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日本有两家鞋厂分别派了一位推销员来到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推销鞋子。这个岛地处热带,岛上居民一年四季都光着脚,全岛找不出一双鞋子。一家鞋厂的推销员很失望,给公司本部拍了一份电报:“岛上无人穿鞋,没有市场。”第二天,他就回国了。而另一家鞋厂的推销员看到这个岛上没人穿鞋,,心中大喜,他住了下来,也立即给公司拍了一份电报:“岛上无人穿鞋,市场潜力很大,请速寄100双鞋来。”等适合岛上居民穿的软塑料凉鞋寄到岛上,这个推销员已与岛上的居民混熟了,他把99双凉鞋送给了岛上有名望的人和一些年轻人,自己留下了一双穿…  相似文献   

2.
有一则小故事:甲乙两个鞋企业分别派出一名营销人员,到热带的一个岛上进行市场考察。当这两名营销人员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到达目的地时,他们发现这个岛上的人都赤着脚——这些岛民全都不穿鞋。于是,甲企业的营销员报告说,这里的居民就不穿鞋子,他们对鞋子没有任何需求,我们的产品不会有任何市场,不日我将返回;而乙企业的营销员报告说,这里的居民就没有鞋子穿,需求一旦被创造出来,我们的市场将广阔无比,我将留下来开拓市场。这则故事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到底应当如何认识市场、认识顾客?传统的营销理念告诉…  相似文献   

3.
有一则小故事:甲乙两个制鞋企业分别派出一营销人员,到热带的一个岛上进行市场观察.当这两名营销人员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到达目的地时,他们发现这个岛上的人都赤着脚,--这些岛民根本就不穿鞋.于是,甲企业的营销员报告说,这里的居民就不穿鞋子,他们对鞋子没有任何需求,我们的产品不会有任何市场,不日我将返回;而乙企业的营销员报告说,这里的居民就没有鞋子穿,需求一旦被创造出来,我们的市场将广阔无比,我将留下来开发市场.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个经典故事:一个鞋厂市场开发人员来到一个原始部落居住的岛屿考察后,沮丧地向总部报告:"太糟糕了,没有任何希望,这里的人从来不穿鞋子!"而另一个市场开发人员在同一岛上却如同发现了新大陆:"真是太棒了,这岛上还没有什么人穿鞋子,迅速准备发货!"  相似文献   

5.
《中外企业文化》2003,(144):23-25
一个流传了很久的故事:两个营销员先后到某地区考察市场,产品是鞋子。一个回来后垂头丧气,因为这个地区的人从来都不穿鞋子,怎么可能给不穿鞋子的人销售鞋子呢?另外一个回来后兴高采烈,因为这个地区的人都还没有穿过鞋子,让他们穿上鞋子后将是多大一个市场啊!  相似文献   

6.
岛上的人穿鞋吗?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但不同的人对此又有不同的看法。据闻,40年代,一家英国鞋厂和一家美国鞋厂各派一名推销员到太平洋某岛上去推销鞋子。这两名推销员赴岛实地考察后,各自给本厂反馈信息。英国的推销员说:“这个岛上的人均不穿鞋,明天一早我就返回。”美国的推销员说:“棒极了,这个岛上的人都没有穿鞋子,潜力很大,我打算长住此岛。”后经美国推销入员的苦心开拓和诱导,终于唤醒了岛上沉睡的鞋子市场,赚了一笔可观的大钱。面对岛上人的赤脚,两名推销员的不同看法得出了两种不同的结果:一个获得了市场,一个失去了市场。这得与失  相似文献   

7.
<正> 一家英国鞋厂和一家美国鞋厂的推销员同时来到太平洋某岛推销鞋子。上岛后,他们发现岛上的人竟不穿鞋子。于是,各自给本国鞋厂老板汇报。英国的:"这里的生意不好做,岛上人全都习惯赤脚走路,鞋子在这里根本没有市场。"便匆匆离去。美国的:"这回我们有大生意做了,这个岛上的人全都赤脚走路,还没有学会穿鞋子呢,这里市场潜力巨大,我将长驻此岛,留下来开辟市场。"后经美国鞋厂推销员的苦心诱导,当地人逐渐穿上了鞋子,终于唤醒了岛上沉睡的鞋子市场,美国鞋厂也因此狠狠地赚了一笔。常言道:事在人为。其实搞经营、做生意也是如此。上述事例就说明了这一点。面对同样的市场条件,英国鞋厂推销员被"岛上人不穿鞋"的观念所束缚,裹足不前,结果一"市"  相似文献   

