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5 毫秒
1.
《经营者》2011,(6):68-69
丰田的‘质量神话’不会就此终结,我相信大多数人也不会对丰田失去信心,70多年的生命力是有理由的。但有一点,召回了,是有责任心,可决不能把主动召回变成可以下次再犯错的借口。  相似文献   

2.
嘴上的召回     
《经营者》2011,(6):74-75
随着汽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数量的激增必定会让召回概率变得越来越高,‘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不管是不是很要紧的部分,只要出现非人为的质量问题,只要是有缺陷的部件,都应该召回。那才是敢于面对,真正负责任的品牌。’  相似文献   

3.
2004召回年     
如果要评2004年最热门的质量话题,“召回”不能不算一个。相比而言,2003年“召回”显得有些“只见雷声不见雨”,而且其间还夹杂着种种人们对召回的不同看法。进入2004年,则呈现一种泾渭分明的局面,国内国外一些企业纷纷以实际行动在中国实施召回举措,甚至有企业不惜上演“召回秀”以期吸引消费者眼球。盘点2004发生在中国市场上的种种召回,回顾人们对召回制度的重新认识,我们不能不惊叹——2004,真正的召回年!  相似文献   

4.
陈钢 《上海质量》2007,(3):50-51
本期市场监督栏目,聚焦在“召回”。有“国内企业首开安全帽自主召回先例的案例”,有“美国缺陷产品管理考察”的见闻,还有“质量盘点”中对“博士伦护理液再度召回”的点评。建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是政府部门对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从源头抓产品质量的一项具体措施,也是对企业的技术进步、管理水平提高的要求。企业实施主动召回,是对社会负责任的表现。建立我国产品召回制度,应该从食品药品安全、与安全生产有关的产品等这些与国计民生有关的重点行业开始。  相似文献   

5.
《经营者》2011,(6):64-65
除了购买和使用环节里那些闹心事儿,还有绕不过的“召回”。汽车本身是件复杂的产品.产量越大.出现设计或质量缺陷的机率也越大.召回数量增加不可避免。主动召回本是件好事情.却因许多中国消费者对其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将“召回”与”质量差划上等号.这让许多车企反而避之不及。虽是主动召回.但仍然怕见光,而那些零召回的汽车品牌却并不代表无可挑剔。  相似文献   

6.
星晶耀 《经营者》2014,(10):80-80
当厂家将主动召回作为企业战略指导思想,就会发现召回可以被积极管理和有效控制刚刚走出寒冬的美国汽车工业,正面临召回风暴的袭击。从2010年丰田的“突然加速”问题,到今年第一季度通用的点火开关故障,动辄几百万的召回规模引起广泛关注和担忧。  相似文献   

7.
高波 《现代企业》2003,(5):17-17
“产品不合格可以退回 ,用人单位对我们学校的学生不满意也可以退回学校。我们学校对不合用人单位要求的学生实行‘召回制’ !”江苏省无锡交通学校校长张其然如是说。据该省教育厅统计显示 :该校实行“召回制”后 ,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了 99 7% ,位居全省前列。高校扩招 ,大量大中专毕业生纷纷走向社会 ,大学生供求关系发生显著变化 ,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较为突出的今天 ,无锡交通学校推出毕业生“召回制”尤具一定的现实意义。毕业生实行“召回制”无异于学校做的一次无声广告。企业生产出产品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卖出去 ,同样 ,学校培养出来…  相似文献   

8.
媒体看台     
继计算机、汽车等大件产品推行召回制度后,京城饮料业也建起了产品召回体系。按照《国际食品法典》“不合格产品(食品)必须执行召回”的要求,该行业商会已制定出严格的产品召回规则并开始实施,自愿参加的会员企业达400余家。应该说任何中国青年报:光彩的召回与不光彩的召回召回都隐含着消费者的某种不愉快,甚至已经造成了对消费者的伤害,召回应该被全社会看成是特殊情况下的不得已的行为。一个进步的社会、一种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召回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少越好,更不应成为一种“作秀”的手段。2002年12月18日,西安交大博通资…  相似文献   

