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在进程中必然需要产业支撑。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着深刻的变革,城镇化成为了当前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我国城镇化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在发展中暴露出来许多问题,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城镇发展的显著差异,城镇化归根到底就是经济发展,产业是地区发展的支柱,产业模式也决定了经济形式,文章以民族地区城镇化为背景,以黎平县产业为视角,分析产业对于城镇化的作用,探析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就是农村城镇化,它是转移少数民族地区剩余劳动力的根本途径。城镇化可以提高农业产业化以及现代化的进程,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动力。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城镇化能够有效的实现脱贫问题,进入生活发展新阶段。本文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下称黔东南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城镇化建设对于加快黔东南地区经济社会建设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虽然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热点与焦点,但鲜有学者研究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化。文章论述了边境少数民族城镇化的重要性,并以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为例,论述了其城镇化的优势条件,并提出农业现代化、发展旅游业、扩大对外经济和明确政府责任等四条对策建议。同时还要注意避免富区不富民、警惕旅游业对民族文化的负面影响和进行爱国教育活动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城市群作为我国当前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单元,细化研究尺度对因地制宜制定和实施区域协同发展规划具有更科学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对新型城镇化内涵的理解,从城镇建设水平、城镇化推进效率、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维度构建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基于熵值法,从县域尺度对武汉城市圈城镇化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第一,武汉城市圈城镇化质量整体偏低,各维度发展不平衡;第二,城镇化质量表现出武汉市"一城独大"的特征,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区域差距大;第三,城镇化率与城镇化质量表现出较好的同步性,但半数以上的县域城市处于"低城镇化率-低城镇化质量"阶段,同步性高但发展水平低是现阶段武汉城市圈城镇化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鄂温克是北方典型的少数民族,具有分布广、人口少特点,在城镇化进程中出现民族文化淡化、潜移,向城市文化演变的影响.构建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氛围环境的小城镇、农村文化社区、民族聚居地新社区等模式,是城镇化过程中,保持民族文化薪火相传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旅游城镇化是处于发展困境中但旅游资源丰富地区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实现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和较优选择。通过对国内外旅游城镇化过程中旅游业推进城镇化发展相关文献的整理、归纳,就旅游城镇化的概念、模式、影响及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着重总结了旅游城镇化动力机制的内涵、动力因素、研究方法等,提出旅游业驱动城镇化研究的特点和不足,并展望今后研究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7.
张亚东  春拉 《北方经济》2014,(11):30-31
正近日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城镇化建设,要大力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这两大要求分别着眼于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保护问题,但在实践中,两者之间的矛盾张力异常巨大。相关专家指出,尽管民族地区城镇化水平相对不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快速、大范围加以推进。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需制订周全的文化保护措施。民族地区城镇化水平普遍不高,推进呼声很高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是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反映和重要标志。自改革开放以来,南疆的城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2011年的城镇化率为百分之49.78,但是由于南疆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以及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南疆的城镇化发展跟北疆与东疆相比,差距还比较大,促进南疆地区城镇化展,成为解决新疆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新疆南部少数民族聚居的三个地区,作为典型的欠发达地区,在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之间所起到的相互作用,新疆的城市化水平和产业结构,将直接影响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和谐、稳定,因此必须要探索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韦璐 《魅力中国》2009,(21):195-196
我国小城镇的城镇化发展是在特定经济环境下进行的,各地人口、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造成了地区城镇化模式选择的多样性。本文从发展动力的角度分析,我国按照不同的区域实践而出现以地域命名的模式—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三角模式。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欧关日韩拉美等地区的城镇化建设历程,总结了这些地区城镇化经验和教训.主要经验包括注重规划的引领作用、农业基础作用和产业支撑作用以及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主要教训包括大城市人口过渡集中引发的城市病现象,以及缺乏产业支撑的城镇化动力不足等.给出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加强农业在城镇化过程中的基础作用,通过村镇更新和土地复垦模式推动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等.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城镇化质量测评指标体系对其进行测度,并基于改进后的象限图分类识别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份2005—2014年的城镇化质量与水平协调发展关系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均呈逐渐增长趋势;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以城镇化质量滞后型为主;随着时间的变化,大部分省份的城镇化质量与水平的偏离程度均有所降低;我国城镇化发展存在较为明显的东部和中西部空间分异,东部地区城镇化质量滞后于城镇化水平,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质量与水平基本协调发展。