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6 毫秒
1.
过去数月疫情期间的全球市场波动期,债券通渠道资金流动量明显攀升,日交易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三倍。债券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境外投资者通过债券通渠道在中国债市交易量为3194亿元,日均交易量152亿元。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近日表示,过去数月疫情期间的全球市场波动期,债券通渠道资金流动量明显攀升,日交易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三倍。  相似文献   

2.
刘璐 《中国外汇》2020,(5):36-37
疫情在全球各地的扩散形势与其在需求和供应链上对全球经济的溢出效应,以及主要国家央行的货币政策,将对接下来的汇市走势产生重要影响。 2月,全球外汇市场充满波动。主要扰动因素包括美国经济数据“先喜后忧”,众多新兴市场国家央行接连降息,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却在全球其他国家加速扩散。  相似文献   

3.
股票价格包括连续和跳跃两个部分,本文基于股市高频数据将中国股市的已实现波动分解为连续性波动和跳跃性波动,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Tobit模型,研究了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利率政策对不同类型股市波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信息发布对连续性波动没有显著影响,但对跳跃性波动存在显著的影响;存款准备金率的实际调整对连续性波动、跳跃性波动均存在显著影响,但跳跃性波动更多地受到了信息发布时的影响;利率政策的调整对连续性波动和跳跃性波动存在显著影响,中国股市对利率政策变化提前作出反应。  相似文献   

4.
随着2005年开始中国汇改和股改的不断推进,金融市场不断融入全球,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与股市波动显著,人民币汇率波动如何对股市波动进行传导值得探讨,基于此背景,本文纵览国内外关于汇率波动对股市波动传导性研究,做出相关文献总结性述评,以期为此方面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2005年开始中国汇改和股改的不断推进,金融市场不断融入全球,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与股市波动显著,人民币汇率波动如何对股市波动进行传导值得探讨,基于此背景,本文纵览国内外关于汇率波动对股市波动传导性研究,做出相关文献总结性述评,以期为此方面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6.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入新兴市场国家,不断冲击其宏观经济稳定。为此,监管当局纷纷采取资本管制措施。这一现象引起了全球金融领域的热烈讨论:资本管制能否对降低国际资本流动的波动起到积极作用?鉴于此,本文以降低国际资本流动的波动性为政策目标,分别对高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的资本管制政策的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认为总体上,高收入国家的资本管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资本流动的波动性,但是,中低收入国家的资本管制并不能降低资本流动的波动性,尤其是FDI类净流入波动。  相似文献   