8.
当一个人没有鞋子穿时,他的愿望是能穿上鞋走路就行;穿上鞋子之后,他会希望这双鞋子更合脚;接下来当这个要求再次满足时,理所当然又会萌生出新的希望:希望这双合脚的鞋子能够更漂亮、更耐穿或者更舒适,因为选择了合适的鞋子才能更快地奔跑.愿望总是层出不穷,跟随选择的结果而更加细化,其实这个鞋子的比喻就像是几年来中小企业打印需求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9.
有两家鞋商的营销人员A和B,分别到一个岛上考察鞋子市场.他们发现岛上的部落祖祖辈辈都是打赤脚的,从来没穿过鞋子.A失望地走了,而B则认为大有商机. 多数讲营销的培训师讲到这里就结束了,其实,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开发市场的方法,而是盲目地认为大有商机,那是没有用的.既然岛上的居民从来没有穿鞋的习惯,那么,怎么让他们接受"鞋子"这种"奇怪"的商品呢?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詹方政 《企业家信息》2012,(10):104-104
有这么一个故事:两个推销鞋子的推销员,来到非洲,结果发现这里的人都不穿鞋子。其中一个叫苦连天,这么个地方怎么会卖得出鞋子呢?于是打包回去了..另一个却喜出望外,如果所有的人都穿鞋子,那么我的市场该有多大啊。我觉得这个故事里有一个关键点:要让所有的人穿上鞋子,还要形成一种穿鞋的文化或者习惯。  相似文献   

11.
动物岛国记趣狗岛莫桑比克海峡有一个小岛,在岛上找不到一个人。所有的居民全部都是狗。原来1840年一支商船队带着一群狗航行,当经过此处的海面时,船队沉没了,只有4条狗逃到了这个荒凉的岛上,繁殖至今。猫岛在印度洋的佛列加特岛,生活着5万只猎。艰苦的生活磨...  相似文献   

12.
<正>在美国有一间鞋子制造厂。为了扩大市场,工厂老板便派一名市场经理到非洲一个孤岛上调查市场。那名市场经理一到达,发现当地的人们都没有穿鞋子的习惯,回到旅馆,他马上拍发电报告诉老板说:“这里的居民从不穿鞋,此地无市场。”  相似文献   

13.
营销人多熟悉这个故事。有一家鞋厂,为了开拓市场,派一名销售员到非洲一个孤岛上进行市场调查,那名销售员到达后,发现当地人都没有穿鞋子,于是给老板发电报说:这里的居民从不穿鞋,此地无市场。  相似文献   

14.
国外奇镇拾趣无房镇:爱尔兰东海岸附近有个小岛,岛上有个镇,但这里却没有一座房子。镇上的居民分别住在70艘陈旧的船上。马戏镇:美国佛罗里达州古森顿镇,居民只有7000人,却全是杂技艺人,他们人人会变戏法,驯兽,踩钢丝等。居民家或院子里摆满表演车、高空钢...  相似文献   

15.
Kitten 《房地产导刊》2005,(7):102-103
乍看之下Naoshima根本不像一个艺术朝圣地,它只是一个位于日本内陆的小岛而已。它甚至没有桥和内陆接连,你只能乘坐小船去那里。而且从东京到那里你必须坐新干线列车和小船,需时六小时。但是自从Tadao Ando在十多年前在岛上建成这座驰名的当代艺术博物馆后,小岛就出现在世界文化之旅的地图上。  相似文献   

16.
美籍华裔商人谢家华在他25岁的时候,斥资50万美元投资了一家经营鞋子的网店Zappos。当时这个网店在消费者中认知度、美誉度都不高,因而产品的销售一直不顺畅。为了改变这一局面,谢家华经过深思熟虑,  相似文献   

17.
从鞋子推销说起若鲁岛上的人穿鞋吗?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但不同的人对此又有不同的看法:据闻,40年代,一家英国鞋厂和一家美国鞋厂各派一名推销员到太平洋某岛上去推销鞋子。这两名推销员赴岛实地考察后,各自给本厂反馈信息。英国的推销员说:“这个岛上的人均不穿鞋...  相似文献   

18.
《财会月刊》2014,(12):I0015-I0015
布伦特是印度尼西亚一家旅游公司的策划总监,最近公司买下了巴厘岛上的11间小木屋,想打造成一个度假村。布伦特被派去实地考察,这在他这个总监的眼里是个再简单不过的项目。他在岛上随意转了转,拍了些照片,然后赶回去写策划方案。  相似文献   

19.
可能是受中国特定文化背景的影响.在机构设置问题上.中国的企业,更多地倾向于华丽。简言之。就是将华丽摆在实用的前面。有一个人人都知道的比喻。那就是穿鞋子。在买鞋子的时候,可能大家会偏重于鞋子的式样.哪怕这双鞋子穿在脚上有点不舒服.只要是款式好看,人们也会将这双鞋子买下来。宁愿忍受痛苦,也要保全面子。这就是“打肿脸充胖子”。  相似文献   

20.
神秘的岛     
在加拿大东岸,有一个孤岛叫世百尔岛。岛上寸草不生,鸟不歇脚,没有任何动物和植物,光秃秃的,只有坚硬无比的青石头。奇怪的是每当海轮驶近小岛附近时,船上的指南针会突然失灵,整只船就像着了魔似的被小岛吸引过去,使船只触礁沉没.就好像有死神在操纵一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