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望企成农     
古往今来,人们都在一望子成龙”;而“望企成农”则是今日经济生活又一盼。享有盛誉的“三九”企业集团在经济效益与日俱增时,毅然推出“神农计划”.将发展农业作为支柱产业,通过多种方式投入开发农业的资金12亿元,收到了非凡的成效。在江西上饶地区京访,扑面而来的新鲜事是:17()户颇具实力的民营企业转向投资特种农业,有不少成了远近闻名的开发大户……在一些企业看来,农业是弱质产业,比较效益低,无利可图,这实际是针对传统农业而言的。随会拉甘的耕牛.市林件的谁讲.农业势必成为高利税产业、以色列的滴灌技术,产生了每公…  相似文献   

2.
由于从事“三高”农业的经济收益高,许多曾洗脚上田从事二、三产业的佛山市农民,近来又纷纷重披“农袍”,大搞“三高农业”。据有关部门统计,在从事“三高”农业的七万多个专业户中,有五成以上是弃工、弃商从农的。如南海西樵区的424个专业户中,约有七成是重披“农袍”的村民,他们一年  相似文献   

3.
贫困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不容忽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稳定与否直接制约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稳农兴农政策措施。然而,江西省赣州地区农业生产近年来却徘徊不前,成了一种“强驽之末势而难穿鲁缟”的局...  相似文献   

4.
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推进“以工促农、以工投农”是落实“两个趋向”重要论断的具体实践和重要抓手。通过工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带农、投农、办农,既可以把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个首要任务落到实处,又可以为工业经济发展寻找新的增长点,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工农互动,实现工农生产要素的相互渗透,把工业的理念传递给农民,在工农互动中培育新型农民。推进“以工促农、以工投农”,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业时代的到来,农业的巨大投资价值日益凸显;在抗通胀的推波助澜之下,各路资本掀起务“农”潮。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中,虽然面临着政策、自然、市场等方面的风险,但各路资本务“农”潮将持续,我国农业金融体系及投融资格局或将得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农业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弃农”行为,具体表现为产业的完全转型和非相关多元化经营显著。企业“弃农”行为的原因可以从其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外部环境主要指政府的宏观外部政策和行业特性,内部环境主要指农业行业上市公司之间的博弈和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因此,农业上市公司“弃农”行为的有效治理需要政府和企业双方协作,从政策层面、制度层面和经营管理层面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7.
2006年年初,江西省农业厅创新农业信息服务思路.转变信息服务方式方法。在全省推行“农业信息为农服务窗口”试点。“窗口”是一种自主创新的信息服务手段,针对信息服务一定要面向农村、贴近农民,一般设在乡镇集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及农资连锁经销户,最或农产品流通协会等人流量较多的场所中,配备电视、电脑、电话、打印机、书刊等现代化设备.实行市场化运作。目前,江西全省已开办15家“农业信息为农服务窗口”.安福县农业局是首批“农业信息为农服务窗口”试点之一.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各地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农业稳,则百业兴”。湖北乃中部崛起之战略重地.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农业作为各项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走出了一条“政策惠农、依法兴农、立法为农、执法护农”的新路子。[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 三 农 ” 问 题 已 成 为 政 府 和 社 会 普遍 关 注 的 热 点 之 一 , 随 着 我 国 加 入W T O ,“ 小 农 户 ”与“ 大 市 场 ”之 间 的 矛盾日 趋尖 锐 。由 于分 散的 农 户难 以成 为拥 有 强 大 市 场 竞 争 力 的 农 业 产 业 化 经营 主 体 ,因 此 ,进 一 步 培 育 壮 大 农 业 产业 化 经 营 主 体 就 成 为 应 对 W T O 挑战、解决“ 三 农”问题 的当 务 之急 。 在 农 业 产 业 化 经 营 中 实 行“ 农 户+龙 头 企 业 ”或“ 农 户 +农 村 合 作 经 济 组织”的 经 营 模 式 是 卓 有 成 效 的 。 由 于 龙头企 业 、…  相似文献   

