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些古籍里关于杜甫诗歌中的词语:“闻”和“著”.存在一些错误的理解,应予指正。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黑人文化被边缘化,处于"失语"境地。作为"黑人文化的代言人",兰斯顿.休斯深入地挖掘具有黑人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将黑人方言、黑人音乐、口头文学与黑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符号引入诗歌。休斯的诗歌无论从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节奏还是诗歌的内容都有别于白人文学,形成了其独特的诗歌形式,具有浓郁的"黑人性"。  相似文献   

3.
杜甫作为叶燮最为推崇的诗人,其诗品及作品在《原诗》 中先后二十多次被提及.叶燮称杜甫是诗史上唯"包源流,综正变"的诗人,他不但继承了前人诗歌的精华,而且又能在继承中孕育新变.对于叶燮的"理"与"意境",本文就杜甫诗歌中"碧瓦初寒外"、"月傍九霄多"两句进行了分析,得出通过对诗歌所表现的意境进行反复的思考和琢磨,才能体会其意境并领悟其中的"至虚而实,至渺而近"之理.  相似文献   

4.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诗歌流派,新月诗派的理论和实践都十分重视诗歌的音乐美.闻一多、徐志摩等新月诗人不仅提出了许多理论,而且还积极进行实践.新月派诗歌在内在情感节奏与外在音响节奏两方面,从情绪、音韵、复沓、音尺等角度彰显了新月诗派诗歌中的音乐因素.  相似文献   

5.
诗歌作品,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讲求虚实相生.所以,对中国古典诗歌进行鉴赏,应注重对诗歌传递的虚和实的信息进行整体接收,即对留白进行完形,这样才能获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感受.高职学生的文化课素质偏低,知识积淀和人生经历有限,再加上年代相去甚远,对古典诗歌的理解总是存在一定难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完形心理进行激发和引导.  相似文献   

6.
在解读诗歌时,新批评主义者采用了文体语言学的方法去分析诗歌,注重阅读时的细致入微和运用一些诗学技巧.他们运用文本的技术成分促进对诗学的语境及意义的理解,通过对文章措词的分析去理解晦涩的诗句.  相似文献   

7.
诗歌教学已成为文学教育的最好手段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有关诗歌教学的明确要求.诗歌教学可以从背景、诵读、口味、理解运用等方面入手,能够培养学生信息处理、整体感知、综合运用等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E.E.肯明斯诗歌中的模仿类语音象似和通觉类语音象似的表现,探讨诗人肯明斯是如何模拟自然声音,表述自己的思想与情感,使其诗意得到更好的理解和欣赏。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一首首诗歌脍炙人口、流传至今,每每读起,总叫人回味无穷.唐朝是一个盛世的王朝,一个个梦想催人奋进、鼓舞人心,每每想起总叫人心潮澎湃.  相似文献   

10.
席幕蓉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创造了一个“爱”的世界。善于选取单纯、新颖而又富有美感的意象是其诗歌创作的一大特色。席幕蓉诗歌中“花”之意象的善用,既体现出其对古典文学“神韵”的守望与坚持,同时也与她拥有诚挚的爱心与单纯的品格及绘画艺术的影响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杜海红 《魅力中国》2013,(28):145-145
在诗歌学习中,要在理解了诗歌大意、意境、画面等之后,还要深刻理解诗中的情感。关于诗歌的写作背景要给学生介绍到位,关于作者的身份相关事件,也要告诉学生,这是理解的依托。  相似文献   

12.
张丽梅 《理论观察》2013,(11):99-100
情景化教学是一种重要教学方式。在诗歌教学中,运用情境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美。托班幼儿生活经验缺乏和理解能力较弱,诗歌情境化的教学运用比较形象直观的方式,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学习和理解诗歌。探索设计诗歌情景化教学的模式,实施托班诗歌情境化教学中,关键把握“情”、“境”、“感”三个重点.来实现诗歌教学的目的和效果.  相似文献   

13.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提出的.当前学术界主要是从外交和国家安全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和阐述,但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不应仅仅从国际事务层面,而更应该从国内事务层面上来理解和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对我国的发展价值.如何实现"中国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融通,是本文阐述的重点.根据不同的载体,本文将人类命运共同体分为社会共同体、 民族共同体、 区域共同体、 精神共同体和生命共同体等,以此来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实现"中国梦"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表现"及时行乐"主题的诗歌在中英诗歌中都十分常见,而且中英诗歌在表现这一主题时异同点也十分突出.本文选取英国17世纪玄学派诗人马维尔的<致他娇羞的女友>与中国唐代诗人李白<将进酒>两首诗歌,通过对比分析,阐述了及时行乐这一主题在中英诗歌中的艺术体现,分析了这一主题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托·斯·艾略特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英语诗人之一.他的诗和一套文论引发了人们轰轰烈烈的讨论与研究,至今余波未息.然而,我们对艾略特的文学批评理论及其诗歌研究存在着相对独立分析的不足,由此导致了对艾略特作品的片面理解或不理解,甚至误解.该文力图结合艾略特的文论《传统与个人才能》对他的艺术思想和文学批评理论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并联系其早期名诗《杰·阿尔弗瑞得·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考察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受教育者的问题其实一直是教育者的问题.他们在未充分认识人理解人之前就已界定了所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真正的教育的实现,孩子的"解放",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下,在人对人的充分理解下实现.  相似文献   

17.
新批评派重视文本,关注诗歌语言,其多方面的探讨对解读诗歌有如下启示:文字的本意、比喻义及其在新的语境下获取的独特意义,三者之间存在动态的关联,诗歌语言的魅力来源于这些复杂多样的意义的矛盾统一。对诗歌语言多个层面含义的考察有益于对诗歌的深入解读。先锋诗的"反懂性"特点,给阅读与欣赏带来难度,如果用新批评的"反讽"、"张力"等理论去分析先锋诗《剧情》,就为其意义的理解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碳锁定、"解锁"与低碳经济之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碳锁定"是理解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概念,但是常常被片面理解.本文追溯了文献中碳锁定概念的来源及其本身的深刻内涵,在此基础上对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提出了新的认识.发展低碳经济的本质是要解除碳锁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碳锁定带来的挑战,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更大;未来的国际气候合作应该更加注重技术合作,以加强参与和履约方面的激励;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加入低碳经济的维度,因此也必须开展"解锁"的行动.  相似文献   

19.
隐喻普遍存在于语言现象中,尤其在诗歌中更为常见。诗歌与隐喻紧密相连,隐喻是诗歌构成的基本要素。诗人常常通过隐喻来使内心的感情图像化,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现运用认知隐喻理论来分析丁尼生的诗歌《橡树》中的隐喻。通过认知隐喻理论来分析诗中的隐喻特征和内涵,旨在理解和欣赏诗歌的意象和美感。  相似文献   

20.
集体经济是马克思在140年前最先提出来的,经过几代人的不懈探索,集体经济有了新的内涵.可时至今日,我国从上到下仍存在着对集体经济概念的不同理解、不同认识.理解和认识不同,决策就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