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QFD与组织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祖平 《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0,(8):18-20
随着企业环境的不断变化,传统的层级组织已不能适应需要。探讨了运用质量功能展开(QFD)技术来确定企业内部组织以及供应链结构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QFD、TRIZ和田口方法的集成化设计原理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品的设计质量决定了产品的固有质量。质量功能展开(QFD)是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建立顾客要求与设计要求间的联系,寻找和挖掘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创新问题解决理论(TRIZ)是一种专门研究创新和概念设计的理论,可通过普遍性工具获得领域解。田口方法可将设计概念转化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设计参数。文章对这三种设计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讨论了它们的集成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前的机械产品创新设计较以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而TRIZ的引入为机械产品创新设计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5.
6.
本文将质量功能展开应用于高校专业课程设置中,提出对课程设置质量评估的量化方法,用以客观地评价现有课程设置。并为课程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8.
游逸 《企业管理(北京)》2024,(2):98-101
<正>通过特性转移,将TRIZ理论扩展到管理领域。产品开发项目管理常见冲突产品开发项目面对的挑战和问题通常包括需求、成本、进度、质量等,这几方面往往相互牵制、相互冲突,解决或改善了某一方面可能恶化其他方面。本文认为,项目管理需要重点关注七方面,如图1所示,下面以范围、周期、成本、质量和风险五方面为例,描述其内容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
10.
供能系统是叉车的重要工艺参数和选择叉车的指标,也是叉车设计制造中重要的技术冲突。通过TRIZ理论的冲突解决原理,进行内燃叉车优化设计的创新,并与目前使用或研究的先进技术相佐证,说明TRIZ理论在内燃叉车优化设计应用中的有效性,同时为之后的创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服务设计与质量功能展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品质的服务要靠设计和管理,但服务的无形性、不可分割性、易变性和易逝性都说明服务设计比产品设计更为复杂。质量功能展开(QFD)也可以作为一种系统化的服务设计工具,坚持规范化的QFD循环就可能取得良好的服务绩效。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企业物流业务流程重组的必要性、重要性的分析,以物流业务流程重组的原则界定为切入点,运用TRIZ理论的"冲突矩阵"工具,分析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业务流程重组过程的重要作用;从分析RFID技术的核心价值入手,借助探讨性应用案例,对RFID技术在汽车企业备件物流及其供应链管理领域中应用的科学工作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运用TRIZ理论工具来实现RFID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某2×300MW机组火力发电厂循环水泵房为例,介绍了循环水泵房结构出水管抗推部分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分销渠道的质量或绩效对生产商和经销商都非常重要,它是渠道中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渠道质量反映了渠道管理和资源配置的效率。利用质量功能展开工具对分销渠道进行分析、检查,为提升渠道效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装备制造企业产品为研究对象,运用质量屋建立装备制造企业产品在设计阶段的质量屋结构,为装备制造企业设计阶段成本控制提供了一种优化方法。实例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指导制造企业进行设计阶段的产品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全面分析建筑结构设计的需求与发展现状的前提下,概述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总结,对涉及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技巧,譬如双层钢筋水泥的混凝土结构应用、公共空间的组合设计、无梁楼盖的结构特点、基础施工的地基处理等等,形成全方位的建筑结构设计的应用模式,解决设计应用中的重点、难点等实际问题。通过对建筑工程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处理,可以更好的实现建筑结构设计的整体优化,从而达到经济、科学及合理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顾客价值屋模型:一种分析顾客价值要素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客价值对于产生顾客满意、顾客忠诚,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Woodruff提出顾客价值确定(CVD)模型用于对顾客价值进行探察和分析。本文通过借鉴质量功能展开中的质量屋的构建思想,提出了一种顾客价值屋模型,用于对CVD模型中的现有的顾客价值分析方法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9.
产品的设计目标对产品价值的提高及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用户则是产品价值的直接判断者和推动产品市场的主要因素。因此,产品的设计目标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体现用户需求。本文运用QFD(主要是品质屋)设定设计要求,从而建立了企业、设计者、产品及用户之间的密切联系,并通过分析用户需求制定了产品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