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制度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兴文 《乡镇经济》2008,24(7):55-58
目前,在整个环境污染源中,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三大环境污染之一。防治制度机制的严重缺失是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体制根源。美国等发达国家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制度机制和实践经验及做法值得我国大力借鉴。创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制度机制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2.
基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设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面源污染是导致目前小流域水环境质量恶化的重要原因。文章从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和污染途径出发.提出农业面源污染应以末端治理为主向从源头上控制为主的综合治理的转变,重点探讨了采取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综合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大连市为例,调查分析农业面源污染情况。结果发现,大连市农村地区年生活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入河量分别为233.9万m3和46 807 t;使用的化肥以复合肥和氮肥为主,年使用量分别为192 448.0 t和191 443.0 t,农药年使用量为53 764.0 t;农村畜禽养殖污染负荷严重,远超过农村生活污水和固体废弃物;水土流失导致的污染物入河量共计1 721.8 t,水土流失产生的污染物相比其他面源污染较少。  相似文献   

4.
以位于洞庭湖西部沅江支流流域的南方某乡镇面源污染治理情况为研究对象,本文在项目区推行\"猪—沼—稻(菜、果、茶)\"生态种养模式,通过农田面源污染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居民生活污水治理、地表径流污水的再利用、水产养殖污染减排及治污湿地植物饲料化六种方式开展面源污染治理,推广应用污水高效生态治理技术,摸索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的...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壤面源的化学污染是造成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文章通过调查分析农村土壤面源化学污染的现状,研究防治对策,认为建设"净土"、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同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村土壤面源的化学污染是造成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文章通过调查分析农村土壤面源化学污染的现状,研究防治对策,认为建设"净土"、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同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国外开发的非点源污染模型软件对输入资料要求很高.国内由于缺乏系列数据资料,不能照搬国外的模型预测面源污染的负荷.本研究对非点源污染年负荷量估算时采用水文分析平均浓度法计算杭州市青山水库入库支流的污染物负荷;并且运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和可浸出污染物负荷估算公式,对库区的土壤流失面源污染负荷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南苕溪、横溪、灵溪、双林溪面源污染严重;锦溪除了面源污染外,点源污染,即工业污染负荷占比较大.  相似文献   

8.
万州区降水对农业面源污染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分析1955—2011年共计57年的降水变化情况,发现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通过每年降水时间结合施用化肥、农药的状况预测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对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影响。通过降水变化趋势的研究可以为万州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困境摆脱与绿色转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书秦  沈贵银 《改革》2013,(5):79-87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从制度的四个层面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进行剖析:传统的环境友好农耕文化在短短几十年内被化学技术的迅速扩散所破坏;土地制度、农业发展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破坏环境的非预期效果;小规模经营、种养分离使环境友好技术和行为的成本较高;市场因素和农户认知造成了化学物品的过度使用。为了适应来自农业自身和外部的绿色转型要求,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应当在技术扩散、政策调整、机构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0.
周希  胡光伟 《科技和产业》2022,22(7):321-325
探究岳阳市农业面源污染情况,对岳阳市土地利用、畜禽养殖及农村生活污染的总氮、总磷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测算分析,为岳阳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以岳阳市2011—2019年农业面源数据为基础,运用输出系数模型法,计算岳阳市土地利用、畜禽养殖及农村生活污染的总氮、总磷污染物负荷量,分析农业面源氮、磷污染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0—2019年,岳阳市总氮、总磷污染物负荷量呈现“减少-增加-减少”趋势,但总氮负荷量始终大于总磷负荷量;主要污染源为畜禽养殖,水田污染与农村生活污染次之,旱地与林业排放污染最少,但水田的污染逐年增加。基于此,针对岳阳市农业面源污染提出相关对策,包括采取科学种植与化肥农药减量,发展绿色农业,优化养殖业结构与模式,建立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治理体系,以促进岳阳市农业生态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红  韩哲英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1):99-103
农村面源污染的污染源分散,污染过程复杂,危害后果广泛,治理难度大。所以,它的治理始终是各级政府最为关注的问题。在政府分权改革进程中,地方政府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自然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多集中研究地方政府如何治理本地区的农村环境问题,对于各级地方政府联合治理污染的研究多集中在流域污染的治理。从地方政府综合效用视角分析地方政府联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的研究还鲜有所见。通过地方政府在治理农村面源污染的行为特征分析,运用博弈论方法导出农村面源污染的有效治理必须是各级地方政府联动,准确确定地方政府联动治理的范围,达成联动治理的集体决定,建立维持机制。  相似文献   