基于此,未来应转变城镇化发展思路,实现从"量"到"质"的观念转变,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努力提升我国城镇化质量,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城镇化建设,促进我国城镇化质量与水平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与周边国家民族文化共生发展的传统模式主要包括:地缘共生模式、血缘共生模式、信仰共生模式等,地缘共生模式是以地缘为场域的文化共生模式;血缘共生模式是以民族亲缘关系为纽带的共生模式;信仰共生是以多民族的共同信仰为精神纽带的文化共生模式,这三种模式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起到不同的作用,新时期,透视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与周边国家民族文化之间的共生发展模式,在这个基础上,总结经验,对今后促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与周边国家民族之间的关系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文明度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走向文明和社会进步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加快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而且有利于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城镇化在促进民族文化融合、推动民族经济发展、维护社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西部地区城镇化的总体状况和空间格局现状出发,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十一五"以来西部地区城镇化的进展及其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西部地区城镇化空间格局优化的具体思路:以城市群的增长极培育为突破,以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发展轴线、延伸轴线、沿边发展环线等形成的网状空间结构为骨架,以国家级、区域级两级增长极为节点,以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边境地区、工业转型区、资源富集区6种类型区为填充,融合点线面要素形态、极核轴带类型区,共同组成复合型、网络型空间结构体系支撑的城镇化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5.
在民族地区城镇化过程中,除了工矿业开发等兴起的城镇外,一般城镇都受到传统产业结构状况的影响,特别是受到资金、技术、劳动者素质、市场等方面的约束,培育能够全面支撑新型城镇持续发展的地方产业困难重重。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旅游业在民族地区较易开拓,门槛相对较低,群众参与度高,有利于民族地区自然环境资源和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特别是文化旅游常常成为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内生产业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也是连接新型城镇化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桥梁,还具有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广泛的社会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品质的提升关系到民族地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也关系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的实施和推进,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以及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临夏州新型城镇化的实践,为民族地区贫困县新型城镇化推进模式创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临夏州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临夏州确立了“高举一面旗帜,紧盯一个目标,围绕一个统揽,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加快建设三大基地、三个经济带、两个示范区,努力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稳定、生态优美的幸福美好新临夏”的总体发展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州呈现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7.
王雅红 《中国西部》2011,(15):122-122
西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土地面积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34.5%。2000年,新疆、宁夏、青海、甘肃4省区内的少数民族人口已经达到了1728.2万,占西北总人口的32.1%。为此,研究西北民族地区的城市发展模式,探索适合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市发展道路,研究民族地区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调适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部城镇化发展条件较差且制度体系尚未健全,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中国东、西部地区城镇化"推-阻"机制差异,提出了以创新作为"动力引擎"的中国西部城镇化模式构建:引擎驱动——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教育创新;主动力推进——依托城市和乡村发展的产业;从动力引导——政府调控,资金推动,项目带动。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传统城镇化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也是不可持续的,2014年《我国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对于解决传统城镇化推进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经济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的城镇化在经济的带动和相关政策的推动下,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从 "十一五"的高速发展,进入了目前的中速发展阶段,城镇化取得了显著成效,2014城镇化率达到59.5%,比2005年提高了12.3个百分点,比全国高出6.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信仰、文化、语言、习俗上有很大差别。由于历史的原因,边远地区多为少数民族集中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多数仍处在欠发达状态。在边远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不应追求某一方面的最大发展,而要考虑社会环境的脆弱性,在各种目标之间保持某种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