7.
2008年,全球经济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下经历了一个历史上少见的大波动;中国经济因为迅速提高的外向程度,也受到这个危机的显著冲击。作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中国资本市场的波动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至今所少见的。对于市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Krugman"三元悖论"为研究背景,实证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全球汇率波动对中国货币供应的影响。通过建立汇率波动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短期和长期关系模型,指出美元汇率仍然是影响中国外汇市场的最主要因素,中国需要加快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姚水洪  郝宇 《时代金融》2013,(9):84+140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不断升级,中国金融行业受到外国资本市场波动的冲击越来越大。随着全球经济形势更加多变且复杂,传统信用风险模型已经无法全面且准确地度量信用风险。文章研究了Credit Risk+模型在宏观经济波动下的缺陷,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办法,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赵武 《理财》2013,(3):87-87
中国外汇储备的常态是规模逐季增长,考虑到全球货币政策的态势,中国要警惕这场流动泛滥对经济的冲击和汇率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自2001年“9.11”事件至2002年初,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在每桶20美元的低迷状态后,伴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结束和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开始稳步上升。反复波动、剧烈上涨的国际油价对石油需求日益增加的中国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冲击。鉴于此,本文从研究国际石油波动原因着手,深入分析国际油价波动的非经济因素,进而结合油价波动给中国能源安全所带来的诸多影响进行探讨。并系统地提出了中国应对石油价格波动具体措施与对策,以提高中国经济对国际油价冲击的抵御能力与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运用2000~2015年的月度数据,利用计量模型测度中国短期跨境资金的波动率,并在此基础上通过VAR模型对其波动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危机后特别是2011年之后,我国短期跨境资金流动双向波动的特征比较明显,波动率水平大幅上升,且近年来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的波动、中美利差、资产价格收益率、本国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对短期跨境资金波动率都有影响,尤其是通货膨胀的影响最为显著;全球因素特别是全球风险因素(VIX指数)对短期跨境资金波动率也有一定影响,且影响的时间比较长。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TVP-VAR-DY模型选取国内外8种不确定性指标和3种国际能源大宗商品价格指数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与建议:第一,全球能源不确定性、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气候政策不确定性对能源市场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第二,原油价格波动引发了整个能源市场价格波动,并且还导致其他不确定性的上升;第三,原油价格波动在2007~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受到的影响较大,动力煤价格波动在2014~2016年中国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和巴黎协定签订期间受到的影响较大,天然气价格波动在2020~022年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发生期间受到的影响较大;第四,不同时频下波动溢出网络特征有所不同。根据以上实证结论,本文为防范能源价格波动风险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陈琳  袁志刚  朱一帆 《金融研究》2020,477(3):21-38
基于2005-2017 "中国全球投资跟踪数据库"的对外投资微观数据,本文考察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增加,不仅减少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能性,也抑制了投资规模,这一结果在考虑内生性问题、样本选择性偏差、不同的汇率波动指标等一系列问题后仍然稳健。基于手工搜集的企业年报数据,研究发现,企业前期的套期保值行为,可以有效规避汇率风险,弱化汇率波动对企业对外投资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显示,汇率波动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影响有明显的异质性,投资于不同行业、不同国家的企业以及不同投资方式的企业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反应各异,这又与中国现阶段对外投资的一些独特特征有关。本文研究为汇率波动影响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提供了微观层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IPO回暖     
《新理财》2012,(1):35
2011年,由于全球资本市场波动,以及若干欧洲国家发生主权债务危机,中国企业在全球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受到影响。2011年前两季度IPO活动还十分频繁,但从年中开始,却大幅减少。根据《安永  相似文献   

16.
选取2000—2021年美国经济、金融、经济政策和地缘风险四类不确定性指数以及全球GDP排行前15国家股市收益率数据,基于多维不确定性冲击框架,运用单因子、双因子和多因子混频波动率GARCH-MIDAS模型,从样本内拟合与样本外预测两个方面实证考察美国不确定性冲击对全球主要国家股市波动的差异化影响。研究表明:美国经济不确定性和金融不确定性对多数国家股市长期波动均有正向推动作用,其中,美国金融不确定性的影响最为广泛;美国金融不确定性是影响中国股市长期波动的主要因素,且中美贸易摩擦主要通过美国金融不确定性传导;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会增加俄罗斯和墨西哥股市长期波动,美国地缘风险对意大利股市长期波动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外汇储备的配置关乎国家财富。截至6月底,中国持有3.21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约相当于GDP的30.4%),构成国外资产的主要部分。随汇率波动,外汇储备的货币构成会对其估值产生影响。相应地,外汇储备的变动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出外汇流动的状况。进一步,作为全球最大的持有者,中国拥有的外汇储备占全球的29.3%。中国外汇储备的货币构成对全球资产价格和市场走势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扩张和深化,全球经济联动模式逐渐形成.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猜想,中国的房地产投资市场是否与美国存在着一种协同关系呢?本文对中美房地产投资市场的周期波动的协同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全球11个主要股指在新冠疫情暴发初期的收益率与波动率及其长期记忆性变化情况.通过干预分析,研究发现多数股指收益率预期水平均受到新冠疫情的负向冲击,半数股指波动率预期水平受到疫情的正向冲击;通过长期记忆性突变检验,发现半数股指,尤其是美股的波动率在疫情暴发后出现显著的长期记忆性上升.各股指中,上证综指是唯一未出现波动明显加剧的股指,这从侧面体现出资本市场对中国本次抗疫工作的高度评价以及对中国疫情后经济快速复苏的信心.  相似文献   

20.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传统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加快推动新兴产业的形成。本文分析当前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概况,展望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探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