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是一位亿万富翁,却过着苦行僧 般的平民生活,曾作为董事长的他还帮 工人掏过粪。 他熟谙商场官场的潜规则,却耿直 不阿,始终不与“政治资源”为伍,直 到现在。 他本应置追求利润为第一要务,却 提出企业以发展为目标,并办有免费的 农民技校和赔钱的中学,如今还在酝酿 着办大学。 他曾在事业如日中天之时评价自己 “看似可喜可贺,实则可悲可叹”;在集 团稳健运行的今天,他却称自己“可彰 而不可学”。 他曾身处囹圄,却在期间读了更多 的书籍。历经“横祸”,但并没有就此消 沉,反而创造性地提出了“私企君宪制”。 他就是孙大午——一位颇具传奇色 彩而又备受争议的人物。  相似文献   

2.
来自福建一个小乡村的王宁生19岁就一个人“傻傻地”来到了狮城“看世界”。现在他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也是新加坡籍公民。在这里落地生根,当了个酿豆腐小贩。回忆起过去的日子,按王宁生自己的话说,他粗活儿、细活儿都做过了,什么苦也都吃过了。离家15年来,他做过电子厂的工人,米厂的管工,还驾过油罐车、大货车,也卖过保险,现在则在两家冷气食阁里开了3个美食摊,卖鸡饭和酿豆腐,生活总算是安定了下来。今后的目标就是开办“王记”酿豆腐连锁摊。他腼腆地笑着说:“当年来新加坡的时候,觉得能有个新加坡老板聘我就算不错了。没想到现在我也…  相似文献   

3.
走进NGO部落     
在8月9日晚央视新闻频道《社会记录》节目里,主人公是一个曾在伊拉克开餐馆的中国青年,在节目即将结束时,他说了这样一段话:在伊拉克,那些跨国NGO们,有时三四个人吃一份炒饭,喝一碗汤,用省下的钱资助战火中的伊拉克人民。那些NGO人让他很感动,他表示自己现在还没到“那个层次”,也许以后会像他们那样吧。NGO是社会上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以常人无法理解的方式生活着、工作着。他们不是英雄,却胜似英雄;他们没有宏大的理论,却在踏踏实实地做着一些事情;他们每天都在忙碌着——为了别人的生活和人类共同的家园。这是怎样的一个群体?在市场经济的今天,NGO人生存之路在哪里?他们的付出给社会给人类带来了什么?近期,本刊记者带者诸多疑问,走进NGO,采访了NGO组织里具有代表性的几位NGO人,揭开了他们略带神秘的面纱……[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美国戴尔公司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计算机公司之一,它的增长率在同行中遥遥领先,目前为计算机世界前三强。该公司由迈克尔·戴尔于1984年创建。戴尔在计算机界实现了大规模定制的计算机制造,并将其直销给消费者。他还将他的直销模式演生成一种企业文化,在这种企业文化里,存在着供应商与企业联盟式的关系,存在着员工与企业的伙伴关系以及员工的主人翁精神。直销模式直接销售产品给用户,并由此而去除了中间商对价格的某种操纵。戴尔成功地将直销模式带到国外,并在欧洲、美洲和亚太地区的几十个国家里创建了自己的工厂;他还成功地将他…  相似文献   

5.
《东方企业文化》2019,(4):62-64
<正>我是江西服装学院教师郭晓强,三十年如一日坚持做了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做服装并将其作为我终其一生、矢志不渝的事业,将这种热爱发挥到极致,将这份责任进行到底。我走上做服装这条道路还真是颇有渊源。小时候,我家隔壁的邻居就是做服装的,空闲之余我就经常到他家去看、去玩,就这样,我与做服装结下了不解之缘。从画纸样到剪裁,从缝制到熨烫,每一个环节都深深吸引着我,在我看来,他似乎把生活里那些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事儿裹挟进针脚和布料里了。耳濡目染中,我对做服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在  相似文献   

6.
《经营者》2011,(8):4-4
我没有在“好生活”里走得更远,却幸运地开始觉悟并决定战胜色彩吞噬机,现在,我正在学着做身体里那个小马达的主人,让身体每一个热爱生活的毛孔都张开,让精神的给养一点点渗透进去.我庆幸自己觉悟得早,早在还没丧失对一切的兴趣之前。  相似文献   

7.
<正>我接触直销纯属偶然。2003年8月的 一天,我的姐姐向我介绍了有关直销和大 振公司的一些情况,那是我第一次接触直 销。当时我的孩子才1岁,我每天除了带 孩子,也没有太多的事可做,所以当我姐 让我去见公司的领导时,我也就去了。 初见公司的冉鸿尘总经理,交谈中 知道他和我同龄,31岁便拥有了自己的 公司,这让我对他肃然起敬,他那沉稳中 带着智慧,谦恭中带着自信的形象深深 地感染了我,他所拥有的强烈责任心和 使命感深深地打动了我。自从我结婚以 后,我的生活是幸福和快乐的,满脑子想 的都是儿子,我的交往圈子越来越小,与  相似文献   

8.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间自己;就在这平凡的世界里生活了四十余年。如果有人问“这么多年来,你是如何走过来的?”.我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是阅读着走过来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除了阅读之外。至今我都认为自己没有做过比阅读更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9.
《乡镇论坛》2008,(27):23-23
28岁的陈飞出生在一个西南山区的小县城里,从他出生到他高中毕业,家乡的生活几乎都没有过变化:大家都穿着半新半旧的衣服,看着小小的电视机,口袋里装着一把零钱……陈飞发誓,今后一定要改变这种生活,要让自己和家人过上电视里城里人过的那种日子。  相似文献   

