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下的社会习惯把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统称为“富二代”.随着“富二代”中有些纨绔者被媒体频频曝光,“富二代”这个词也基本蜕变成了纨绔子弟的代名词.这个负面的特定标签让很多人在羡慕和嫉妒,也让一些“富二代”为之憋屈,李振潭便是这些憋屈者中的一位.当他从那辆白色的凯迪拉克坐驾走下,向我们恭敬致意时,我发现,这是一个既阳光又洒脱的年轻人,长得高大、帅气,好像是某部都市剧里的明星.很意外,这位明星似的年轻人竟然就是我这次的采访的对象——黛安娜饮水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李振潭先生.  相似文献   

2.
互动     
《浙商》2009,(20):24-24
中小房企哪里拿地有了参考——浙江海地投资置业郁艮公司董事长 虞斌 我们公司是一家中小型房地企业。我很仔细地看了《浙商》9月下半月刊的“总编手记”《民企房产的无奈》和特别策划《中小房企内地突围》,真是说到了我的心头上,也给了我不少借鉴和恩考。今年不断出现“地王”,而像我们这样的中小企业该去哪里拿地?我看到这期杂志刊登的《浙商房产投资最具潜力城市榜》中,海口也上了榜。  相似文献   

3.
潘文富 《商界》2005,(10):84-85
留在企业,他们是老板们的得力干将;另立门户,他们是老板们的竞争死敌。“二老板”,一个让老板们既重用又提防的群体。  相似文献   

4.
《浙商》2010,(6):20-21
我看了《浙商》杂志一月下特别策划“轨道上的中国”之后很有启发。铁路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意义毋庸赘述。我们就是专为铁路、煤炭和电力行业提供厢式变电的企业,在这个方面我们也挖掘出了很多商机——这也让我们在短短一百天内就实现了创业板上市,正式驶入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5.
财富榜样榜     
《三联竞争力》2009,(7):6-6
看了贵刊的《财富榜样榜》我深受感动。比如说陈光标,我由衷地称赞他是好样的,他不光捐献了资金,最重要的是他给我们现在的企业家树立了个榜样。他很现实也很实在,没有功利心,说话做事都很耿直。我钦佩这样的人,他是个君子。作为四川人我感谢他为我们灾区所做的事,谢谢。  相似文献   

6.
高静 《光彩》2011,(12):10-12
创业精神的传承最重要主持人:"创二代"肯定跟"富二代"有很大区别,如何给"创二代"一个准确的定义?茅理翔:"富二代"本身是一个中性词,是改革开放新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含着金钥匙出生,糖水里泡大。他们中有个别人飙车、赌博、吃喝玩乐、不务正业,造成了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印象,富二代成了"坏二代"、"败二代"。即使非常优秀的,也感到自己灰溜溜的。1990年,我把企业交给女儿、儿子后,就把自己晚年的精力花在培养其他企业的二代身上。我两个孩子的压力非常大,我说你们首先要改变  相似文献   

7.
顾意 《中国海关》2004,(7):64-64
有段时间我一直在网上跟一个电影学院的退休教授学习电影入门知识。老头八十多岁,脾气火爆,从来不看国产电影,而且把好莱坞电影叫做“好莱坞电影儿”,教案涉及的电影范例到《巴顿将军》止。由此可见他是古典学院派的。有次老人家深夜打车的时候和司机闲聊,那位司机大哥竞幽幽地说:“我最喜欢的电影是《公民凯恩》,经常下了班一个人关屋里看。”感动得他回来后一直向我们念叨——看看人家看看人家,情状很像遇到了做好事  相似文献   

8.
朱志砺 《大经贸》2011,(11):14-14
一是每一个"大人物"都是需要对一些其他人负责任的,这样,你才会拥有自己的社会、社区或江湖基础。以前,一位正走在接班路上的"富二代"说他正在看《蓝海战略》。我说,你看那干啥,你要看马里奥·普佐的《教父》。一本小说。对没错,一本小说。对一个将要接掌家族事业的年轻人来说,他需要的不是技术性知识,那些是职业经理人需要掌握的。  相似文献   

9.
冯仑 《中国商人》2023,(11):34-35
<正>我跟永好(刘永好)认识二十多年了,他给过我很多帮助,我也从他身上学习到了一些特别优秀的品质。不论是企业管理还是生活,他的言行都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而且给我很大启发。永好做事有一个特点,叫“未算胜先算败”。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来说。我们一起合作过一个房地产项目。在开会讨论的时候我发现,我们两人考虑问题的方法很不同。我是一个比较乐观的人,看事情总是先往乐观的方面看,这样容易冒进,因为有些时候、有些事,那种乐观的情绪和预期都是有条件的,一些假定前提存在的时候,这些东西才能出现,实际上它又充满了不确定。所以,  相似文献   

