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旅游监管工作会议精神,加强旅行社行业监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根据《旅行社条例》和《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2011年2月25日,大连市旅游局召开全市旅行社业务综合检查工作会议,传达全国旅游监管工作会议精神,部署开展大连市旅行社业务综合检查工作。  相似文献   

2.
李志强  李玲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2):63-65
2009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旅行社条例》将我国旅行社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以经营国内业务和入境业务的旅行社,另一类是可经营国内业务、入境业务和出境业务的旅行社。这种分类制度的变化,是对我国旅行社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入的一种映射,可以预见,今后我国旅行社的分类方式还将不断变化。文章根据对前几次旅行社分类制度的演变历程的分析,结合《旅行社务例》调整我国旅行社分类的背景,提出今后我国旅行社分类制度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贯彻执行《旅行社条例》,规范旅行社分社、服务网点等分支机构的管理,进一步完善大连市旅游管理体制,提高行政效率,规范市场秩序,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大连市旅游局、大连市工商局联合制定了《大连市旅行社分支机构管理办法》(大游发[2010]28号,以下简称《办法》).已于2010年7月2日颁布实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旅游法》的实施,传统旅行社跟团游业务日益规范。同时,以携程、同程等为代表的OTA(在线旅游供应商)企业加速扩展,对传统旅行社业务不断进行蚕食。传统旅行社的"领地"正在一步一步丧失。面对市场的变革,传统旅行社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国内旅游的出游率尚不足百分之两百,因此可以预见,随着未来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国内旅游人次将达到45-50亿人次,户外旅游也将成为居民一项基本的权利.本文结合咸宁市的实际系统阐释了新《旅游法》的颁布对咸宁市导游工作、旅行社工作、旅游景区以及旅游资源规划部门等旅游业相关主体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热点     
《中国经济周刊》2013,(38):10-11
1.首部《旅游法》下月起实施我国首部旅游行业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业内人士指出,《旅游法》出台以前,对旅游活动的规范主要依赖《旅行社条例》等法规和各地制定的地方性旅游法规和行政规章。由于缺少上位法的支持,这些法规规章难以适应旅游业跨地域、跨行业发展的需要。针对近年来景区频繁在节日前提价的行为,《旅游法》规定,景区提高门票价格应当提前6个月公布。除了规范旅游市场,《旅游法》对游客的行为也做了强制  相似文献   

7.
旅游业界对加入WTO以后的影 响分析,从10年前开始调研 到目前已经入世,无论是行业管理者,还是企业界,还是科研院所,基本都把主要影响锁定在旅行社领域,尤其是入境旅游市场。在入世谈判期间,人们也曾非常关心出境游市场的开放,但当它被列为“国民待遇”的限制条款后,业界也就不再关注这个方面了。我们习惯把中国旅游市场分为三大板块,即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因此,分析入世的影响仅限于入境市场是不全面的,本文想就此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入境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8.
武宁 《魅力中国》2010,(29):50-50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也日益迅速,社会上出现了一大批的旅行社,但在旅行社的经营中,却存在一些问题,旅行者收到旅游消费者的投诉也越来越多,旅行社、旅游消费者、旅游监管部门是存在的三类主要的旅游经济行为人,本文通过这三类经济行为人之间构建博弈模型来分析旅行社经营中存在问题的根源,进而来寻求具体的解决方法。这样可以确保旅行社正常经营,获取最大利润。  相似文献   

9.
中国中小型旅行社竞争与合作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市场的竞争推动着资本和生产的集中。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主流旅游经济学关注的是旅游大型企业的发展,研究的是旅游大型企业的体制变迁和集团化、跨国经营等问题,理论界普遍认为中国旅行社普遍处于小、散、乱、弱、差的局面,认为只有完成旅游行业分工体系的调整才可出现大旅行社集团引领中小旅行社代理制的市场格局.而在实业界,从中央到地方由于旅行社经营体制和行业本身的特点等问题大旅行社普遍面临越来越小的局面,许多大旅行社实际上就是若干个小旅行社的集合体。而许多新注册的中小旅行社在市场竞争中却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旅游后现象是因旅游产业生命周期、旅游产业波动以及旅游运行规律等因素导致旅游业退出,进而对旅游目的地或旅游企业等旅游利益相关者产生一系列影响和伴生现象的综合表现"(田里,李柏文,2009)。1该理论指出了旅游在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的间歇性或持续性退出规律,正确运用该理论研究结果对旅行社在面对旅游后现象时的经营具有战略指导意义。面对旅游的相对退出,旅行社应组合新的线路、降低价格获得批量销售;面对旅游的暂时性退出,旅行社应该在业务"冷冻"期,开展反季促销、引导员工进行业务轮耕;面对旅游的彻底退出,旅行社可以选择资本的空间转移或者选择资本的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1.
中国青年旅行社上海中国青年旅行社是一家综合性旅游企业.作为国家一类旅行社以经营国际、国内旅游业务为主,并组织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代理火车、飞机票销售。现有近百名谙熟英、日、俄、德、法、西班牙、意大利、韩国等语种的翻译导游。拥有具备近百辆豪华旅游观光车的...  相似文献   

