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是点燃革命之火最早、举行农民暴动最早的重点区域。加深研究其历史地位及作用贡献,并运用之为新时代服务,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厚重的革命历史奠定了湘鄂赣革命老区的历史地位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蜿蜒湖南、湖北、江西三省320余里,所涉幕阜山区的鄂东南阳新、大冶、通山等20余县(市、区)。在战争年代,湘鄂赣苏区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贡献巨大,对人民军队的发展和军事理论的创立贡献巨大,苏区人民为革命成功付出的生命代价和生存物资贡献巨大。  相似文献   

2.
<正>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在1928年1月由方志敏等领导创建的,位于闽、浙、赣、皖四省边界共52个县的部分地区,全盛时期还包括弋阳、崇安、开化、祁门等25个县的部分区域,人口100余万。该根据地作为中央苏区的右翼,为中央苏区粉碎国民党"围剿"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同志评价闽浙赣根据地"有很好的创造"。  相似文献   

3.
西北革命根据地是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由陕北、陕甘边两块根据地合并建立起来的。这块根据地从其前期1932年9月建立的第一块渭北根据地起至1937年2月成立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时止,共四年又五个月。期间经历了无数次曲折反复,艰苦斗争。根据地军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4.
正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是在红五十五团基础上改编的革命武装。红五十五团官兵主要来自闽北地区,在土地革命战争中为开辟和巩固闽北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期间,这支部队坚守的闽北游击区成为南方8省游击战争的一个重要支点。皖南事变发生后,这支英雄的部队扼守新四军军部石井坑一侧的东流山,绝大部分官兵在战斗中阵亡。  相似文献   

5.
<正>读了第7期中国老促会会长王健《铭记革命历史弘扬老区精神奉献伟大事业》一文,深受感动。讲话既详实阐述了从革命根据地出发的人民军队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和革命根据地人民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重大牺牲和贡献,又为老促会工作指明了方向,号召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努力为老区脱贫攻坚和开发建设作出新的贡献。我们作为  相似文献   

6.
王林君 《老区建设》2007,(11):57-58
余姚市位于浙东宁绍平原中部,四明山北麓,是中外闻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所在地.余姚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是全国19块抗日根据地和南方七大游击战争根据地之一,老区人民在夺取革命胜利,建立人民政权的斗争中作出了巨大贡献,1988年3月被省政府命名为革命老区县市.改革开放以来,余姚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经济实力多年来一直跻身全国经济百强县(市)和全省经济十强县(市)之列.2006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30亿元,比上年增长1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亿元,同比增长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9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51元,同比均增长8%.  相似文献   

7.
1939年2月中共中央成立了社会部。文章概述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部组织系统和任务;总结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部的工作经验和贡献:第一,阐述了社会部对革命根据地的保卫工作;第二,社会部的锄奸和策反工作对抗战和解放战争的贡献;第三,阐述了社会部的情报工作以及成就。  相似文献   

8.
陕甘边区创建了西北革命根据地最早的银行,发行了最早的货币,为革命根据地人民经济生活的改善和军事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苏维埃国家银行西北分行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宁波通讯》2006,(8):60-61
浙东抗日根据地是抗战时期我党领导的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宁波的三北和四明是根据地的中心区域:根据地的党、政、军首脑机关都设在这里,根据地党和军队的主要活动也在这里。作为浙东抗日根据地党的最高领导机构——中共浙东区委的书记谭启龙,是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实现其历史使命和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党取得革命胜利和战胜敌人最有力的武器.毛泽东、 朱德、 陈毅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通过对红军和农民群众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了宝贵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本文总结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发展,阐述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然后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经验进行了归纳和概括.  相似文献   