9.
尽管《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汽车召回制)要到2004年10月1日才正式实施,然而.种种迹象表明,国内部分汽车生产厂家已经比照召回制的有关条文,对存在缺陷的汽车产品进行免费维修了。不久前。本刊接到羚羊正针对其某一批次车辆的轮毂进行免费更换的线索,记者随即展开调查采访。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即便是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处理质量问题的汽车厂家.对“召回”二字也讳莫如深.对于“是否提前进行召回操作”的提问,更是避而不谈。与此同时,消费者对汽车召回制的认识也存在“错位”现象。这些“错位”如不及时解决,将对汽车召回制的具体实施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6月初,韩国起亚表示准备在中国召回2443辆嘉华车。据对相关网站召回公告的粗略统计,这是《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正式颁布后国内发生的第26起召回行动,总共涉及车辆约35万辆。召回管理规定出台1年多,正式生效8个月的时间里,能有这么多厂家响应,再次证明了召回政策的必要,也表明了汽车厂商的负责态度。但是,仔细研究一下这些召回公告,就会发现召回行动基本是国外汽车厂商居多。而且,从长安奥拓召回维修的零部件成本只有0.2元,到一汽丰田召回9辆威驰,有关厂家借召回“作秀”的质疑声音不时响起。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顺利推行即将实施的货车召回制度,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于8月28日在青岛召开了“货车召回制度宣传贯彻会议”,会议由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主办,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承办。  相似文献   

12.
袁元 《中国质量》2003,(10):23-24
行业报道筹划之初,最先入选的就是召回报道。关注汽车召回,源于在汽车行业它是一个解决汽车产品质量纠纷的重大管理制度。《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草案)于2002年10月23日开始向社会公布并征求意见,作为一项政策,它需要漫长的谋划、筹备、讨论和修认过程,因此可以把2003年看作是预热和准备的一年。〈中国质量〉重提汽车召回,可探明召回制度的来龙去脉,可圆桌会议谈其利弊,也可论及汽车召回对相关产业的连锁反应,而我们仅试图对汽车召回质量营销与实务方面作出深入分析,有些“只攻一点,不计其余”的味道。着眼于质量问题的发生与如何解决以及影响,我们重点在质量视野下去思考召回。  相似文献   

13.
《中国技术监督》2008,(1):68-69
开场白:汽车召回制度实施已经3周年了,国家质检总局已经完成了《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条例(草案)》的初稿起草工作。缺陷汽车召回制度对于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具有“破冰”意义。召回本身其实不是一种贬义词,不是对企业产品质量的一种简单否定,而是生产商的一种责任,用以消除汽车潜在的、在设计、制造或者销售方面等存在的缺陷、瑕疵或隐患。本期“圆桌恳谈”栏目的话题将围绕如何完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展开。下面请嘉宾就相关问题谈谈他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世界第一手机品牌“诺基亚”在全球召回1400万个有缺陷充电器、韩国著名电子品牌“三星”在全球召回21万台有问题的对开门冰箱……2009年的冬天,对一些国际知名品牌来说,似乎是一个召回的季节。  相似文献   

15.
他山之石     
相比世界上几个主要汽车消费国家和地区的召回制度,我们发现,《汽车产品召回监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尽快出台,已经迫在眉睫,因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而汽车和消费者的生命是如此的息息相关。相对于一些汽车企业对这项新法规“过严“的抱怨,我们也发现,召回法规的日益严苛已经是国际潮流,而我们所谓“过严”的法规实际上还是充分考虑国情,宽容有加的。  相似文献   

16.
从十月一日起,汽车召回政策就正式实施了。汽车召回制的正面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消费者们拍手称庆、奔走相告的同时,也有人怀着一种深深的担忧;召回制是对制造商经济实力的考验。在宣布“召回”的同时,制造商还必须为他们的产品缺陷付出代价。根据需要召回的数量  相似文献   

17.
第3只眼     
《监督与选择》2010,(9):16-17
进入8月.召回的频率不似被称为“召回月”的6月那么频繁。也还未出现多个汽车生产商受某一零部传供应商影响而集体召回的事件,但是.仍然有一些现象值得消费者和车企关注。丰用旗下离端品牌雷克萨斯无疑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18.
近日,本刊记者接到消费者反映,达利园部分过期食品召回卖给养猪场后,竟又“返销”进了超市。食品安全警钟长鸣,召回食品如何处理,也是食品召回制度将要面对的课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张朝祥 《质量跟踪》2002,13(9):36-37
热炒多时的汽车召回制度一再搁浅,使人们对国内建立产品召回制度信心发生动摇,但近期连续出现的政府部门强令企业收回不合格产品事件,又唤起消费者对“召回”的希望。  相似文献   

20.
今年前5个月中国车市产销量增速的大幅下降,特别是4、5两个月出现的负增长,让国内汽车行业经历着“冰火两重天”。一边是车市总体销量进入下行通道.下滑明显;另一边却是召回的“热度不减”,召回车辆的数董已经超过去年同期的统计数据。其实放眼全球.虽然美国市场上的召回规模仍相对较大,但犬规模的汽车召回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美国市场,比如作为新兴汽车市场之一的巴西。这意味着全球范围内的消费者对于“召回”的认同意识在加强,而企业在对待缺陷产品的态度上也在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