市场中,价格是引导资金流向的重要信号,长期以来,我国股票发行定价遵循的政府严格管制下的定价方式,即由监管机构确定发行市盈市,由于政府确定的发行市盈率仅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波动,因此,没有充分反映股票所具有的风险因素。按照现代金融资产定价理论,即使是预期相同的两只股票,由于风险不同,其定价也会不同,这种近似固定市盈率的定价方式,由于没有充分考虑每只股票的风险/收益特征,因此造成价格信号失真,错误引导资金流向,大大降低了证券市场在资源方面的效率;同时也是造成我国股市一、二市场价差过大的根源,阴着新的发行制度即将实行,我国股票发行将以市场化定价为主,而新股发行的定价是否合理,关键在于定价方法的市场化程度。  相似文献   

17.
李秋敏  田益祥 《价值工程》2012,31(24):188-189
新股发行定价是股票市场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适应市场化的定价机制,研究科学的新股定价模型,本文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考虑影响新股定价的诸多因素,将非参数估计与GMDH算法结合,研究股票发行定价。实证结果表明,基于非参数估计的GMDH算法模型能有效的估计新股发行价格。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我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定义和我国IPO定价方法:固定价格、相对固定市盈率定价、累积投标定价、控制市盈率定价等几个阶段的变迁以及各种定价制度的缺点,并进而为我国IPO定价制度的改革提供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20多年的时间里,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长,其在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和监管措施的不健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上市公司IPO造假案层出不穷,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IPO造假对我们的监管提出了严峻的考验,需要我们尤为重视。本文首先对我国IPO监管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描述,然后简单分析了IPO造假的原因和手段,得出我国IPO监管中存在的漏洞,最后针对我国IPO监管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IPO抑价是股票市场的一种常见现象,但是过大的抑价则反映了股票发行定价机制的失灵,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将不利于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2009年10月30日开市以来至2010年10月26日为期一年的所有在创业板上市的共134家上市公司首日IPO抑价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上市首日换手率和IPO抑价率正相关;发行价格和IPO抑价率负相关,即发行价越低,IPO抑价率越高;每股收益和网上定价中签率的高低对创业板IPO抑价水平影响显著。此外,结合我国股票市场的相关制度,笔者认为我国创业板较高的IPO抑价水平还主要受发行、定价制度和交易制度改革割裂的影响,对此我国股票交易制度应做出必要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