11.
太岳抗日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的一个组成部分,曾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当时农村经济濒临破产的背景下,尤其是皖南事变后没有国民政府接济的情况下,太所区往经济战线上,究竟执行了哪些政策以及做了哪些工作?这些经济工作发挥了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12.
解放战争时期,在实现党中央建立东北根据地的战略决策中,北满根据地是创建最早的。1945年11月中旬,中共北满分局成立。陈云作为书记,依靠北满党的集体努力,以非凡的胆识和智慧领导北满地区,放手发动群众,扩大武装,清剿土匪,在剿匪中,北满分局加强战区协作,重视主力,与中央紧密联系,使我党在东北站稳了脚跟,为开创北满根据地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整个东北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福建省南安市眉山乡三凌村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安南永德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之一,是中国工农红军闽南游击队第二支队的重要活动区域和中共镇田区委、金淘区委所在地。1934年9月,发生在这里的苦湖突围战策应了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北上抗日。三凌村山清水秀,由雾罩岭、考湖、苏坑三个自然村组成,全村840人,面积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8亩,主要作物有水稻、  相似文献   

14.
<正>湖北省公安县是千年古县,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河段南岸,国土面积2257平方公里,总人口106万人。这里是一方红色土地。红四、六军会师于公安,并组建红二军团,彪炳中国革命史册。这里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和石公华抗日根据地的重要区域,是抗击侵华日军进犯湘北、鄂西的桥头阵地,是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的湘鄂交通要塞和补给站。在20多年的峥嵘岁月里,公安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民族救亡图存、为人民解放事业、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和重大牺牲。  相似文献   

15.
温子荣 《老区建设》2014,(13):17-19
宁都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北部.三国吴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建县.总面积4053平方公里,现辖24个乡镇,325个村(居)委会,总人口80万.宁都是原中央苏区核心县,是中央苏区前期的政治军事中心,是中共苏区中央局、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少共苏区中央局诞生地;是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江西军区驻扎地;是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战争的指挥中心、主要战场、巩固后方以及最后阻击和被迫放弃的核心根据地;是红军作战原则、毛泽东军事思想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地.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诞生了红五军团,成立了少共国际师.  相似文献   

16.
正抗日战争期间,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武器供应,主要依靠在战斗中缴获、自身兵工厂补充和民间收集等几种形式。在抗战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胶东抗日根据地,最重要的武器来源就是依靠分布在根据地各处的兵工厂制造。第一兵工厂生产规模最大1937年12月,中共胶东特委宣布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  相似文献   

17.
《中国老区建设》2022,(3):58-62
<正>革命老区是指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革命根据地,她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起点,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共和国走来的地方。【之四十二】闽东革命根据地闽东革命根据地位于福建的东北部,以福安、连江两县为中心,包括宁德、霞浦、寿宁、周宁、福鼎、柘荣、罗源、屏南和古田等县的广大地区。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其活动范围还延伸至浙江省南部的泰顺、平阳、苍南等县的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18.
<正>编辑部:江苏省涟水县成集镇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成集是巩固的抗日根据地,在斗争最为残酷的1942年至1943年间,成集三面临敌,却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根据地从未失守,因此中共苏皖第三地委领导机关常驻成集镇朱南荡村,来来往往的抗日干部都称赞朱南荡为苏北的"小延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成集镇的绝大部分红色遗址、遗迹都没有得到保护,很多建筑比如苏皖第  相似文献   

19.
开展友邻区贸易,是抗战时期和国共决战时期中共根据地、解放区之间经济关系的一个创新性策略及实践。对此现象,需要进行“跨根据地”视野的研究。从各根据地、解放区的相对独立性而言,友邻区贸易具有“外”的贸易属性,但它又是在中共政权统一领导之下进行的,因而也有“内”的贸易属性。无论是友邻区的商贸政策、具体举措还是实际的商贸开展,对内与对外、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张力一直存在,由此决定了友邻区贸易既有互助互惠又有本位主义的重叠性、复杂性。然而,所有矛盾和纠葛并未阻挡友邻区贸易的进行,它和根据地、解放区自身内部贸易、对敌区贸易一起为根据地、解放区建设和根据地、解放区联为一体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正>八路军主力部队离开鲁西南后,日伪和国民党反动派乘机围攻我抗日根据地,并将中共地委机关和地方武装包围在一片狭小范围内。危急时刻,地委书记戴晓东亲往黄河北岸请求支援。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闻讯,派出部队飞兵驰援鲁西南……危难之际,书记决定亲自"搬兵"抗日战争时期,鲁西南根据地是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40年8月,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率主力部队从鲁西南开赴黄河以北参加反"扫荡"作战,鲁西南根据地仅留下中共冀鲁豫第三地委机关和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