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韬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72-74
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型与利益格局调整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与冲突不断凸显,群体性突发事件频繁发生。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代名词,在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置过程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地方政府领导干部作为处置突发事件的决策者和具体执行者,在多大程度上履行了职责,将直接关系到政府在民众中的形象和权威,关系到政府的合法性基础,也会影响到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财处置是对地方政府执政能力和公信力的严峻考验,也是地方政府形象塑造的最要分水岭,而在此过程中的舆论引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对突发事件捂而不说、公而不开,必然引起媒体对事件背后真相的集中追问,就会演变成媒体危机.进而成为公共危机。只有快速反应,第一时间公布真相,才能抢得舆论引导的先机。 相似文献
3.
杨宝强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165-167
论文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人群管理战术的先期准备工作和现场处置进行了初步的讨论和研究,试图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人群管理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战术行动方法。 相似文献
4.
卜永安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7(2):23-26
以JS市非法集资群体性突发事件为例进行研究发现,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原因有利益表达渠道不畅、公共政策有失公平、政府信息不透明导致谣言传播、片面追求经济绩效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化等。地方政府在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时应该根据事件的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形态特征进行全面评估和综合考量,建立地方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的保障机制,并注意规范政府应急管理与危机干预行为、提高公务员应急管理素质及提高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决策水平。 相似文献
5.
论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特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类型与特点,认为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是和谐校园建设的突出隐患。建设和谐校园必须要做好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对工作。 相似文献
6.
丁大胖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14-19
政府治理是通过认识和界定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确立政府治理理念,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和权利运行机制,不断寻求最有效的管理现代市场经济和驾驭市场机制的政府行政模式。我国现阶段的巨额债务与政府主导下的经济发展方式有关,政府的过度参与与民众监督的乏力造成了政府治理的不完善。文章首先分析了政府治理理论的西方起源,然后以此借鉴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成因并提出在改进我国政府治理的视角下改善债务规模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CAS分析——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凇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9(3):79-85
群体性突发事件是社会风险动态演化成为公共危机的触发事件,它是一定时期内社会复杂系统中多元利益主体互动、博弈的产物。本文以建构论危机观为指导,从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入手,试图在厘清多元利益主体间变动不居的关系基础上,植入群体性事件情境下的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即CAS)分析。 相似文献
8.
曹丽 《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11-13
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间的利益博弈长期存在,并影响中央政府利益的实现和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通过博弈模型的分析,发现必须依靠制度与法制来建立“中央为主导,地方为主体”的政府间新型利益关系,才能实现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利益博弈的相对均衡。 相似文献
9.
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具有很大的的危害性,对校园稳定的影响极大。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通常包括政治类案件、治安纠纷案等等,具有时空的不稳定性、目标的针对性、起因的合理性、类聚群体性等特点。应依据早介入原则、疏导原则、依法处置原则等进行处置。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部分,在当今我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实现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是必要的。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存在社会治理资源与政府资源无法有效整合、利益化趋势严重等问题。有必要以社会治理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升地方政府治理的民主性,实现地方政府治理的法制化,进而全面提升地方政府的公共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毕远佞 《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30-34
积极预防、妥善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是党委、政府执政能力的体现,是现阶段各级领导面临的重大课题。要正确认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性质,避免先入为主,随意定性。面对群体性突发事件,要掌握处置主动权,掌握现场控制权,掌握舆论引导权,做好善后工作。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最根本的在于工作重心前移,切实提高预防化解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协调和化解诱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矛盾和问题,把事件化解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进行,利益分配模式不断变更、社会各个阶层剧烈分化、人们价值观念多元复杂等一系列因素都使得社会矛盾凸显,群体性事件已经呈现突发性、过激性、策划性等特点,近年来群体性突发事件不断增多、对抗程度逐渐加大,已经成为国家和谐、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法律视角出发,旨在总结探讨出法律方面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殷德生 《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5):3-6
本深入研究了我国体制转轨中地方政府的介入对金融体制产生变异的机理及其效率。从制度和产权理论的角度分析了金融产权结构的改革与金融体制效率的改进,而在我国国有金融安排占垄断地位的情况下,只有地方政府才能够成为沟通上层结构(国家)的制度供给与下层结构(社会)的制度创新需求的中间环节,从而成为新金融产权结构的创造和保护。 相似文献
14.
15.
地方政府负债因其隐蔽性,已成为冲击地方财政与经济稳定性的重大隐患。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地方政府负债的构成和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6.
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及我国加入WTO的新的行政生态环境,服务型地方政府的建立已刻不容缓。中央与地方之间权限的清晰界定、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地方政府自身的角色转变和管理改革是服务型地方政府建立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举债不是一个简单、孤立的问题。从我国地方政府举债的历史可以窥见,地方政府举债与财政体制紧密相连,地方政府举债始于财政分权。从宏观层面,地方政府举债制度要与财政体制改革相结合,增强地方财政自主权。从微观层面,则要完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具体制度设计,防范风险。同时,地方债券的发行属于证券的发行,与资本市场密切相连,要满足资本市场的要求,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对地方政府来讲,约束和自主相结合是完善地方政府举债制度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财政职能的新定位,将财政职能由经济延伸至社会、政治等方面,中国的财政改革由以经济改革为中心逐渐演变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对完善财政改革和明确现代财政治理方向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涵义,这种改革定位的历史性突破也将引起财政改革逻辑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本文在对地方财政治理能力内涵进行科学界定的基础上,通过对建国以来地方财政治理体系构建与发展历程的梳理,分析了地方财政治理能力提升面临的主要困境,从树立地方财政善治理念、探索建设地方"大财政"发展格局、促进地方财政治理法治化、建立科学的地方财政治理评估体系等途径入手,提出提升地方政府财政治理能力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融资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债是现代分级分税财政体制下政府公债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和地方财政的重要财源,它有助于地方政府提高公共商品的供给效率,规范地方财政信用,降低地方政府的融资风险。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应适当修改《预算法》,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严格审批,严格管理,并制定相关法规对其进行限制和规范。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泽炯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5)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财权事权不对称、干部考核任用制度缺陷,行政管理体制缺陷和债务管理不完善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对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