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军 《中国高新区》2010,(11):62-62
“三才者”,“天”、“地”、“人”也。中华传统文化认为,世间万物的勃发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合一方能成事。三才医药的创业者深谙其道,三才医药也由此而得名。厚重的文化底蕴,使三才医药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创业路上,兼程并进,一路彩虹……  相似文献   

2.
王春永 《发展》2006,(5):62-63
一、中国古代的和谐社会难以包涵人权保障理念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有了国家和法律这样的社会调控方式,和谐社会就成为人们世代追求的理想。中国古代“富贵合一”、“重农抑商”,社会财富很难为被统治阶级大量掌握,最能体现“平等、自由、权利”的商品经济的发展被严格限制在统治阶级高度集权所允许的范围之内。就当时的物质生产条件而言,统治也不可能允许一般社会成员过多地主张什么权利,并且中国古代长期以来实行行政司法合一,从皇帝、官僚到老百姓都推崇“无讼”、“和为贵”,很少有人会提出所谓“权利的诉求”,体现出一种独特的法律化。在这样的情形之下,西方语意上的“权利”、“私权利对抗公权力”以及崇尚平等对人和个人自由的现代人权保障理念对于中国古代的人们也因此显得遥不可及。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部》2011,(13):89-91
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曾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的主旨在于世间万事万物均应遵循大自然的变化规律,不可逾越自然的界限,^类造物只有与大自然实现完美的结合,顺乎天理,方可实现真正的展现。  相似文献   

4.
长生天信仰     
电影《嘎达梅林》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日本人和官府勾结霸占牧场,嘎达梅林带着万人签名书上省城请愿。临行时,送行的长者祝愿说:“愿长生天保佑”!  相似文献   

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很耐人寻味。中国古代伦理的基础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的道是什么?《周易》“乾”卦认为:  相似文献   

6.
张锐 《沪港经济》2013,(10):17-17
在长达50分钟的演讲中,张瑞敏呈现给350多名国际最顶级管理专家的海尔“人单合一”管理模式,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掌声。此前不久,“人单合一”模式被哈佛、沃顿等国际顶级商学院,收进教科书之中。 “人单合一”模式已经演进了./\年。按张瑞敏的解释,“人’是指员工,“单”是指用户,“人单合一”就是员工给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即双赢。目前,海尔8万多员工自行组织成2000个“自主经营体”,其中最大的自主经营体超数百人,最小的只有七人。  相似文献   

7.
先秦著作中围绕“天”而进行讨论的有很多,但以“天论”这样的专门论题而作文章者,荀子尚为第一人。《天论篇》为《荀子》三十二篇中反映荀子“天论”哲学思想的代表篇章,其主要内容包括论天和制天。这些构成了苟子独具特色的“天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道德教育作为人的社会化进程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不仅是人类文明的标尺,也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反映.无论古今中外,先哲们都在试图通过道德教育的手段引导人们对真理的探究,将人“哲学化”.中国传统德育所追求的,是使人们自身修养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的“内圣外王”的极高境界,与以古希腊哲学为代表的西方传统德育目标中“哲学王”所具备的理想人格有着许多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分析了董仲舒的以儒学为宗,吸收阴阳五行学说,建立了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神学唯心主义思想体系。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神学认为人本于天,天人相类,人副天数,天人相互感应。董仲舒的理论,一方面“屈民而伸君”,维护君权的尊严;一方面又“屈君而伸天”,用天意限制君权的膨胀。汉代的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一方面,通过“独尊儒术”来达到思想上的统一;另一方面.宣称“君权神授”来麻痹人民的意志,以此达到政治上的绝对统治。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先秦齐国时期,“修政,因其俗,简其礼……”的治国方针,“居同乐”、“行同和”、“死同哀”的三同文化,“厚其生”、“宽其政”、“匡其急”、“振其穷”的理论,以及均贫富、薄赋敛的口号形成了齐国独特的人本文化,体现了朴素的人本思想。这些在某种程度上与十多个世纪以后西方文化中的核心精神——人本主义,对人的人格和价值的关注和尊重是不谋而合的。  相似文献   

11.
“人类第一个向往登上月球的人是准?是中国古代一位美丽的姑娘。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谁?是一位美国人。那位中国姑娘就是嫦娥,那个美国人就是我。”  相似文献   

12.
“人类第一个向往登上月球的人是准?是中国古代一位美丽的姑娘。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谁?是一位美国人。那位中国姑娘就是嫦娥,那个美国人就是我。”  相似文献   

13.
人权,即人的生存权与发展权,是古今中外受到普遍关注和接受的概念。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人提出,“人为万物之灵”,表达对人所具有的创造性的赞叹,“人命关天”,表示对人的生命的尊敬。孔子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表达了一种对他人的友爱和对他人人格的尊重。这虽然还谈不上是人权意识的出现,至少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对人道、人的尊严的重视和关怀。然而,人权内容进入宪法的历史还不长。虽然新中国宪法从制定开始就有保护人权具体的内容,但明文规定“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这在中…  相似文献   

14.
中和思想是儒家处世治国的核心思想,是中华精神的重要内容,它倡导“天地人合一”,在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它追求和谐与统一、在处世治国上,主张和为贵。这种精神在现代的中国得到不断弘扬广大。对祖国的统一,世界的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全球进入一体化,世界面临各种困难,如何走出困境,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仍然离不开以和谐统一为主的中和精神。希望中和精神对人类的进步、世界的和平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沪港经济》2007,(8):44-45
民以食为天,现在大家在吃东西的时候越来越缺乏安全感了。这究竟是事态在客观上的恶化,还是我们在主观地杞人忧“天”?在这个“天”字第一号的民生问题上,本期嘉宾陈君石的解析,应该可以为我们提供一颗定心丸。  相似文献   

16.
“天”、“地”、“人”的变化与明清江南的水稻生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前言 农业生产是人类努力与自然环境共同结合的产物,而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主要又由气候与土地组成。因此气候(即中国传统农学理论中的“天”或“天时”、“天道”)、土地(即“地”或“地利”、“地道”)与人类努力(即“人”或“人和”、“人事”、“人道”),构成了农业生产的三大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7.
陈玺 《魅力中国》2014,(3):329-329
观中国古代城市营建,无论从与自然的协调,还是城市景观的再造,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及思想底蕴,提炼出丰富的城市规划本土经验,反映了城市这一“人”工构筑如何与“天”为自然共存共荣的“天人合一”思想。通过中国古人对古代城市营建的思想为研究对象,以宁夏古县城为例,从而分析地域自然环境对中国古代城市营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 一、前言 农业生产是人类努力与自然环境共同结合的产物,而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主要又由气候与土地组成。因此气候(即中国传统农学理论中的“天”或“天时”、“天道”)、土地(即“地”或“地利”、“地道”)与人类努力(即“人”或“人和”、“人事”、“人道”),构成了农业生产的三大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9.
《道德经》中的“不为而成”思想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理念,道家学派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治大国,若烹小鲜”都是选一理念的具体阐述,这些思想对现在企业管理有着重要指导价值:在管理活动中要把握好一个度,既不能不足,也不可过度,这样才能使企业良好运转,达到较高的管理绩效.  相似文献   

20.
床榻之美     
在与大自然的风雨搏斗之中,人类从洞穴走向原野,以天作屋,以地当床。直到神农氏发明床,昌望公发明榻,人类才走上床榻。在A类家居生活中,没有什么比床与人的关系更密切的了,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在古代,从床的形态、库的雕刻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