12.
程宇航 《老区建设》2012,(23):47-49
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危害人类生存的大敌,农业面源污染便是其中一敌.所谓"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沉积物、农药、废料、致病菌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对水层、湖泊、河岸、滨岸、大气等生态系统的污染.与"点源污染"相比,面源污染的时空范围更广,不确定性更大,成分、过程更复杂,更难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无序的排放特征,在国际上一直是个棘手的难题. 农业面源污染威胁全球 在当今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中,面源污染已经十分严重.追根寻源,非科学的经管理念和落后的生产方式是造成农业环境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比如剧毒农药的使用、过量化肥的施撒、不可降解农膜弃于田间、露天焚烧秸秆、大型养殖场禽畜粪便不做无害化处理随意堆放等,都会造成面源污染.这些污染源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尤其对水环境的污染最甚.在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同样十分严重,据统计,农业面源污染已经占到河流和湖泊富营养问题的60% ~ 80%.  相似文献   

13.
发展有机农业遏制农业面源污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述了农业面源污染的含义,分析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戍因和表现,认为有机农业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据此提出利用发展有机农业的方法遏制农业面源污染的环境经济对策框架。  相似文献   

14.
资源与环境,是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受关注的两大主体.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研究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迁移轨迹,探讨其影响因素,对于推动流域面源污染防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分析了2013—2022年湖南省沅江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的面板数据,探究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2013—2022年湖南省沅江流域内总氮、总磷污染物负荷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在空间上呈现“东多西少”的格局;污染负荷强度呈递减趋势,空间上表现由东北-西南一线向两边递减的格局;污染负荷强度重心迁移轨迹总体呈V形并向东迁移。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乡村振兴的角度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和治理困境的形势。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过快,导致了农业污染加速的现象,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当下刻不容缓的事情。文章从农业面污染源、污染途径、污染现状出发,探讨关于建立制定农业面源污染整治理机制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18.
为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本文以移动式气浮设备为核心,结合高效水质底质改良剂和高效氨氮去除剂,分别对农田沟渠积水、水产养殖池塘污水和纳污坑塘积水进行治理.研究结果表明,本工艺对农田沟渠积水的COD、NH3-N、TP、SS去除率分别为74.3%、80.7%、90.7%、82.2%;对水产养殖池塘污水的COD、NH3-N、T...  相似文献   

19.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协同推进农业生产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是黄河流域发展农业必须要面对的现实.基于\"通过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来推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这一思路,选取黄河流域61个地级行政区作为研究单元,分别从嵌套和耦合的视角出发,运用DEA-SBM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之间存在良好的耦合协调关系,可以通过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来有效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相似文献   

20.
唐烁;李艳 《改革》2025,(2):147-158
农业面源污染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使得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难以快速、完全解决,需要相关利益主体共同参与治理。区块链作为新兴互联网技术为农业面源污染多中心协同治理提供了技术保障。区块链嵌入农业面源污染多中心协同治理对于提高信息收集和传递能力、提升多中心协同治理效能、实现可持续治理具有重要作用。在明确区块链技术优势的同时也要看到,区块链嵌入农业面源污染多中心协同治理也会存在区块链落地的高成本投入、新的环境风险、主体认知不足和形成区块链伪链等问题。为此,应加强区块链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区块链技术风险管理、加大宣传与政策激励以提升主体认知水平、强化监管以实现区块链“去伪存真”,从而提高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