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计之友》2008,(8):1
国务院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第十条修改为:“个人所得的形式。包括现金、亨物、有价证券和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所得为实物的。应当按照取得的凭证上所注明的价格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无凭证的实物或者凭证上所注明的价格明显偏低的。圣照市场价格核定应纳税所得额。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做如下修改:一、第十条修改为:"个人所得的形式,包括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和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所得为实物的,应当按照取得  相似文献   

3.
梁萍 《福建财会》2003,(5):36-37
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对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实行定额费用扣除法。个人所得工资、薪金按月征税,国家规定应纳税所得额是工资或薪金扣除800元后的余额,我省规定应纳税额是工资或薪金扣除1100元后的余额。工资、薪金所得包括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雇佣有关的其他所得.包括现金、有价证券和实物。有价证券按票面价格计算,实物应按取得时的市场价格折算金额。工资、薪金所得,适用5%-45%的超额累进税率。  相似文献   

4.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1997年6月23日在《关于企业资产评估增值有关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发生的资产评估增值,应相应调整帐户,所发生的固定资产评估增值可以提折旧,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纳税人接受捐赠的实物资产,不计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出售该资产或进行清算时,若出售或清算价格低于接受捐赠时的实物价格,应以接受捐赠时的实物价格计入应纳税所得或清算所得;若出售或清算价格高于接受捐赠时的实物价格,应以出售收入扣除清理费用后的余额计入应纳税所得或清算所得,依法缴…  相似文献   

5.
企业所得税是国家对境内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依法征收的一种税。1993年12月13日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计算应纳所得税额的基本方法是: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此外,国家为了加强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对部分中小企业还采取了核定征收方式,计算其应纳所得税额。根据《税收征收管理办法》、《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核定征收方式又大致分为定额征收和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两种办法,本文拟就后一种征收办…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税法规定,纳税人接受捐赠的实物资产,不计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出售该资产或进行清算时,若出售或清算价格低于接受捐赠时的实物价格,应以接受捐赠时的实物价格计入应纳税所得或清算所得;若出售或清算价格高于接受捐赠时的实物价格,应以出售收入扣除清理费用后的余额计入应纳税所得或清算所得,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   笔者对这一规定存有异议,因为如果接受捐赠的实物资产未经本企业使用或者资产价值尚未转移,则该资产出售或清算时按照上段规定处理很合乎情理;但是如果该资产经过使用后,部分价值转移到成本费用中…  相似文献   

7.
对于接受捐赠资产,国家税务总局在关于《企业所得税税前除办法》通知中规定,企业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是不许提取折旧的,必须进行纳税调整;纳税人接受捐赠的实物资,接受捐赠时不计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出售该资产或行清算时,若出售或清算价格低于接受损赠时的实物价格,应接受捐赠时的实物价格计入应纳税所得或清算所得;若出售或算价格高于接受捐赠时的实物价格,应以出售收入扣除清理费后的余额计入应纳税所得或清算所得,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面本文就企业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的这一特定业务,从税收业务算和企业会计业务核算两个…  相似文献   

8.
企业所得税是指对中国境内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除外),就其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其具有以下特点:计税依据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较为复杂;征税以量能负担为原则;实行按年计征,分期预缴的征收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对《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修改主要涉及七处,本文将其概括为五个方面。一、完善了个人所得的法定形式新条例将第十条修改为":个人所得的形式,包括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和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此前,在原条例中明确的个人所得的形式包括现金、  相似文献   

10.
《财会月刊》2013,(1):128-128
一、个人从公开发行和转让市场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内(含1个月)的,其股息红利所得全额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上至1年(含1年)的,暂减按50%计人应纳税所得额;持股期限超过1年的,暂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上述所得统一适用20%的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  相似文献   

