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在小城镇建设发展过程中,牢固树立"镇当城建"理念,坚持"三集中、三靠近"原则,紧紧抓住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历史机遇,以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为目标,以集约利用土地为前提,  相似文献   

2.
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的过程中,既要积极引导,使条件成熟的地区通过集中居住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更要尊重农民的意愿,保障农民的权益,使农民集中居住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相协调,与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相衔接[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汪永臻 《发展》2014,(7):86-88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已成为我国农村改造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城镇化进程中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出现了诸多不协调的现象。本文以兰州新区五墩子村为例,对城镇化进程中近郊区农民集中居住现状、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五墩子村农民集中居住驱动机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农村城镇化是农业人口向城镇地域集中和农村地域转化为城镇地域的过程,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关键在于搞好小城镇建设,而搞好小城镇建设又势必无法回避城镇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果我们对城镇化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就会与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相背离,进而直接影响到当地城市化、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在新形势下如何兼顾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选择一条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实现城镇经济、环境与资源协调发展的城镇建设之路,对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宜居城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解决好进城农民工问题,建设好新区新城,都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但是,在短期内,要把所有农民集中到大中城市,这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只有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着力推动大中城市优质资源向中小城镇乃至中心村延伸,鼓励农民向中小城镇集聚,多数农民就地创业安居,采取农村"就地城镇化"途径,这才是适合国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要实现就地城镇化,还需要有产业依托,有了产业才有就业,"乐业"才能"安居"。肖金成告诉《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6.
张天 《改革与开放》2014,(23):40-41
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高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但长期以来,在城镇化和小城镇建设中,一些地区对生态环境问题重视不够.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利有弊,利在通过合理开发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科学规划防治污染等,弊在引发生态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严重、居民生活环境恶化等问题.这就要求我国在城镇化过程中,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协调好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7.
冯贞柏  宫松 《乡镇经济》2000,25(1):46-47
城镇化建设是农村发展大战略问题 ,然而小城镇发展又离不开市场建设 ,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本文试图对小城镇市场建设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作理论上的探讨和实践上的总结  相似文献   

8.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战略和历史性任务,是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一大热点.本文从产业支撑的角度,阐述了产业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并结合湖南省当前新型城镇化的现状,为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化、地州县域特色城镇化、小城镇农村社区城镇化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思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9.
文章概述了陕西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影响小城镇发展的限制因素,提出陕西小城镇建设的着力点:制定小城镇发展规划,实现科学发展;推进创新发展,聚集城镇发展要素;培育城镇特色产业体系,蓄积城镇发展动力;创新城镇管理模式,提升城镇管理能力,推进陕西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文章概述了陕西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影响小城镇发展的限制因素,提出陕西小城镇建设的着力点:制定小城镇发展规划,实现科学发展;推进创新发展,聚集城镇发展要素;培育城镇特色产业体系,蓄积城镇发展动力;创新城镇管理模式,提升城镇管理能力,推进陕西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加快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文章就政府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应如何加强管理,改革有关制度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我国城镇化建设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三明市为例,分析了城镇化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建议:树立新型城镇化的意识;加快推进农民“市民”化;加快小城镇建设进程;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城镇作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中面临着资源、环境、资金的等条件的约束.本文在探讨小城镇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应用线形规划模型提出了小城镇适度规模的确定方法,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大力推动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可观的成就。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如何保护农民权益成为影响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从农民权益的内涵出发,针对城镇化建设中农民权益的受损问题,着重分析了农民权益受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从户籍制度、公共服务、民主建设、法律保障等方面来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农民集中居住区是我国发达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催生的新型居民社区形态,既不同于传统的农村社区,又不同于现有的城镇居民社区。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建设需要加强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该文就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中的规划选址、社区规模、建设标准、配套设施、管理体制、配套服务、居民身份转换、社区经济和就业等十个方面的存在问题和破解之道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的“三区”联动机制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津作为老工业城市,在城镇化建设方面始终进行着卓有成效的探索,以示范小城镇建设为龙头,推动农村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园区统筹联动发展,是天津市委、市政府在农村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壮大区县经济实力、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对于加快天津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发展小城镇,是促进农业现代化,转移农村劳动力,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优化城乡经济结构,推动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必须进一步科学编制小城镇建设规划,选准、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小城镇经济,多元投资,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小城镇加快发展,以推动小城镇与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陈洪 《魅力中国》2013,(22):55-56
城镇化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历史性潮流。它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表现为人口向城市的集中以及城市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而新型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以全面提升为城镇化质量和水平为根本目的,以人为核心,以集约、智能、绿色、低碳为基本特征。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过去的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建美丽、幸福、宜居、和谐的新型的高品质城镇。要实现上述四个要素,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抓规划、产业、民生、文化四个着力点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赵晓 《宁波经济》2014,(5):34-34
如何使进城务工农民顺利转化为市民,推进"人"的城镇化,一直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话题。当下,一种主张很有市场:让农民"带地进城"。根据这种主张,农民落户小城镇,既可在城里买房、工作、生活,又享有留在农村的土地及各种收益。这被概括为"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增人不增股,减人不减股"。如此,农民乐意进城,人口红利持续释放。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欧关日韩拉美等地区的城镇化建设历程,总结了这些地区城镇化经验和教训.主要经验包括注重规划的引领作用、农业基础作用和产业支撑作用以及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主要教训包括大城市人口过渡集中引发的城市病现象,以及缺乏产业支撑的城镇化动力不足等.给出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加强农业在城镇化过程中的基础作用,通过村镇更新和土地复垦模式推动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