10.
觉真法师 《新财富》2013,(8):118-119
作为一个货真价实的“富二代”,巴菲特之子彼得在《人生由你打造》一书中以亲身经历告诉人们,富爸爸留给他“真正的东西”就是“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佛教提倡弃绝贪嗔痴,学修戒定慧,在巴菲特和彼得父子的精神世界里,我看到了这种弃贪自律的心灵闪光。  相似文献   

11.
杨云 《上海商业》2011,(12):61-62
时下的社会习惯把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统称为“富二代”。随着“富二代”中有些纨绔者被媒体频频曝光,“富二代”这个词也基本蜕变成了纨绔子弟的代名词。这个负面的特定标签让很多人在羡慕和嫉妒,也让一些“富二代”为之憋屈,李振潭便是这些憋屈者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12.
热播剧《我的团长我的团》终于迎来了悲壮的大结局。电视剧固然赚足泪水和口水.但剧中男一号团长龙文章,也算是颠覆了军事题材电视剧主角的传统形象。的确,这个团长成天装疯卖傻,插科打诨,显得很“山寨”。但他把一个公认的炮灰团带成了战功显赫的英雄团.完美地演绎了一个现实版的成功领导者。细细想来,龙文章的带兵艺术,也正是企业领导者值得学习的经验和技巧.  相似文献   

13.
人人说话     
“中国餐馆现象”的启示 在国外,中国餐馆里的中国大厨,伙计虽然都是给老板打工的,但谁也没准备就这么过一辈子。一旦攒出一点钱,就要另立门户,另开一家中国餐馆。结果是中国餐馆在世界各地越开越多,但永远不会发展成为麦当劳、肯德基那样的跨国企业。 “中国餐馆现象”其实反映出的只是中国企业做不大的一个表象,内在本质东西有很多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中国企业为什么做不大呢?  相似文献   

14.
《商界》2010,(8):6-6
我们似乎陷入了一个集体“无厘头”的时代。 凤姐、拜金女、《非诚勿扰》里的富二代……总有层出不穷的“剃头”,惹来全民山呼海啸的谩骂。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编辑老师我看您们的杂志将近两年了,从我初入社会到现在工作稳定,贵刊给了我很多方面的指导,让我不断进步。我特别喜欢你们的“业界名流“栏目,每期必看,从中了解到一些海内外的知名品牌和商界人物,这个栏目给了我很多指引,为我确定一个比较高的目标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最近看了第八期的《千子莲足道千朵莲花将绽放》,他们的发展过程对我很有启发,我想不管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人,成功的途径无非两个:一是把握时机,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向,二是在正确  相似文献   

16.
陈子超 《浙商》2013,(14):18-19
看了《浙商》5月上特别策划“IP0‘绞肉机’”,感受颇多。文章中写到有800多家企业面临终审,要退出上市程序,这意味着不仅三四年磨一剑的上市努力付诸东流,而且战略投资者的退出意愿,还会对企业接下来的发展造成较大的资金压力。  相似文献   

17.
陈颖光 《浙商》2013,(17):19-19
我一直是《浙商》杂志的忠实粉丝,对我们做企业的人来说,不仅要“低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浙商》杂志里有很多文章给了我很多启迪。把喜欢的事做成一份事业,每一个浙江人都是老板。  相似文献   

18.
“创业要有所选择,最好是有发展前景的事情,规模会比较大,可复制性,成长性会比较好的行业,这样会事半功倍”许怀哲在2006年初,推出了00544.com解决网,他将这个网站定义为“专注于财税、法律的阿里巴巴”,即致力于财税法律的业务交易门户建设,提高财税法律的服务水平,为在中国投资的企业,提供适合的解决之道。这一年,他把自己营销成了企业的活广告——参加央视《赢在中国》节目并一路闯进前12强,让他和解决网广为人知。  相似文献   

19.
《浙商》2010,(3):16-16
我去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面试的时候,面试我的人力资源总管桌子上放着一本《浙商》杂志。面试开始以后,他先简单问了我一下基本情况,随后就开始拿起桌子上的《浙商》和我聊天,说《浙商》信息量很大,如果要了解包括浙商在内的顶尖民企最新的动态和中小企业关注的热点话题,《浙商》就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后来还跟我聊《浙商》“特别策划”里面的一些话题。  相似文献   

20.
互动     
《浙商》2010,(9):20-21
“好学生”做不了企业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 《浙商》杂志3月上刊封面人物《吉利凭什么》详细报道了吉利这个企业。我很欣赏吉利这个企业。李书福肯定不是个‘好学生’,他肯定不是那种你让干什么他就干什么的人,但是这种人也代表了中国企业家的一种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