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或者正在进入老年社会,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都产生着重要影响。对于中国来说尤为如此,中国经济腾飞赖以依存的重要因素之一的人口红利在老龄化的进程中面临着重大危机,以往研究者关于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研究可以给我们以启发,我们需要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从长远角度来处理好劳动力参与率问题,从而正确应对老龄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劳动生产率、劳动参与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劳动生产率、劳动参与率作为反映劳动力质和量的指标,是影响现代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因素,其变化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文章运用现代定量分析方法,分别从全局和分地区的角度实证研究劳动生产率、劳动参与率影响经济增长的程度和方向,结果表明,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远高于劳动参与率,提高劳动力质量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新疆和全国劳动参与率的比较分析,得出新疆地区的劳动参与率明显低于全国水平,并对此产生的原因作了简要分析。除了各种宏观经济因素外,与新疆地区推行特殊的少数民族生育政策而带来的高幼儿扶养比和该地区传统的小富则安缺乏竞争意识的思想观念也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4.
利用19个国家1978—2012年间的面板数据,分别采用长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估计,发现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失业率、大学毛入学率和人均GDP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非常显著,从而证实“后弯的”劳动供给曲线理论  相似文献   

5.
劳动参与率理论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劳动参与率反映了一个地区劳动力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程度,同时也反映经济的活跃程度和发展状况.什么决定劳动参与率?经济学者们从个人或家庭等角度出发,先后提出各种理论予以解释,包括工资(率)变动、家庭时间分配、减税政策、理性预期等.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力也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CHIP2013和CHIP2018新数据,利用模糊断点回归方法研究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农保)对农村老年居民的劳动参与率和劳动时间的影响。文章不同于以往研究仅关注新农保对农业劳动参与率或劳动时间的影响,而是全面考察了其对总的劳动参与率和不同类型劳动参与率以及劳动时间的影响,特别是关注了以往研究未曾分析的长期影响。文章发现,在当前新农保养老金水平仍较低的情境下,领取养老金仅是使得农村老年人在不同类型劳动间转换工作,而几乎不影响总劳动参与率,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具有异质性。农业劳动的参与率以及劳动时间的短期变化不显著,长期才显著。农业劳动参与率和劳动时间的下降源于土地经营面积的减少。社会养老对家庭养老由挤出变为挤入。领取养老金对老年人的健康保健支出、家庭储蓄以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统计上并不显著。应通过准确定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改革退休年龄政策来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2000年以来已经迈入老龄阶段,不断深化的老龄化趋势必将在未来给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关注人口老龄化对于中国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并从平均消费倾向和国民收入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劳动合同法》对中国劳动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法》已于2008年1月1日实施。该法是继《劳动法》颁布以来我国最重要的劳动法律,从该法实施的一年来看,它不仅关系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切身利益,而且对我国劳动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劳动力参与率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转型时期中国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针对经济转型时期中国劳动力参与率问题的现状、特点、产生原因及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今后应努力采取各种措施,适当降低劳动力参与率,同时统筹考虑失业、社会保障等各种问题,以求更有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采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以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7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隔代照料对有0~6岁儿童随迁家庭中流动育龄女性劳动参与率和劳动参与时间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隔代照料对长江经济带流动育龄女性劳动参与率、劳动参与时间均有正向显著影响,且结果稳健。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得出,隔代照料对30~39岁流动育龄女性劳动参与率的正向影响最大,而对所有年龄组女性的劳动参与时间影响并不显著;相比受过大学教育的流动育龄女性劳动参与率,隔代照料对未受过大学教育的正向影响更小,且对其劳动参与时间的正向作用最明显;隔代照料对长江经济带不同城市群的流动育龄女性劳动参与时间均无显著影响,而对成渝城市群流动育龄女性劳动参与率的促进作用最大。该研究结论对构建适宜的儿童照料体系,破解流动育龄女性劳动参与家庭平衡的困境、改善流动育龄女性劳动参与的途径与方式,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对劳动参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浙江和甘肃两省的预调查数据,分析了两省45岁及以上人群的健康状况对其劳动参与的影响。考虑到健康和劳动参与的联立性以及健康状况的内生性问题,建立了健康和劳动参与的联立方程,使用二阶段估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健康状况对45岁以上中老年人的劳动参与有显著的正影响;劳动参与不仅无损于健康状况,反而有利于健康,说明存在理由内生性。因此,在老龄化压力日益增大的当今社会,要保持劳动力市场中有足够的老年劳动力供给,加强健康保健服务、加大对卫生部门的投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人口老龄化趋势在加剧,给经济发展带来不良影响。老龄化使储蓄率降低,也使劳动力供给短缺。运用安徽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和安徽省统计年鉴资料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这一经济学分析。经济是基础,加速安徽省国民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投资与储蓄比例,增强经济增长实力,能够将人口老龄化的负面影响降低至最低点。  相似文献   

13.
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情况下,老年社会保险中不论采取现收现付制还是基金积累制,都不能减轻下一代人的经济负担。从经济方面看,人口老龄化的过程是一个老年人与在职人员(包括被抚养人员)之间分割居民消费品比例的过程。只有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使在职一代和退休人员的经济利益得到保证,否则,必然有一代人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害。为了保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基金积累制下积累的老年社会保险基金,要投资于人力资本、投资于劳动手段的生产部门、投资于老年消费品的生产部门。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人口劳动力参与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1978~2001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在中国,性别因素和工资水平对劳动力参与率水平的影响作用并不显著;经济增长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与劳动力参与率水平正相关,而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失业率的上升却是引起劳动力参与率水平不断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不同步、未富先老;老龄人口分布不均等特点。由此带来的经济和社会道德等方面的问题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把握好“人口红利”黄金期,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合理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是缓解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利影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人口老龄化和人力资本水平提升是人力资源发展的两大趋势。人口老龄化会减少劳动力的有效供给,进而抑制经济增长;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则会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并可通过增加劳动力的有效供给来“对冲”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抑制效应。采用2000—2017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系统GMM模型的分析表明:人口老龄化不利于就业增长,对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具有抑制作用;而人力资本水平提升有利于就业增长,对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可以弱化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产生“对冲效应”;从区域异质性来看,该“对冲效应”在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的地区较强,表现为中部地区最强,西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不显著。在人口老龄化程度趋于加深的背景下,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人力资本水平的持续提升来优化和提高劳动力供给结构和质量,进而弱化和抵消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前景和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基本国情,中国老龄化具有老年人数多、老龄化速度快、未富先老、地区和城乡之间差异大等特点,中国的老龄政策要把健康老龄化作为优先考虑的内容.老龄政策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要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和家庭支持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劳务派遣这一新的用工形式,为企业的灵活用工带来了便捷,同时降低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及管理费用,减少了企业的劳动纠纷,因而备受企业的青睐,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这一新的用工形式在运行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不规范的情况,如企业滥用劳务派遣,劳务派遣员工待遇低下,劳务派遣工没有归属感,劳务派遣机构自身鱼龙混杂等,这给用工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了隐患。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对促进用工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即从劳务派遣机构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方面入手,提出改进的建议及对策,并对实施路径进行分析,希望能达到促进我国劳务派遣市场的健康规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