1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建委(建设厅),各直辖市房地局: 为促进我国居民住宅市场的健康发展,经国务院批准,现就个人出售住房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个人出售自有住房取得的所得应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二、个人出售自有住房的应纳税所得额,按下列原则确定: (一)个人出售除已购公有住房以外的其他自有住房,其应纳税所得额按照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确定。 (二)个人出售已购公有住房,其应纳税所得额为个人出售已购公有住房的销售价,减除住房面积标准的经济适用住房价款、原支付超过住房面积标准的房价款、向财政或原产权单位缴纳的所得收益以及税法规定的合理费用后的余额。 已购公有住房是指城镇职工根据国家和县级(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政策规定,按照成本价(或标准价)购买的公有住房。 经济适用住房价格按县级(含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确定。 (三)职工以成本价(或标准价)出资的集资合作建房、安居工程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以及拆迁安置住房,比照已购公有住房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三、为鼓励个人换购住房,对出售自有...  相似文献   

12.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劳动分红以及其它所得。《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九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5%至45%,并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800元(部分人员在减除800元费用的基础上,还可以再享受3200元的附加减除费用,即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40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按适用税率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越大,所适用的税率越高;应纳税所得额越小,所适用的税率越低,这就为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筹划提供了操作空间。【例一】某公司20…  相似文献   

1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建委(建设厅),各直辖市房地局:为促进我国居民住宅市场的健康发展,经国务院批准,现就个人出售住房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个人出售自有住房取得的所得应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二、个人出售自有住房的应纳税所得额,按下列原则确定:(一)个人出售除已购公有住房以外的其他自有住房,其应纳税所得额按照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确定。(二)个人出售已购公有住房,其应纳税所得额为个人出售已购公有住房…  相似文献   

14.
新所得税法在纳税人的基本规定、税率、应纳税所得额、境外所得已缴所得税抵免限额、税收优惠、特别纳税调整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分析新税法“应纳税所得额”确定中有关收入总额和扣除项目的新旧变化,才能保证应纳税所得额的准确计算,从而保护税款不流失。  相似文献   

15.
现行个人所得税,实行以代扣代缴为主,纳税人自行申报为辅的缴纳方式。“凡向个人支付应纳税所得的单位和个人,均为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义务人”,负有法定扣缴义务。现实中,负有法定扣缴个人所得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有的是全额代扣代缴,有的是部分或全部代为负担个人所得税。不同的方式,其计算和帐务处理是有区别的。八:全额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其计算公式为: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费用扣除标准)×税率-速算扣除数。B:部分负担个人所得税的,其计算过程以及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收入额-法定扣除费用-…  相似文献   

16.
个人所得税如何计算?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自1994年1月1日起实施,个人所得税该缴多少?这里作一些简要介绍:一、工资、薪金所得,其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如下:个人的所得税额=全月应纳税所得额×超额累进税率=(每月收入额-800元)×(5...  相似文献   

17.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大小与税负高低密切相关,在税率已确认的条件下,纳税人应纳税额的数量取决于应纳税所得额的大小.应纳税所得额可以会计利润为基数,然后依据企业所得税法及相关法规政策,采取增、减的形式来规范、调整和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相似文献   

18.
个税起征点≠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费用减除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05年10月27日表决通过关于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修订后的《个人所得税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个人所得税法在两处进行了修改.其中第六条第一款第一项修改为:“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一千六百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同时.对“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的附注作相应修改。  相似文献   

19.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中明确规定:“企业在取得资产、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并分别给出了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的定义:“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以抵扣的金额。”  相似文献   

20.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或称应纳税利润)与企业利润总额(即税前会计利润)在某种意义上说同是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但两者内涵和外延作用各不相同。我国目前财务规定与税收规定是分离的。应纳税所得额确认不准,必然出现所得税计征的误差。《企业财务通则》第三十二条规定:“企业的利润按照国家规定做相应的调整后,依法缴纳所得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九条指出:“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其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同国家有关税收和规定有抵触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税收的规定计算纳税。”据此,确认企业应纳税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