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公司高管的巨额薪酬成为众矢之的。随着我国机构投资者的迅速崛起,市场对机构投资者改进上市公司治理寄予了厚望。我国的机构投资者能否对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产生积极影响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本文选取2004~2008年度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运用线性概率模型、Probit、Logit、Tobit以及OLS等回归方法对机构持股和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特别是股权激励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机构投资者并未有效限制高管股权激励和固定薪酬的增长,对于薪酬设计的改善作用也有待加强,机构股东积极主义在中国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2.
股权结构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绩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上市公司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模式,制约着公司内部管理和外部治理机制作用的发挥。建议引入机构投资者,由法人股股东担当我国上市公司的相对控股股东,形成控制权可竞争的股权模式。应该是符合我国上市公司实际情况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3.
对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市场反应的研究就是要探讨实施高管股权激励对投资者投资收益率的影响。选取2006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公布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的市场反应。结果表明,市场对于股权激励的反应是积极的,实施股权激励有助于上市公司价值和投资者利益的提升,市场反应显著。  相似文献   

4.
自2006年我国正式引入股权激励机制以来,学术界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目前,在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中,制造业公司数量最多,但国内针对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进行的研究较少。本文采用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6年1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公告的股权激励草案为样本,对制造业股权激励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终极控制人性质、资产负债率、独立董事比例等是影响股权激励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一、机构投资者影响公司治理绩效的途径 机构投资者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大量的持股份额,改变了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过于集中和过于分散的情形,促使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趋向适度集中.在这种股权适度集中的公司治理模式中,机构投资者既能避免小股东"搭便车"的效应,又能降低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侵害,他们通过行使代理投票权、提出股东议案等方式参与公司治理,对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陆媛 《中国外资》2013,(16):149-151
本文以近年发生的国美控制权商战为案例,来分析较为突出的民营企业上市公司治理问题,如家族企业公众化与家族控制权如何引发冲突、资本结构调整带来的机构投资者与家族所有者如何制衡、大股东控制权削弱给公司业绩带来怎样的影响、股权激励给公司凝聚力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独立股评人怎样促进了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梳理、分析、总结,提出改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上市公司选择股权激励计划?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研究上市公司选择股权激励计划的原因。本文发现,中国上市公司选择股权激励方案有其特有的制度背景和公司动机。这些动机之间彼此具有相互作用,且公司治理的影响更为重要。与国外相类似,对人力资本的需求是上市公司选择股权激励的动机;不完善的治理结构、严重的代理问题也会使公司有动机选择股权激励,但是,部分上市公司选择股权激励的动机是出于福利的目的,股权激励没有作为代理成本的替代却成为代理成本的结果。同时,处于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公司越有动机选择股权激励。本文的贡献在于基于中国的制度背景对公司为什么选择股权激励进行研究,并发现了公司选择股权激励的内在动机。  相似文献   

8.
自2006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实施以来,已有近三百家A股上市公司推出了股权激励方案。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制度,是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加强治理的一大举措。但是,A股上市公司在股权激励实施中仍有许多需要探讨的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到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是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作用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具有积极意义。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机构投资者在参与公司治理方面已取得一定实效,但仍存在总体积极性不高、制度不规范、披露不充分、手段有限、质量较低等问题,激励及引导规则的不足是导致实践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必要参考境外做法,引进具有软法性质的行为指引制度,构建具有约束力的促进型法制。相应规则的设计应以促进机构投资者有效行使股东权利为核心,着重加强对机构投资者的激励与引导,培育机构投资者自愿、自主和自觉参与公司治理的能力,推动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10.
金融生态环境、负债的治理效应与债务重组: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金融生态环境、负债的治理效应与上市公司以债务人身份发生债务重组的关系,利用2001—2004年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金融生态环境越差的地区的公司更可能发生债务重组;金融生态环境较好地区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杠杆水平与债务重组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弱。这意味着,切实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提高金融机构等的经营独立性和信贷风险控制能力,促进公司负债发挥治理效应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还发现,存在机构投资者股东、高管持股比例更高和独立董事比例更高的公司更少可能发生债务重组,上市年龄越长的公司更可能发生债务重组。认为发展机构投资者,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和适当提高经理人基于股权的激励,并改进资本市场关于IPO公司质量审核的制度安排,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创业板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治理和价值的双向影响。研究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和机构投资者之间是良性循环,即机构投资者能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和价值表现,同时被改善治理水平和价值的上市公司会吸引更多的机构投资者持股。该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对创业板机构投资者的作用进行了肯定,也为我国监管机构如何促进机构投资者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证券投资基金治理功能的发挥是资本市场上一种重要的市场激励和约束力量,股权分置改革为基金治理功能合法地位的确立及其发挥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基金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也充分展现了其影响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的潜能,在我国资本市场格局已成功实现向机构投资者主导转化的大形势下,对此重大事件的系统总结,对于进一步规范基金治理功能的发挥,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2013~2016年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司微观数据,采用多元回归的实验研究方法,分析股权激励与高管减持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股权激励对高管减持行为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公司治理对高管减持行为的约束作用有限;中小投资者保护程度越高,高管减持比例越小。  相似文献   