10.
在许多直销公司或直销商举办的说明会上,都强调直销事业是“不需要资金的”,当然也有公司修正这个说法,把这句话改成“小本创业”。但是不论是“不需要资金”还是“小本创业”,无非是强调:直销事业是一项不会有资金压力的事业。这种宣传与事实有很大出入。没有任何事情是不需要付出就可以得到,这世界上只有一种事情是不需要付出就可以得到的,那就是失败!这样的结果你喜欢吗?所以当你决定要从事直销的时候,一样必须要有付出的心理准备,也要清楚在哪一些方向上是一定必须要付出的,不清不楚的加入只会造成不清不楚的结束,所以有很多人白白走了这一遭,结果什么都没有留下来,白白浪费时间!现在的直销商在介绍新人加入时,往往渲染直销无需投资,是无投资、无风险的事业,使得一些人一开始就缺少正确的心态和观念,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即进入直销,一旦做不起来就怨声载道,从而毁坏了直销的声誉。这可能跟直销中的沟通完全的背道而驰,但你可以先听听我个人的看法之后自己再做评估,是否直销也跟传统一样呢?  相似文献   

11.
相宜 《乡镇论坛》2011,(27):15-15
近年来,韩少功一半时间生活在城市,一半时间在湖南农村里过着农民生活,他这一举动成为文坛佳话——他的生命与文字一起扎根于乡土中国里。  相似文献   

12.
柱子是我高中时的同学,大学一毕业,他便去了南方闯荡。一晃几年过去了,现在他已成了家,安了业,而且手头上还积存了几万元的资金。在朋友们眼中.他直该算是幸福的了。然而,每次在电话里和他侃起这些事,他总是感叹现在钱太少、钱难赚——实则是不忍心看着自己手头上辛辛苦苦挣的几个钱躺在家里“睡大觉”,总琢磨着想利用手头那点资盘生点“蛋”。  相似文献   

13.
<正>八年前,三十出头的陈刚也许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会成 为一名"经销商",并在销售领域中小有成绩。 八年后的今天,已经年届不惑的陈刚在回首这八年在直销 行业内摸爬滚打的经历时,他深深庆幸自己有机会接触到直销、 选择了直销,让自己的人生完成了一次意义重大的、彻头彻尾 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是非观,每个人也都不愿意违背自己的是非观去做事。但是,实际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并没有多少人在做一件事情前会认真地问一个“为什么”、“这件事对不对”、“该不该去做”;单位里偶尔碰上一个特别“较真”的人,同事还可能觉得这个人很可笑,领导则可能把他当“刺头”,甚至让他坐“冷板凳”。大部分人不愿意“问是非”可能主要有两个原因:  相似文献   

15.
别人的路     
《大众标准化》2014,(6):27-27
正这是一片烂泥成堆的沼泽地,似乎从来没有谁从其中穿行过。一天,有个人来到了沼泽旁,因为没有其他的路,他只能试探着从沼泽地里穿过去。他伸手从地上捡起一根已经干枯的荆条做"导盲棍",然后便小心翼翼地上路了。这沼泽地虽然看起来艰险,可是靠着手中的荆条探路,他左跳右跨,竟然也找出一段路来。可惜还不到10分钟,他便一不小心踏进了烂泥里,挣扎了几番,便沉了下去。  相似文献   

16.
蒋韡薇 《乡镇论坛》2009,(18):10-11
他是个谨小慎微的生意人.想做些善事,在义乌办了个施粥铺,向那些没有工作的打工者提供免费早餐。他的粥铺引起种种评价,也招来不少麻烦.最后还不小心给政府“抹了黑”。现在,他最关心的,是自己的粥铺会不会得到政府承认——  相似文献   

17.
《经营者》2008,(1):119-119
“全国现在还没有叫得响的花生油品牌,我们就要把鲁花做成中国花生油的名牌,不做则已,做就要争第一!”若干年前,鲁花掌门人孙孟全曾发表过这样的豪言壮语。如今,他这句话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18.
《经营者》2008,(21):60-61
与纷纷扰扰的香港大家族企业争斗相比,老超人李嘉诚的家族显得宁静许多,这与其对儿子独特的培育方式密不可分。虽然他自己现在还没有退休的打算,但实际上,他一直在为家族生意的延续做着精心的布置。  相似文献   

19.
2007年对于明基集团董事长李焜耀来说是难忘的一年,因为这一年里,他不仅要继续接受资本关于他曾经无限看好的与西门子联姻但却婚姻破裂的质疑,还涉及到了“内线交易”的调查,曾一度要求辞去董事长的职位。但这些不仅没有影响他的心情,反而他继续着自己的明基梦想,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将品牌业务分拆出去,而不是在此之前业界普遍预期的制造部门。  相似文献   

20.
<正>无论是哪一个直销公司的直销员,在他开始接触直销行业以后,可能都听到过类似的 说法:直销是一种无风险、低投资、高回报的事业机会。好象只要加入了直销行业,就一 定能获得巨大的利益,而无需为此承担什么风险,也无需进行什么投资。 真的有这样的好事吗?直销真的无需承担任何风险,却可以获得巨额回报吗?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任何一项工作,在获得收益的同时必然有相应的付出,只不过, 有些付出在当时看起来并不是那么有形,因此容易给人造成一种没有付出的错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