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初次投资与再次投资时投资成本(A)与投资方所分享的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B)之间的差异(以下简称"投资差异")存在四种情况(见下表)。目前对初次投资形成的投资差异的处  相似文献   

2.
赵培花 《财会月刊》2005,(10):45-47
一、权益法下股权投资差额的几种处理情形 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初次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分别按借方或贷方进行摊销或者计人资本公积的,由于追加投资产生新的股权投资差额(包括借方或贷方差额),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根据《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四)》[简称《解答(四)》]的规定.企业应按以下情况分别处理:  相似文献   

3.
戴华 《财会通讯》2007,(12):52-52
《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以下简称“旧准则”)规定,长期债权投资按投资对象不同可分为长期债券投资和其他长期债权投资。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新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通过“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科目核算,并根据其核算内容分别设置“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明细科目。旧准则中的“长期债权投资”与新准则中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内容大致相同,但二者从取得到处置在会计处理上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4.
一、相关规定及分析 (一)会计制度规定与税法规定的差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三)》(财会[2003]29号,以下简称《解答三》)指出,企业以非货币性交易取得长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股权,作者),会计上的规定与税法的规定存在以下差异:  相似文献   

5.
由于会计与税法所规范的对象和目标不同,二者对同一经济事项的处理必然存在差异,如何处理这种差异已经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我国采取会计与税法适度分离的模式处理这一问题,本文以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在初始计量阶段的会计处理与纳税申报之间的差异为例对该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吕敏 《广西会计》1999,(12):41-42
企业可以以货币资金和非货币资金进行对外投资,如果以货币资金进行对外投资则不存在评估增值减值问题,其会计处理相对比较简单,不存在任何异议。如果以非货币资金进行对外投资,则投出的非货币资金的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必须以评估确认价值作为投资金额入帐,这时,评估确认的价值与投出资产的帐面净值之间的差额(即评估增值减值)应如何处理则值得探讨。根据现行会计制度,企业应在“资本公积”科目下,设置“投资评估增值”明细科目,核算企业以非现金的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对外投资评估确认的价值大于投出资产帐面价值的差额(即评估增…  相似文献   

7.
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的若干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规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于是财政部陆续发布了“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以下简称《问题解容(一)》、《问题解答(二)》、《问题解答(三)》、《问题解答(四)》),其中都涉及了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问题,为企业会计人员正确地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投资形成的确定面对新世纪的发展要求,培育和不断壮大投资形成能力无疑具有突出的意义。在未来的投资战略设计中,促进投资高水平形成是不可回避且必须着力解决的焦点问题之一。这方面,我们认为必须妥善解决以下两大问题。(一)投资形成总水平的合理确定投资形成总水平的适度化取决于对这样几个因素的准确测度: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全社会潜在投资资源的存量;社会对潜在投资存量的实际动员能力。  相似文献   

9.
金龙 《财会通讯》2005,(10):64-64
采用权益法核算的企业,在进行追加投资行为时,可能会产生新的股权投资差额,对这部分差额的会计处理,根据财政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四)》,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初借追借型。即初次投资时为股权投资借方差额,追加投资时也为股权投资借方差额。应根据初次投资、追加投资产生的股权投资借方差额,分别按规定的摊销年限摊销。如果追加投资时形成的股权投资借方差额金额较小,可并入原股权投资借方差额按剩余年限一并摊销。借: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单位(股权投资差额)贷: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单位(投资成本…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经营方式趋于多样化,股权投资、资产置换等业务操作也越来越多,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存在诸多差异,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对两种不同的处理做一比较。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投资形成的确定面对新世纪的发展要求,培育和不断壮大投资形成能力无疑具有突出的意义。在未来的投资战略设计中,促进投资高水平形成是不可回避且必须着力解决的焦点问题之一。这方面,我们认为必须妥善解决以下两大问题。(一)投资形成总水平的合理确定投资形成总水平的适度化取决于对这样几个因素的准确测度: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全社会潜在投资资源的存量;社会对潜在投资存量的实际动员能力。由于我国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仍将处于经济加速起飞阶段,  相似文献   

12.
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对投资业务处理的不同规定,导致了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确定的初始投资成本(或入账价值)与按税法确定的计税成本(即计税基础)存在差异,并影响了当期的应纳税额。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所得税准则”)的规定,除了例外的情形,应当对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时的入账价值与计税成本之间的差异,依据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同时,应当按照《企业所得税法》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要求,对投资当期的企业所得进行纳税调整。本文拟对这两个方面的处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财务与会计》2011年第1期刊登了张宏伟的《无偿划转情况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务处理》(以下简称《张文》)。笔者认真研读后,对该文会计处理方法存在异议,现提出与《张文》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出资者投资偏好将影响到委托受托责任关系和内容的界定。国家出资者的特有属性包括:人民性、抽象性、国家性、公共性、社会性和权威性,正是这些特有属性决定了国有出资者投资目的偏好和投资风险偏好方面的独特性。文章进一步在此概念体系基础之上,结合国内外国企分类监管的实践,提出将国有企业分为政策性(公益性)垄断型企业、政策性(公益性)混合型企业和商业性竞争型企业。由于不同类型企业的出资者属性不同,所形成的委托受托责任的关系及其内容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以及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出资者财务管理的内容和方式也将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一、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一)成本法下会计与税法处理的差异。会计准则规定,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对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计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收回。  相似文献   

16.
一、由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会计处理的基本规则 (一)确定转为权益法核算时的初始投资成本。开始转换为权益法时,应以成本法终结前投资的账面价值或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的投资账面价值,作为按权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这一规范有以下几重涵义:(1)取得投资后未获得被投资单位分配现金股利(或分配利润,下同),  相似文献   

17.
沈辉 《时代财会》2001,(2):34-36
“投资准则”中关于长期股权投资收益确认的相关规定存在歧义与冲突,从而导致在投资(持股)比例发生变动的情况下,(1)存在投资收益确认的两种不同财务处理方法,为人为调节损益下了漏洞,(2)容易产生误导,本评论人准则指南“例15”的错误入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4月12日,明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石投资)所投德力股份(002571.SZ)成功登陆中小板,对应市盈率40倍左右。用明石投资执行总裁高峰的话说,德力股份“没有经历太多波折就实现了IPO,且按照现在的价格,19个月就取得了8倍的收益”。  相似文献   

19.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股权投资准则”),较系统地规范了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计量和披露等需要关注的问题,为财会人员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提供了政策指引。但由于准则仍存在一些问题,给会计人员的实务操作带来不便,突出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张红 《山东审计》2002,(6):23-24
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与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对于企业股权投资规定存在许多差异,依照会计制度进行的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与依照税法处理有所不同。本文试对两者差异进行比较。一、企业以部分非货币性资产投资的处理不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股权投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涉及补价的,应按以下规定确定换入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1.收到补价的,按换出资产账面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