12.
海南旅行社业,风风雨雨几十载,虽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尚未形成真正意义的、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品牌。多年来,围绕着海南旅游的闲言碎语一直不断,从中央电视台对海南导游收取高额回扣不当行为的曝光,到最近海南取消了多名违法违纪导游的导游资格;从省外游客及旅行社对海南本地旅行社的众多非议,到省内游客在境外及岛内旅游过程中对本省旅行社的诸多责备。可以说,海南旅行社正面临着一种信任危机,虽然目前这种危机还没有完全爆发,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许多游客或外地旅行社的印象中,海南旅行社的品牌形象确实值得商榷。相比之下…  相似文献   

13.
资讯     
我国旅游业市场真正恢复需一年 “非典”在我国刚得以控制,一些旅行社就将今年“十一”黄金周假定为旅游“井喷”周。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司负责人说,我国旅游市场要真正得以恢复,需要一年的时间。七月份,原则上恢复全国的入境旅游团队的接待业务。 (据《中国改革报》)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学术界对旅游的研究广度和深度都逐渐加大,但是由于旅游产业涉及面广,与其他产业的交叉性强,旅游行为与其他行为的融合性,导致旅游统计的难度较大,旅游经济资料不完整,各地区旅游经济资料的可比性不强,因而旅游经济的定量研究仅停留在宏观层面,以全国或单个省市为对象,研究旅游经济的发展变化特征。有关我国区域旅游经济的差异研究很少。本文试图以《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等有关数据,定量研究中国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一、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1.入境旅游沿海和内陆的差异2003年沿海12省市区旅游外汇…  相似文献   

15.
哈尔滨冰雪旅游起步于1963年的兆麟公园冰灯游园会,经历了起始期、发展期,2001年哈尔滨冰雪旅游真正升级为国际性节日,从此走向了繁荣。本文由2001年到2011年哈尔滨冰雪旅游发展的基本情况入手,从冰雪节接待的旅游总人数和总收入、入境游客数和入境旅游收入、国内旅游人数和国内旅游收入等方面入手,对2001-2011年哈尔滨冰雪旅游整体发展情况做了盘点,让我们能更清晰的看到进入繁荣期的哈尔滨冰雪旅游的发展轨迹及表现出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6.
记者日前从市旅游局获悉.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市场均实现同比增长。旅游总人数8031万人次。同比增长8.2%:旅游总收入1284亿元.同比增长14.1%,双双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7.
《中国报道》2013,(10):88-89
酝酿30多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以下简称《旅游法》)于10月1日正式实施。在新《旅游法》中,目前旅游市场普遍存在的消费者“被购物”、导游另行安排付费项目以及旅行社“零负团费”吸引消费者等行业“潜规则”,都将被明令禁止。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信息》2007,(10):73-73
从国家旅游局获悉,2007年我国旅游业预期入境旅游人数达1.29亿人次,比上年增长4%。旅游外汇收入达370亿美元,与同期相比增长10%。我国将继续保持世界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和亚洲第一大出境旅游市场的地位。中国这样一个旅游大国,面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正在不问断地提升自己的接待能力。  相似文献   

19.
赵唯 《改革与开放》2016,(11):27-28
通过研究智慧旅游的兴起对传统旅行社的生存和发展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弥补传统旅行社的短板.比如大力发展网络营销,发展电子商务;建立综合型旅游人才培养体系,选择适当的消费群;发展新业务、加快旅行社信息化水平更新等.本论文基于智慧旅游背景下以大连旅行社为研究对象来进行研究调查,提出发展策略,使大连旅行社与时俱进,在未来的信息化旅游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20.
《港口经济》2012,(12):57
国务院第218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简称《条例》),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分为总则、水路运输经营者、水路运输经营活动、水路运输辅助业务、法律责任、附则6章。《条例》旨在规范国内水路运输经营行为,维护国内水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国内水路运输安全,促进国内水路运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