10.
“农消对接”的出现,部分缓解了农产品产销矛盾,有效地保障了农产品安全,正日益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径.“农消对接”离不开农业科技服务的支撑作用,本文通过对沈阳市“农消对接”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优化沈阳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速“农消对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业生产和农业服务的广阔领域过去,农业服务工作局限在狭窄的框子里,只注重农业生产进行中的技术问题、管理问题,也收到一定成效。但产前的生产资料供应,产后的农副产品加工、运输、销售却往往由于处理不当、安排失误、供求失时而抵消了产中服务应有的效果,甚至造成损失,达不到为农业服务的目的。许多事实证明抓生产必须抓流通,农业服务应着眼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农业是一个广阔的领域。于光远同志提出过“十字形大农业”的观点,他把包括农、林、牧、渔在内的农业称之为“一字形大农业”,在“一字形大农业”之上加上“农业服务业”,在“一字形大农业”之下,加上“农产品加工业”,就成了“十字形大农业”。开展农业服务工作,建立农业服务体制就不要拘泥于传统的、狭隘的观点,而应该把眼光看开阔些,不仅看到农、林、牧、渔,还要看到与发展农业直接相联的、必  相似文献   

12.
“农盲”现象探析□廖巨农搞好农业,最终要依靠广大的农民,特别是具有较高文化,掌握一定科技知识的高素质的农民。当前,必须下力气解决部分农民素质低下,特别是“农盲”问题。所谓“农盲”,是指不懂农技,不通农事的农民。据调查,我国18~45岁的中青年农民中,...  相似文献   

13.
深入开展农业“三五”普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农———辽宁省农业厅厅长杨新华今年是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的第二年,也是开展“三五”普法,推进依法治农进入主要实施阶段的关键一年,农业普法面临的任务是以深入农村改革为动力,以维护农村政治和社会稳定为重...  相似文献   

14.
论文认为,兼业农的形成和发展,是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一种重要的人口经济现象。据此,作者在概述我国兼业农产生的经济背景、兼业农的特点和形态、兼业农的经济社会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兼业农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一)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机制,“总体机制”是在农业产业或农村社区对农业劳动力的“推力”,非农产业或城镇社区对农  相似文献   

15.
目前,对于“农超对接”的实施主体和扶持重点,关键在于对“农”和“超”的界定。我们认为,在当前发展阶段,“农”不宜直接对应农民、个体农户,而是要突出对接农业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超”不宜泛指超市,应是具有一定终端销售网络,具有较强物流整合能力,特别是拥有物流中心和配送能力的规模化连锁超市。此外,还需要关注直接对接生产和销售的超市供应商。这里所说的超市供应商直接对接生产,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认真贯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方针,走新型的三农发展道路,来提升农业含金量、附加值和产业结构,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的长效机制。重点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对“三农”给予更多的优惠,促进公共财政向农村覆盖。  相似文献   

17.
金永亮 《南方农村》2011,27(3):28-31
“农超对接”对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完善农业市场流通体系,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广州对“农超对接”进行探索,取得一定成效,形成了“农超对接”广州模式.但也面临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超市进场费较高等困难和问题.需要加大力度切实解决。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由于种种原因农业遭到贬低。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同时排挤农业,纷纷把农业转移到外国或外地去,把农业称之为“夕 阳产业”。这种论调的出现,混淆了视听,助长了一股”轻农”、“弃农”的歪风,对农业的基础作用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夕阳”论与当年的“马尔萨斯人口论”异曲同工,一样  相似文献   

19.
8月2日,江苏农业科普宣传工作会议在苏州市召开,这标志着2006年度全省农村“二刊”(《江苏农村经济》、《农家致富》,以下称“二刊”)宣传普及工作的全面展开。会议部署了2006年度全省农业科普宣传普及工作任务,并对2005年度农业科普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会上,盐城市农工办、苏州市农林局、东台市农工办、海安县农工办、宝应县农工办、如皋市农林局、太仓市农林局、启东市农林局分别作了经验介绍。省农林厅副厅长祝保平同志作了重要讲话,省农林厅助理巡视员程健、苏州市农林局许忠金副局长及省农林厅部分处室领导分别到会指导,全省农工办、农林(农业、林牧渔业、多管)局、院校的90多位市县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作为“农”字当头的农村寿险业.已经和农业、农村、农民休戚与共,唇齿相依。寿险业如何找准在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中的定位,充分把握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农村经济蓬勃发展的大好机遇,不断加快自身发展.更好地为“农”服务、为江苏实现“两个率先”服务,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