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历史角度分析了自首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和重要性。对我国刑法的自首制度的特征及其在司法实践认定中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在实践中经常遇到的自首疑难问题的理解和分析和对于立法的建议。强调正确把握自首制度,对我国刑事司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曾丹 《魅力中国》2014,(15):320-320
自首从宽是我国刑罚制度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我国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的法律化。正确理解和适用自首制度。对于及时侦破刑事案件、分化瓦解犯罪分子、维护安定团结、搞好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范飞 《魅力中国》2011,(3):219-220
本文从自首的概念、本质、认定以及对司法实践中遇到的复杂犯罪情形能否认定为自首分别予以详细阐述。司法实践应根据犯罪人主观上是否有自愿接受国家追诉的心理和客观上又有积极自首的行为来认定。  相似文献   

4.
曾滨 《黑河学刊》2011,(8):79+82-79,82
自首制度在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时至今日,自首制度仍然是我国刑事司法中重要的刑罚裁量制度之一。探寻自首制度的本质及理论根源,发掘自首制度的价值,能够促成我们加深对自首制度的功能及法律意义的认识,最终有效的指导我们的司法实践,实现法律公平、正义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5.
方伟 《魅力中国》2014,(19):309-309
刑法对自首有着一个比较抽象的条文规定,对职务犯罪自首问题没有另行规定,职务犯罪自首不同于一般犯罪的自首,其主体的特殊性及司法实践中的复杂性。使得职务犯罪自首在具体认定上产生了不少争议。本文拟从两高有关规定引伸探讨职务犯罪自首的认定。并结合司法实践中的不同程序阶段的“自首”.以此分析职务犯罪自首认定中相关的争议焦点。  相似文献   

6.
交通肇事罪作为多发性、常见性的过失犯罪,在司法实务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理论、实务界对于交通肇事罪的主体认定及自首情节的认定存在诸多争议,但交通肇事罪的成立首先是以发生交通事故这一事实为前提的,交通事故的引发者都有可能成为交通肇事罪的主体:自首情节的认定也不应受法定义务和逃逸情节的影响,应依照自首的本质根据行为认定主观心态和客观行为综合认定.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信息》2009,(12):17-17
上榜理由:自首 以“红鼎创投”的名义向朋友四处借钱,最后无力偿还到期的集资款只好自首,这就是号称“民间创投第一人”的刘晓人目前的处境。  相似文献   

8.
罗贵 《魅力中国》2014,(22):304-305
在刑事案件侦办过程中,侦查人员掌握犯罪嫌疑人信息后,经常以电话通知的形式让犯罪嫌疑人到案接受调查。这种情况下,犯罪嫌疑人到案后是否构成自动投案,是否符合自首的条件引发了广泛的争议。笔者希望通过探讨该问题,厘清电话通知到案的性质,也让社会更加关注司法工作的规范以及当事人权益的维护。  相似文献   

9.
国际     
《中国报道》2010,(6):12-13
5月19日,阿披实政府方对在曼谷市中心商业地带安营扎寨长达6周、举行反政府示威活动的“红衫军”进行了武力“清场”,导致数人伤亡。“红衫军”5名领导人当天下午向警方自首,基本结束了“红衫军”两个多月的集会示威。5月25R,泰国刑事法院宣布,批准警方延长7天对反政府“红衫军”5名领导人的拘押时间,以便对他们展开审讯。这5人是“红衫军”领导人之中第一批向警方自首的。  相似文献   

10.
<正>犯罪嫌疑人在监视居住期间逃跑后再投案的,是否应认定为自首?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犯罪嫌疑人在被公安机关监视居住后潜逃,后又主动归案,其归案完全是在其本人意志的决定下自动为之,因此其行为符合"自动投案"的本质属性,其投案后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应当认定为自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