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7 毫秒
1.
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是最高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最高院)就民事诉讼证据规则予以系统规定的司法解释,它第一次明确规定了举证时限制度,弥补了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有关证据制度的缺陷,对于提高审判效率,树立程序公正的司法理念所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由于<证据规定>的不够完善、案件的千差万别及当事人的法律素质等问题,举证时限制度在施行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本文试就此进行探讨,以期举证时限制度在民事审判中得以正确理解并适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拟通过结合司法实践,探讨举证时限制度在我国执行运用中面临的重重困境,对新民事诉讼法下举证时限制度真正发挥价值提出期许。  相似文献   

3.
辅佐人制度目前主要见于德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民事诉讼法之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民事证据规定》)第61条之规定,并不能表明我国大陆已经确立辅佐人制度,但可视为辅佐人制度的萌芽。在我国,有必要建立辅佐人制度,此次修订民事诉讼法应对其进行规定。  相似文献   

4.
刘耀通 《大众商务》2010,(2):242-24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的顺利通过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的适时出台,标志着我国的民事诉讼法有了一个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是民事诉讼再审制度仍是阻碍我国民事诉讼法进步的一大“毒疾”。本文对我国的民事诉讼再审制度作以简要介绍,并指出它的弊端所在,进而提出完善它的具体建议,为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完善提供一己之力量。  相似文献   

5.
刘耀通 《大众商务》2010,(4):242-24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的顺利通过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的适时出台,标志着我国的民事诉讼法有了一个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是民事诉讼再审制度仍是阻碍我国民事诉讼法进步的一大"毒疾"。本文对我国的民事诉讼再审制度作以简要介绍,并指出它的弊端所在,进而提出完善它的具体建议,为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完善提供一己之力量。  相似文献   

6.
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民事案件执行难的问题,有人为的原因,也有制度上的缺陷。在制度上,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有关执行能力证明的规定不尽完善,有必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执行能力的证明不是实务界所主张的举证责任分配问题,而是举证权利、义务的问题。举证权力、义务是一套完整的举证权利享有以及举证义务负担的制度。  相似文献   

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判人员严格执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规定》虽然对《民事诉讼法》关于回避事由的立法缺陷做了拾遗补缺的“解释”性规定,但其瑕疵仍然明显,需要进一步完善。完善民事诉讼回避事由的规定,应当注重立法技术,区分不同情况分别设定回避的原法性事由与继法性回避事由,并对它们赋予不同的效力。  相似文献   

8.
由于被告方在民事诉讼审前准备阶段往往从诉讼策略考虑,普遍选择在该阶段放弃答辩,无法实现争议焦点整理、围绕争议举证等任务,致使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阶段未能发挥应有的功能。此现象由我国民事诉讼法对于被告答辩性质定位及相关规定虚设造就。应正确认识审前答辩性质并作出相关规定,发挥制度价值。  相似文献   

9.
民事庭前准备程序是民事诉讼程序中的重要环节,享有独立的程序地位,而我国的民事诉讼法赇民事庭前准备程序规定的较为简单和笼统,使之功能和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对我国民事诉讼法庭前准备程序作深入的探讨,从理论上厘清庭前准备程序的价值,进一步完善庭前准备程序,实现司法的公正和效率。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90年代初由《民事诉讼法》规定民事抗诉制度以来,民事(经济)抗诉案件逐年增多,但出于《民事诉讼法》对民事抗诉制度的规定过于“粗糙”,不易操作,以致实践中出现了抗诉难、抗诉权和审判权时有冲突的现象。适逢人民检察院对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改革之际,笔者试通过分析我国民事抗诉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春 《嘉兴学院学报》2005,17(2):122-124
刑法、刑事诉讼法以及最高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可否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规定了被害人因犯罪人的行为而受到经济损失,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但因犯罪行为而受到精神损失的,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很显然,民法与刑法关于精神损害赔偿方面相互存在着矛盾,该文就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可否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司法实务中,涉电商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在确定地域管辖时存在争议,主要原因在于对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二十五条存在不同理解.从该条的历史演变可见该条主要针对的案件类型应当是因信息网络侵权导致侵权行为地和结果发生地难以确定的案件.但“信息网络侵权”一词含义过于泛化导致对该行为的认定存在分歧.同时,涉电商知识产权案件的特殊性在于...  相似文献   

13.
2012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所明确确立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规范侦查机关的取证行为、保障基本人权、实现司法公正、维护司法形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其在新《刑事诉讼法》中的确立在我国刑事诉讼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然而,新《刑事诉讼法》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法条本身及长久以来的司法传统和现实的司法环境使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要发挥出其应有的功效还任重道远。因此,进一步完善法律的相关规定,改变一些落后的司法传统,营造依法取证、主动排除非法证据的司法环境是使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应有功效得到最好发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对执行异议制度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制度更加严谨,对提高执行效率有很大的作用,但对当事人不服执行异议裁定时的救济程序规定的较为含糊,对非善意当事人恶意诉讼造成执行拖延亦缺乏制约和惩戒机制,容易造成实际操作时的误解和被非善意当事人利用。应寻求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均衡,构建不服执行异议裁定的救济制度,以体现公正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新破产法首次确立了职业化、市场化的管理人制度。新制度的引入实施具有重大的意义,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突出表现在管理人选任制度不完善、没有得到充分的监督、相应的民事责任不明确等三个方面。结合司法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新破产法只有建立和完善管理人选任的双轨制,建立和健全管理人的监督机制,并完善管理人民事责任的相关规定,才能真正发挥破产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处分原则作为我国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其干预性受到理论界的质疑。然而,纵观德、法大陆法系国家对处分原则的规定,其程序事项的干预性有加强之势。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修订之际,应借鉴德、法两国对程序事项的国家干预,而不是任由当事人随意支配。  相似文献   

17.
行政公益诉讼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益诉讼制度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监督行政行为。现行《行政诉讼法》没有就公益诉讼作专门规定。 应当借鉴有关国家的立法经验,尽快在我国行政审判领域内构建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8.
破产申请权的主体问题是破产程序法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我国现行法律对破产申请权的主体有相应地规定 ,但规定地并不完善。本文主要结合《企业破产法》、《民事诉讼法》、《公司法》对破产申请权主体的有关规定 ,具体分析了各类债权人的破产申请权相关问题 ,并对现行法律的有关规定加以阐述和评析。  相似文献   

19.
中美反倾销程序法比较分析--兼谈中国法之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倾销程序法是反倾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反倾销程序法规定地十分简略,而美国的反倾销程序法向以有力保护本国工业著称。通过对我国现行反倾销程序法与美国反倾销程序法规定的比较分析,指出我国反倾销程序法中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了修改与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对医患纠纷的法律适用问题,理论及司法实践中均存在争议,这既不利于化解日益尖锐的医患矛盾,也有碍于对医患双方利益的维护。在明确医患纠纷法律适用的前提条件、理论基础及关键的基础上,提出医患纠纷应适用《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民事法律规范调整;医患纠纷原则上应属于《消法》调整,但由于医疗服务的高风险性的特征,应予以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