14.
股权激励和反收购措施是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的重要方式.文章以2006—2017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将股权激励、反收购条款和企业创新纳入统一分析框架中,考察两种公司治理机制对企业创新的综合影响.研究发现:股权激励显著提升企业创新产出水平,但反收购条款负向调节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控制内生性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情景分样本进行分析发现,股权激励的创新效果相对稳定,但反收购条款的负向调节作用明显受外界环境和条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市场竞争程度低、股权分散程度低及高管风险偏好程度低的企业中.本文的研究结论对理解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及反收购条款的公司治理作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前股权激励方式在上市公司运用得比较广泛,相关制度规定也趋于完善.但是随着公司治理的进一步发展,股权激励在越来越多的非上市公司中也慢慢开始推广,不少非上市公司使用股权激励以此来吸引和留住人才.本文就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模型和效应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浅谈我国上市公司经理层股权激励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问题是近几年来我国公司研究方面的热点,其中受到最多关注的是经理层股权激励问题。本文在上市公司经理层的利益驱动基础上,探讨了对上市公司经理层股权激励的意义,并分析了国内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经理层股权激励机制建设提出了一些改良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刘曦腾 《上海会计》2011,(10):16-19
本文在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股权激励建设的进程,选取2006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结果证明: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有正面作用,但并不明显;股权激励的效果存在行业差距;我国上市公司多数采用股票期权股权激励模式,但就效果来说,虚拟股票和复合模式的股权激励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发现,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2006年每股收益以及净资产收益率水平远远高于深市平均水平。采取限制性股票激励方式的公司对业绩影响的测算远不如采取期权激励方式的公司测算过程清晰,公司披露的详尽程度也有较大差距。殷权激励的作用已经初步显现,截至2007年4月30日.16家样本公司的激励股份已经实现了约83.65亿元的增值。同时,股权激励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监管问题,须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强化监管,合理引导更多的上市公司建立适当的股权激励制度,以推动上市公司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夯实证券市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股权激励是为了缓解公司治理中的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2016年股权激励新规推行之后,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医药生物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行业,企业进入医药生物行业的门槛高,医药生物公司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人力资本显得尤为珍贵,医药生物行业公司之间的竞争会导致公司高管和技术人才在行业间流动,所以医药生物公司应通过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以激励高管、关键员工留在公司,吸引外部优秀管理人才为公司创造价值.研究股权激励的有效性,对完善股权激励制度、优化激励制度的实施效果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自2014年《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出台之后,员工股权激励的治理效应备受关注,其与高管股权激励的互动效应则一直是有待突破的迷雾。本文以2006-2017年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不同类型的股权激励强度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的预期作用并不确定,不过员工股权激励充当了有效的补救角色,有助于公司业绩的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关系在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模式、股权激励有效期较长、员工搭便车程度较低、激励员工人数较多以及企业性质为非国有企业的条件下更显著。本文研究结论对于企业完善股权激励制度并充分发挥员工股权激励的价值效应提供了明确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