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宁波群体的研究长期以来都只着重于宁波商人和其建立的同乡组织。而通过1923年出版于上海的《宁波杂志》,可以发现社会中的另一帮领路人,即集传统文人意识和现代知识分子特色的宁波文人。目前尚未有关于宁波文人群体的研究,文章将通过宁波文人的出版物和出版讯息等,初探这批文人扮演的社会角色,了解他们对于旅居上海的宁波移民群体所起到的特殊贡献。在宁波商帮强有力的掌控之外,文人群体如何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方式为族群发声,也是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武香俊  赵姗 《魅力中国》2011,(15):89-89
本文从毛泽东对鲁迅评价的变化来阐述中国知识分子命运变迁的轨迹,并对中国共产党几十年来的知识分子政策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反思。  相似文献   

3.
邓英  蔡洁 《理论观察》2012,(4):72-73
20世纪50年代,中共在“百花运动”到“反右斗争”期间先后对知识分子实行“放松”和“改造”两种互相矛盾的政策;带有儒家传统和五四精神双重特点的知识分子经历了前期的积极配合和后期的受挫;国内外的政治形势决定了毛泽东对知识分子性质判定的思维转变。  相似文献   

4.
2004年6月1日,备受关注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以下简称“新《产业政策》”)正式颁布实施。新《产业政策》的颁布,一方面在于汽车产业的重要性及国家对汽车产业的重视和关注;另一方面在于国家对当初入世承诺的兑现。  相似文献   

5.
《梧桐雨》《长生殿》两剧对同一题材的表现在主题思想、人物表现等方面出现的大不同 ,是两剧作者的写作目的不同 ,对剧作的主题思想在认识上不同 ,对人物性格的把握程度不同 ,对封建女性的看法不同等原因造成的。两剧不同的面貌体现作者不同的思想意图 ,却带给读者不同的艺术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6.
孙鑫 《黑河学刊》2012,(8):81-82
电视剧《孔子》是拍摄于1990年的历史正说剧。作为历史正说剧的代表,它给我们呈现了伟大的历史人物孔子的一生。在新媒介的诠释下,我们得以审视这一伟大人物坎坷的一生,引发了人们对历史的全新思考。但是,作为一部历史人物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回顾,不免也会发现很多令人遗憾之处。  相似文献   

7.
田勇  刘波 《魅力中国》2011,(10):326-326
《日知录》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其中有几条涉及到先秦时期我国古代军队的兵种情况,现予以探讨,以期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日知录》并对我国古代兵种相关情况的研究提供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19世纪著名的俄罗斯作家普希金的代表作,作品中女主人公达吉雅娜为情而生、为情而苦,这一形象感人至深,在俄罗斯的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对《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达吉雅娜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使人们正确的认识女主人公。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指出,《新中国经济史(修订本)》阐述了新中国成立到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程,具体分为三个阶段。即:艰难的探索与成长阶段、改革开放的序曲阶段、改革开放的新篇章阶段。这三个阶段,反映着历史的积淀。尽管改革开放的过程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但也不能忽视改革开放之前的艰难探索历程。  相似文献   

10.
张巍 《魅力中国》2014,(19):145-145
谈起司汤达必然会谈到他的代表作品《红与黑》,这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形象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革命前夕法国人民的生活现状。也为作者带来了至高无上的荣誉,作者生前虽然平淡无奇,但是正是因为这部作品使作者死后能够在文学史立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部作品通深刻形象的人物刻画,揭露了资本主义统治下封建贵族的垂死挣扎。同时也批判了反动教会在宣传过程中对人民的欺骗行为以及道德败坏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1.
杜蓉 《新西部(上)》2010,(3):111-111,110
本文试图从<红字>中的主要人物看纳撒尼尔·霍桑的善恶观,探究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善良什么是真正的罪恶.人是善良的?还是罪恶的?通过<红字>这本小说,霍桑告诉我们所有的人都不可能是绝对的善良,也不可能是绝对的罪恶.他认为罪恶无处不在,罪恶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中,真正的善与恶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人们无法从其表面来判断究竟是善还是恶.  相似文献   

12.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流露出浓厚的女性意识:肯定女性追求爱情自由;鼓励女性拥有独立经济地位;支持女性积极争取文化权利。这些都反映出作者开放进步的女性观。但一些作品又反映了作者重视贞节的腐朽态度。蒲松龄的女性观是复杂而矛盾的。  相似文献   

13.
凡是对中国农业集体化的风雨历程有所了解的人,都不会不知道杨伟名。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记住的人。  相似文献   

14.
由于“知识分子”这一概念含义过于宽泛,缺乏针对性,因此,需针对不同的知识分子群体特征,区分出这一知识分子群体所代表的知识分子类型,进而对其含义做更为精准的理解。中国公共知识分子作为知识分子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其应具有如下特征,即严格的自律性、鲜明的公共性、以及描述性大于批判性等。虽然当前阶段中国公共知识分子群体存在一些乱象,其应有功能也没有得到最大发挥,但从长远来看,其前景是乐观的。  相似文献   

15.
生存还是毁灭,是困扰伍尔芙一生的矛盾。在生的岁月中,伍尔芙接受了现实最严峻的考验,幼年时父母的双亡、遭受同母异父哥哥的性侵犯、精神上的几度崩溃,一切的一切让伍尔芙在生死的边缘徘徊。但伍尔芙没有"轻生",而是将她所有的对人生的思考诉诸笔端后,才笑着"离开"了我们。  相似文献   

16.
《人有病、天知否》这本书真实再现了特定历史背景下知识分子的无奈悲剧,透视了“左”倾思潮中知识分子从“言由心生”到“言不由衷”再到“外圆内方”,最终被逼走向绝路的状况。1949年后的中国文坛是复杂的,知识分子试图在这些制度和话语的约束下完成精神突围,却未成功。  相似文献   

17.
将《孽海花》放在清末的时代背景下,分析主要人物金雯青思想行为的表现和原因,并以此揭示知识分子在清末时的整体状态。  相似文献   

18.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管理者应该把正义的原则贯穿于每一项政策之中,特别是面对不公正的市场,应尽快落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给予中小投资者公正待遇。  相似文献   

19.
推动一个作家进行创作的动机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在一起。从《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可以看到司马迁的创作动机包括了以下几方面:一是探索历史发展、国家治乱盛衰的变化及其规律;二是歌颂“明天子”和“功臣世家贤大夫”的功业;三是通过"立言"实现人生的价值;四是通过著书抒发"郁结之意"。探究司马迁的创作动机,将有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司马迁和《史记》这部伟大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通过剖析美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家辛克莱·刘易斯的成名作<大街>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种种矛盾,揭示了刘易斯本人创作的矛盾心理.他既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又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既对美国和国人不满,但又提不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